分享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二)

 笑溜达 2021-04-11

图片

雕塑作品欣赏入门(二)

撰文|银牌艺术馆

顾问|吴志鹏

图片

第二章 雕塑发展简史之一

图片

白陶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无论中外雕塑,雕塑艺术的起源最早都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器具,最初是以功用为目的的,然而也逐步体现出了开始仰望星空的人类初民朴素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

图片

燧石匕首(新石器时代,收藏于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

广义地说,原始人磨制的石器及其附属物,也可以视为一种雕塑作品,而陶器的出现,更是对器型有了一定的追求,审美的意识也自然而然开始萌芽,而之后原始人类基于对自然的崇拜,在陶器上雕刻塑造或者绘制了与功用关系不大的饰纹饰物,借以寄托敬畏、祈福、辟邪、求丰产等心情与期盼,于是狭义概念上的雕塑艺术应运而生,这也几乎是所有美术艺术品类的发端。

图片

蛋壳黑陶高柄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收藏于山东文物考古研究院)

图片

猪纹陶钵(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收藏于浙江博物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并在随后数千年的历史中,将陶瓷艺术与文化发展到无与伦比的高度。新石器时代的中国陶器饰物,呈现粗略夸张的特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同时,局部又有很强的写实性与艺术表现力,尤其是陶塑人像颇具代表性。此外石雕、骨雕、玉雕也日渐普遍。

图片

大玉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出土于陕西洛南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的人头形器口红陶壶,塑造了一个动人的少女形象,头略上扬,眼睛半眯,嘴部微张,仿佛是一个俏皮的小姑娘在同她面前的大人撒娇,又似是看到什么新奇的景象而有所惊诧,非常的生动,极其富有情趣,体现出朴素的浪漫现实主义情怀,令人感叹原始人萌发出的本原的艺术表现力是如此的动人心弦。

图片

人头形器口红陶壶(陕西洛南出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发展,不同族群的生活水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日趋差异,导致了雕塑创作出现了不同的风格与面貌。中外雕塑起源虽同,但因为哲学思想、文化精神的不同,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本文我们所介绍的以中国和西方欧美的雕塑发展简史为重点,但实际上世界上各个地区都有璀璨辉煌的雕塑艺术发展成就。

图片

受伤的狮子

(古亚述国石板浮雕,收藏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

图片

奥尔梅克雕像(墨西哥圣洛伦索遗址)

图片

犍陀罗时期佛像(古印度,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中国传统的雕塑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宗教政治,体现着传统的儒释道文化内核,有着独特的发展特征。

总的来说,可以将中国雕塑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先秦雕塑,秦汉雕塑,魏晋南北朝雕塑,隋唐雕塑,宋元明清雕塑,近现代雕塑等。

图片
铜为物之至精,不为燥湿寒暑变其节,不为风霜暴露改其形 -《汉书·律历志》

先秦时期指的是夏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雕塑作品最主要的为青铜礼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金属的国家之一,铜雕文化贯穿于我国整个文明史,独具特色,辉煌多彩。在商代,铜雕就已非常发达,达到很高的水平,作品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例如铜镜,铜鼎,铜杯,铜钟等,钟鸣鼎食是这个时候贵族生活的写照。

图片

司母戊鼎(商代,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片

四羊方尊(商代晚期,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代的铜雕纹饰夸张、变形、威严神秘,例如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四羊方尊”,就是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器物;到了西周铜雕风格趋于写实,以动物外形为主;春秋战国则转向繁缛华美、装饰性强的风格。

图片

堇临簋(饕餮纹,西周早期,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片

错金银铜壶(战国,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除了铜雕,木雕、玉雕等其他形式的雕塑也是华贵精美,细节繁复,令人叹为观止,呈现出高超而成熟的技艺(待续......)

图片

双头镇墓兽木雕(战国,收藏于湖北荆州博物馆)

图片

金链玉佩(战国,现藏于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