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小西天,风物长宜放眼量(翟利军&春之韵)

 清风明月传媒 2021-04-11

小西天,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者:翟利军  朗诵:春之韵 

邢台顺德府古城池在灿若星辰的华夏历史长河中,曾以“固若金汤”的敦厚雄壮著称。而它的固若金汤居然与西南九十里的一座峻秀青山有着不解之缘,这座青山就是明清时期著名的“邢州八景”之一的“鼎梅晴雪”——如今的小西天风景区。

邢台老城地处华北交通要道,西衔巍峨太行群山,东接广袤平原沃野,若擎刀屹立在城楼之上,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刚勇和无敌。历史上也确实如此。追溯到唐朝末年群雄逐鹿,李唐皇室气力衰微,华北沃野竟无官无将听命,唯有邢州重镇节义昭天,刺史召集军民厉兵秣马,力挺李唐王朝。

唐宋元明清,邢台老城都是一等一的州府级重镇,皇权的北方枢纽和根基之一。何以如此,天时地利与人和,燕赵民众自古的慷慨悲歌之气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风吹雨打,曾经固若金汤的邢台城,在明朝中叶,也被风雨侵蚀得逐渐破败。万历十年(1582),河南嵩县人王守诚来邢台任知府,掀开了邢台城的崭新一页。

对于知府王守诚重新修筑顺德府城一事,明代翰林院编修王祖嫡专门写了一篇《顺德府修城记》。如今在宣传邢台城市发展史中,仍常常引用王祖嫡的“顺德古邢国,商祖乙所迁之邦,汉巨鹿常山。地广衍平旷为百战之场,太行蜿蜒,适居断麓,可据以守。

知府王守诚将邢台城修筑得雄峻无比之后的次年春天,轻车简从来到西南九十里开外“鼎梅晴雪”的奶奶顶,只见这里群峰竞秀、香火旺盛、信众如云,果然名不虚传。礼拜过碧霞元君后,王知府发现一个细节。南来北往众多信众的香火礼金,竟然被县乡官员征收过半。抑制住怒火,王知府与邢台县令约法三章,不得征用碧霞元君祠香火钱做他用,香火钱只能用来修缮房舍和祠内人员的生活之资。至此,小西天奶奶顶的碧霞元君祠规模越来越壮大,香火更加旺盛,成为华北、三晋信众的心灵圣地。

碧霞元君的主要道场在东岳泰山。关于她的传说有两个。一说为黄帝所遣之玉女。据《玉女考》和《瑶池记》记载:黄帝建岱岳观时,曾经预先派遣七位女子,云冠羽衣,前往泰山以迎西昆真人,玉女乃—七女中的修道得仙者。据明王之纲《玉女传》:“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焉。

另一说为汉代民女石玉叶,凭灵泰岱。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四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黄花洞修焉。天空盖泰山,洞即石屋处也。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

可见汉晋时就已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人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来供奉和祭祀。到了五代时候神女殿堂倾塌,石像倒地,泰山玉女也就此沦落在泰山岳顶玉女池内。

弹指一挥间。宋元以后的邢州小西天,接续了泰山神女的鼎盛香火。承接宋神宗的封号,泰山神女被正式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又称三奶奶。因她自小看尽人间疾苦,发愿护佑芸芸众生,所以她在信众中,掌管和照察着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所以在小西天的众多游客中,有一个稳定的团队,他们就是来自晋冀鲁豫的香客和信众。他们一路风尘仆仆,来到小西天山脚下,顾不得休整,就开始了艰辛而虔诚的上山进程。他们中不乏花甲、古稀,甚至耄耋的老人。虽然小西天景区里修建了便捷的登山索道,但在他们人眼里,那是奢侈的,更是不甚虔诚的举动。信众们徒步迤逦在蜿蜒山道上,蹒跚在陡峭的石阶上,舍不得多休息。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善念,一路艰辛跋涉,一路心怀苍生和自我的追求,去供奉和顶礼山巅的碧霞元君,自己的善念之源和信念之源。

其实作为亦道亦仙人文之地的碧霞元君华北重要道场,小西天的自然风光也是别有洞天的。不过,趋众趋俗是很多风景名胜区名字的一种现实转变和些许的无奈选择。

小西天或者奶奶顶在明清时期,被官方称为“栲栳红山”或者“鼎梅山”。“鼎梅晴雪”作为邢州八景之一的称谓也是一种汉字的精致构成,给人带来一种婉约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对唐风宋韵的深刻认知和精彩再用,也是对一个地区地理物象和人文情愫的综合评定。

