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江夜话——两位民族英雄的历史性对话!

 科学知更鸟 2021-04-11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一月的一个冬日,天色已晚,一个三十七岁的年轻人急匆匆赶往长沙,来到湘江边上,只见一艘官船早已等候在那里。于是这个年轻人三步并作两步,正要踏上船梯,结果“扑通”一声掉到了水里。

湘江夜话

而官船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来回踱步,等得很是焦急。见左等不来、右等不来,这位老者就走出船舱,准备下船探个究竟。脚还没迈过船梯,正好撞见刚从水里挣扎上来的年轻人,此时的这个年轻人则像个落汤鸡,落魄得很。登上船,年轻人马上作揖道:“湖南举人左宗棠,拜见林先生!”

此时的左宗棠,是一个三次科考不中的落第举子。左宗棠从小家境贫寒,父母早亡,20岁中举人,同年入赘到湘潭周家,做了上门女婿。此后连续三次进京赶考(20岁—26岁),左宗棠都未能考中进士,从此心灰意冷、绝意科场,也关上了自己通过科举正途步入仕林的那一扇门。

时也,命也!

24岁那年,左宗棠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渌江书院

25岁,为了生计,左宗棠来到湖南醴陵渌江书院担任山长。是年,左宗棠与两江总督陶澍结为忘年之交。初次见到左宗棠,陶澍便“目为奇才”,以国士待之,两人一见订交。

陶澍一生得意“印心石屋”

26岁,左宗棠第三次科考落第,回家途中路过南京,再度拜会两江总督陶澍。陶澍勉励之:“功业与功名这一字之差,误了多少才华之士。建业胜于功名,是真才,终有用日!”临别之际,陶澍提议两人结为儿女亲家,左宗棠因两人地位太过悬殊而谢绝。

28岁,左宗棠前往湖南安化小淹村,教陶澍之子陶桄读书,遍览陶家藏书。

柳庄

31岁,左宗棠积历年束脩所得,在湘阴县东乡买下七十亩地,盖了一座庄园,取名“柳庄”。

自此,算是有了家了!

次年,携全家迁居此地。

此时的林则徐,则是名满天下的封疆大吏。1773年,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到了1820年至1840年,二十年间因鸦片走私而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达到了一亿两之巨。1838年,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阐明鸦片泛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引发财政危机,鸦片走私导致官僚系统腐败,吸食鸦片削弱军队战斗力、危害百姓健康。道光帝采纳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近两万箱,有效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利益,在民间引起极大反响,唤起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本人也成为备受尊敬的民族英雄。远在湖南湘潭的左宗棠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热血沸腾、激动不已,对林则徐的人品和壮举钦佩至极。

第一次鸦片战争

然而,虎门销烟很快就引发了蝴蝶效应,第二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投降。鸦片战争带给中国人的震撼不可谓不大。可以说,一百八十年来,大英帝国的隆隆炮声至今犹在回荡!

以史为镜,吾辈当自强。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林则徐成为替罪羊,被朝廷革职查办,发配新疆。左宗棠听到中国战败、林则徐被构陷的消息,心情失落到极点。他认为大清王朝已经没救了,为这样的朝廷效力,已非吾之所愿。干脆,自己就做一个“湘上农人”,从此不问世事,隐居山野。

林则徐蜡像

新疆戍边五年,林则徐遍行西域三万里,勘察南疆八城,绘制了精确的新疆地图,收集了大量新疆风土人情、山川水利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实地考察和掌握的情报,林则徐认为将来新疆这片广袤的国土有被外寇入侵的风险,要严防俄国进犯新疆,成为中国近代塞防论的先驱。

不仅如此,林则徐还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萌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于是他命人翻译西方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创办报刊,编译《四洲志》、《国际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则徐

1845年,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道光帝重新启用林则徐。林则徐历任署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钦差大臣。

这次见面并非偶然。

1849年,林则徐从云贵总督任上告病返乡,路过湖南长沙。官船停在湘江边上,湖南百官列队相迎,林则徐却点名要见落第举子左宗棠。

众人都感到奇怪,这左宗棠是谁,林则徐为什么要见一个叫左宗棠的人呢?

其实,林则徐对左宗棠早有耳闻。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陶澍是两江总督,两人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挚交好友。陶澍经常对林则徐提起左宗棠,认为左宗棠乃当世奇才,其前途不可限量。

胡林翼

而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和左宗棠是莫逆之交,也是林则徐的下属。胡林翼也一再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胡林翼对左宗棠的评价是:“横览七十二州,更无才出其右者!”

所以,林则徐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一定要见一见这个年轻人。

林则徐命人把官船开到一处僻静处,让随从摆上一桌酒菜,然后屏去左右,与左宗棠一边饮酒,一边畅谈。

两人谈到天下大势。林则徐认为英法不足惧,俄国才是中国将来的大敌。左宗棠则认为,东南海防与西北塞防同样重要,海防与塞防并重。

两人谈到救国之策。他们都意识到,当今中国与西方国家差距太大,一致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兴办洋务、建造炮船来抵御外敌入侵。

新疆

然后两人又谈到新疆。林则徐向左宗棠介绍了新疆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严峻形势。他认为,新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宝地,但是缺少农业开发,应该通过办理屯务、广种稻田、兴修水利来建设新疆。

左宗棠的治疆之策与林则徐不谋而合。早在1833年,左宗棠进京赶考返程的途中,曾做《癸巳年燕台杂感八首》,其中一首就写到了新疆:“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此石田。置省尚烦它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左宗棠治理新疆的对策,早就写在了这首诗里。

他们都认为,新疆应该设立行省,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经营新疆。

两人还谈到了朝廷的腐败无能,谈到天下黎民之苦,谈到当今大才之士……

不知不觉已到东方发白,曙鼓频敲。

湘江

临别之际,林则徐送给左宗棠一副对联:“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然后,林则徐将自己呕心沥血收集整理的关于新疆的全部资料都送给了左宗棠,并嘱托道:“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东南洋夷,能御之者尚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其谁!”

临别的最后,林则徐提笔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送给左宗棠,希望他能够不负重托。

1850年,林则徐在广东病逝。临死之前,林则徐的手已经握不住笔,于是命次子林聪彝代笔给道光帝写了一封信,向道光皇帝郑重推荐左宗棠,称左宗棠为绝世奇才,希望皇帝一定要重用之。

林则徐死后,左宗棠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挥泪写下一副挽联:“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颓。

收复新疆

二十九年后,左宗棠带着林则徐的新疆资料和未竟的夙愿,率领西征大军一举收复新疆。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西征军每收复一座城池,左宗棠就派有能力的官员进驻,帮助当地百姓恢复生产,教他们种桑养蚕、种植蔬菜,兴修水利。

此后,左宗棠多次向朝廷上书,请求在新疆设省。1884年,朝廷终于同意在新疆设省,左宗棠的第一爱将刘锦棠成为首任新疆巡抚。

1885年,左宗棠病死于福州行辕。

湘江夜话,完成了一个民族英雄忧国如家的平生夙愿,成就了另一个民族英雄壮怀激烈的不世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