小西天支脉作为太行山主脉的东向自然延伸,西向承接伟岸太行山势,东部又与丘陵湖泊曼妙环抱,居山临水,群峰竞秀,草木葱茏,可谓山水相依,刚柔并蓄。

在独特的自然风光中,小西天的主峰鼎梅山海拔一千余米,山势奇特秀美,直插云霄,登顶远眺,太行美景尽收眼底。而滴血古树、长毛巨石、迎客和尚这三个自然景观堪称“北国三绝”,一年四季风景各异。

“滴血古树”作为一棵有着上千年历史可考证的古名木,亦是小西天明清时期称谓的“栲栳红山”的一种由来。“滴血树”又名“梁子树”,是景区唯一一棵品种罕见的千年古树,位于通往顶峰的半山腰上,从唐朝时候就有记载:每年清明节前后,滴血树会滴下红色的液体,历时49天,像血一样。另外,平时折下滴血树的一段枝叶,也会滴下红水,如伤口冒血,很久难愈。

作为以慈悲善念为信仰根基的小西天,千年古树也因缘际会地承接了感恩的元素,在纪念先人的日子里,它也默默倾诉着人间的无限悲戚和久远怀想。

深山幽谷出奇石。“长毛巨石”和“迎客和尚”就是小西天山峰中两块不同凡响的石头。

 “迎客和尚”俗称看山和尚,作为小西天自然景观之一,鬼斧神工般雕琢出的“迎客和尚”高三丈有余,身体向前倾斜,盘膝而坐。一丈多高的头部向上昂起,形态庄严,似静心修真。巨石如同举目远望,迎接熙熙攘攘的来客。

而“长毛巨石”堪称又一个小西天造化神工。奇石位于主峰山顶,春日之后,在巨石上面就会慢慢长出跟人头发相似的长长绒毛。这种绒毛能茬茬滋生,拔下燃之,则散发出如同烧焦头发一样的扑鼻气味,真是令人称奇。

在小西天山峦的西侧,有一道五里长的深远山沟,沟口石壁下有一口古代水井。井口凿在一块席子大的青石上,光滑圆溜宛若一个瓷盆。不管天气多么干旱,这口深井总是清水盈盈,一眼望下去透亮平滑犹如满月。因井深不可见底,传说能直通东岳、直通东海,由此得名“天井”。一口古井寄托着小西天碧霞元君的东岳故土文脉和海域天波的济世辽阔情怀。

明清时期的顺德府空前经济繁盛、文化繁荣。王本固、朱正色等乡贤的精彩致仕,以及李攀龙、归有光等外乡人的勤政爱民,顺德府的“好南关”与邢州“太行文藻”这两个经济文化双子座,在神州华夏熠熠生辉。

在明朝较为稳定和平和的时光里,顺德府的文人与民众,将邢台的历史、山川景物进行梳理和发掘,认定了“邢州八景”。邢州八景各有特色,小西天的“鼎梅晴雪”就是其中一个深悠清远的城外美景。

既然命名为“鼎梅晴雪”,那么冬季的小西天,就会更有一番独特的况味。古人为什么取这么文雅的四个字呢,看来白雪与峻山的交融,最能产生视觉和美学的震撼。

冬季的山脉,浓云最易聚来,山下未及下雪,山顶上已是一片冰清玉洁。整个山巅上所有植物的枝干都挂满了冰凌花,奶奶顶如同一座天然雕刻的水晶宫殿。

北方也产梅,红梅傲雪,黄梅报春,都是冬天的另类,也是大自然的尤物。很多冬季跋涉过小西天主峰的游客都见过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在冬季开出红、白、黄三种颜色的花。它们凌霜傲雪,应是梅科的一种;挺立在山顶山崖之畔,称作“鼎梅”,也再适合不过。

山顶本来就已冰清玉洁、银装素裹,在山崖之上又萌生出无数红黄掩映的娇美之花,真是大自然的最美馈赠。由此,明清以来人们说:世间奇绝,鼎梅山上雪。

世间最美丽的风景往往在高处,而世间最真切的心灵往往在低处。与自然而敬畏,与烟火而交融。洞穿万物、悲悯万物需要心量,也需要眼量。


作者简介:翟利军,笔名清音,河北邢台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中华诗词》、《诗刊》、《散文百家》等报刊。

主播简介

春之韵,内蒙古赤峰市人,一个爱好文学的女子。喜欢旅游、酷爱读书,偶尔写点小文字,朗诵是业余爱好。个性签名:无言花自香,淡定人从容。清风雅苑平台诵读总务。

近 期 回 顾

散文|河东狮吼(苏巴西奇&欣怡)

灵魂诵读 | 狼王之死(海狼&春之韵)

诗歌 | 寂静的黎明(野岑&海叶)

心灵语丝(晨风&沉默 | 春之韵 | 如风 | 新新| 宁夏)

散文|老房子(末陌&如风)

散文 | 童年往事(禅意人生&红杉树)

诗诵 | 我的大海哭了(星出而作&烙印、春之韵)

诗诵|叶(李增义&文嘉)

诗歌|春风贴(外一首)(杏花雨&知足常乐)

精品赏读 | 苏东坡突围(余秋雨&春之韵|空谷)

名家欣赏 | 莫高窟(余秋雨&春之韵)

诗意·雪(辑一)

诗意·雪(辑二)

同吟一阕·鹧鸪天(辑二)

同呤一阕·鹧鸪天(辑一)

同吟一阕·鹧鸪天(辑三)

散文 | 五金厂那位瘦瘦的女孩(杏花雨&把酒当歌)

诗诵 | 在医院组诗 (潇湘愚女&海阔天空)

散文 | 忆细叔(芝兰玉树&春之韵)

同吟一阕·踏莎行(辑二)

诗诵 | 海风在吹(笑弥勒&花开的声音)

诗诵 | 黑夜,给我一束光(一江春水&枫林)

同吟一阕·踏莎行(辑一)

小说 | 白狐御寒(寒溪&把酒当歌、春之韵)

散文 | 北方冬天印象(海风在吹&窗外的人)

诗诵 | 校园感悟(问川先生&小青)

诗诵 | 午间(外一首)(石峰&夏夏)

散文 | 昙华林(作者:海风在吹)

散文 | 学校的灵魂(苏巴西奇&海阔天空)

名篇欣赏 | 白发苏州(余秋雨&春之韵)

散文 | 与邢酒有关的那些历史片段 (作者:翟利军)

诗诵|恋上小镇(疏影&海叶)

散文 | 杨修之死(作者:海风在吹)

读书 | 一方阳光照沧桑(作者:问川先生)

散文 | 闲话养生(寒溪&春之韵、把酒当歌)

【新年特刊】大型乡音合诵 | 冬之花(清风雅苑诵读)

读书 | 草原上最后一阕悲怆的宣言(问川先生&文嘉)

诗诵|一个孤独的猎人 似乎用唇语,表达对我的崇敬与赞美(席玉强&烙印)


怀旧经典咏传唱 | 友谊地久天长

微笑

编辑部




  • 散文编辑部问川先生|春之韵|末陌|海风在吹

  • 现代诗歌编辑部杏花雨|海风在吹|思者|夕阳音

  • 古诗词编辑部渔之樵|海风在吹

  • 诵读部春之韵|部落歌者|朝阳哥|倾听者|苏苏|叶子|把酒当歌|窗外的人|海叶|代斌|盼盼|  寒纬|新新人类|宁静致远|文嘉|海畔|郑巍(查了)|苏恭|枫林|品茶听涛|唱唱|烟波缥缈|踏雪寻梅|优雅|鼻祖|一朵莲|沙漠牡丹 |汪淇|建国|童心未泯|墨羽塵曦|红杉树|江河|夏夏|知足常乐|崔文通|师师|欣怡|阳光|枫丹白露|金翅大鹏|寒冰|欣赏自己|如风|润物细雨|花颜|海韵|悠然|微笑向暖|远方|沉默 |品茗听雨 | 花开的声音 | 七夕|烙印 |海阔天空|止戈为武

  • 诵读总务春之韵

  • 音频校对海叶|春之韵|把酒当歌

  • 编辑制作部海风在吹 | 芳华 | 文嘉 | 宁夏

  • 预览校对海风在吹|末陌

  • 统筹规划:海风在吹

投稿须知




1、来稿体裁不限,诗歌、散文、随笔均可。摄影、书法、美术作品酌量。

2、来稿务必原创,严禁抄袭侵权,文责自负,本平台概不承担连带责任。投稿要求:诗歌25行左右,散文随笔1500字左右,小小说2000字以内。来稿须作者自己校对三遍,确保无病句,无错别字,无错误标点符号。

3、个人简介150字以内,并附本人高清横版远景照片2张。

4、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本刊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修改。

5、发稿作者应当积极转发、分享阅读。

6、投稿路径:

    现代诗歌:杏花雨微信号 ai740922

    古诗词、散文:海风在吹微信号 15926363907


期待您的原创首发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