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旗渠纪行

 清风明月传媒 2021-04-11

作者:云集江水

朗诵:春之韵



红旗渠纪行

初冬时节,地处豫西北的林州大地,风和日丽,太行巍巍,松柏苍翠,处处显得生机勃勃。

12月5日,我们“红旗渠研学”活动的学员一行在导师引领下首先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走近馆区,“红旗渠分水闸”六个鲜红醒目大字映入眼帘,导师简单介绍道,从山西省漳河引来的水通过红旗渠总渠由分闸流向林州市各地。我们要参观的红旗渠纪念馆是2014年5月1号开放的新馆,位于山坡,可以说峻岭环抱,绿树掩映,远远看去,宛若一条舞动的红色飘带,光彩夺目。

进入展馆,展厅的结构,穿越时空的布局,尤其是运用空间环境艺术、雕塑艺术、图片艺术、模型场景艺术、灯光艺术、多媒体艺术等手段展示展览,让人惊叹,让人仿佛回到那盼水、引水的艰难困苦岁月,大家内心凝重表情肃穆。

在“干涸历史”展区,我们被旱魔肆虐的历史揪住了心。导师指着一篇篇生动的文字、一幅幅灰白的图片语调缓缓地告诉我们,林县从明朝到新中国成立514年间,遭遇旱灾100多次,灾年没有任何食物,以至出现人吃人惨剧。有一户人家,大年三十老公公去十几里外地方担水。傍晚时分,刚娶进门的儿媳到村口迎公公,不料快要到家时候绊着石头,一担水全撒了,儿媳羞愧难当夜里上吊自尽,水就是命啊!在场的学员无不心痛,确切地说心在流血,没有水,人怎么活下去!导师面向图片上一个个子高大年轻人继续诉说,1959年,留给老一辈的是最痛苦的回忆。这一年,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地方遭受旱灾,林县更甚,所有过境河水断流了,泥土裂成一块一块的。受河南省安阳市委委派年轻的杨贵同志来到林县协助抗旱已经几年了,当他目睹如此大旱,心如刀绞。旱荒遗恨,主意究竟从哪里打起啊,想来想去让杨贵夜不能寐。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正当我们陷入沉思的时候,多媒体艺术区传来了太行壮歌。顺着歌声我们向前移步然后伫立观看经典纪录片《红旗渠》。伴随激越雄浑的旋律,画面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在杨贵书记带领下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千军万马战太行修建红旗渠的壮观场景。红旗渠是一条生命渠,她把中华民族一面精神之旗插上太行之巅!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也让在场的每一位学员刻骨铭心。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红旗渠干部学院影视大厅。根据学院安排,我们与武汉大学两个研学团队在这里观看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创作和排演的十三幕大型话剧《红旗渠》。幕启,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由远而近阔步来到舞台中间,声若洪钟,“我是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今天再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议,表决引漳入林工程!”随着常委会上激烈争论话剧拉开了序幕。在两个多小时时间里,该剧以恢宏的气势和全景叙述方式展现杨贵书记带领林县人民耗时10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历程。影视厅座无虚席,没有一个人走动的,没有一个人讲话的,大家都被跌宕起伏的剧情、感人至深的人物精神风貌震撼到了。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是,民工李继红因山洞塌方牺牲,继红娘对前来赔罪的杨贵说:“你是汲县人,来俺林县为了谁?你有恩于俺林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啊!”对于儿子的死,老人家掏心掏肺地说“儿子为谁死的,为他娘死的,他想让娘能畅畅快快洗上一次头,掀开锅盖能熬汤,打开缸盖有水吃,为全村人能喝上口水死的,他死的值啊!”多么深明大义的母亲!中国正是有了这样千千万万母亲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杨贵悲喜交集,弯下腰脱口而出“我的大娘啊”强烈激昂的主题音乐响彻舞台,回荡在偌大的影视厅: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观众席鸦雀无声,不少人在偷偷抹眼泪。林县父老乡亲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大无畏精神剧烈冲击着我的心房,我感情的潮水难以抑制,热泪盈眶,哽咽几乎出声。

还有小吱吱,9岁小姑娘,带着“什么时候漳河水才能哗哗流过来,不心疼地洗把脸,然后用胭脂搽脸,让人看着漂亮”的美好憧憬,为民工挖采充饥的野菜,倒在炸山的浓烟中。此情此景让人痛心疾首,让人永远难忘!

12月6日,晴空万里,天气舒适度格外好。上午九时许,我们驱车来到豫、晋、冀三省交汇的地方——太行山东麓,连绵起伏的太行山脉已经近在眼前。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翘首期盼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激动的心情无法掩饰,兴奋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大家都笑着说着拍着,留影纪念。通过红色长廊天桥,一鼓作气攀登百级石阶,直达青年洞风景区长渠岸上。抬眼望去我们愣住了:太行山半腰处有一道平整的步道,宽仅一步,犹如长龙卧山,随着山势绵延千里,不见首尾。步道两边是栏杆,右侧为绿色渠水,左侧是万丈深渊。

我们每一个学员踽踽小心前行,丝毫不敢大意。我第一次在几百米高的山腰间行走,两腿发软,目光不敢朝下,内心紧张啊。“创业洞”前,大家停下了脚步,耳麦里传来导师的简介:最困难时期的1960年11月,东姚公社的民工全凭着一钎一锤、一锨一镐艰难开凿,以血肉之躯与坚硬岩石抗衡,终于在1961年9月打通了长63米、高5米、宽6.3米创业隧洞,民工们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热情抒写了艰苦创业的壮丽篇章!学员们耳闻目睹,纷纷举起手机拍下照片或视频,表达自己对艰险环境里东姚人民非凡创举油然而生的敬意。

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只得前客让后客。“前面一线天到了!请注意安全!”导师提醒,我才知道,最难走的一段路程碰着了。上行道如登天只见一线天,下行道陡得要命只有40公分宽仅能容一人勉强通过。特别是有一段十多米长的过道,被小洞卡着,小洞外口是好几百深的谷底,不管个子大小必须猫着腰慢慢地爬着移动,大气不敢喘一下 ,心里发颤,紧张得不行,头几乎晕了。“一线天”过后,红旗渠咽喉工程之一“青年洞”赫然横在面前。李先念主席题写的“山碑”二字笔力千钧,气势磅礴。

年轻的导师王俊遐倾情介绍青年洞前世今生:

青年洞地势险恶,石质坚硬,洞长616米,高5米,宽6.2米。1960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停工。为了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不愿苦熬”,并挑选300名优秀青年组成突击队,坚持在山上继续奋战。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然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他们经过一年零五个月奋战,终于于1961年7月15日将洞贯通。这是奇迹吗,不,这是神话!令人叹为观止啊!此时此刻,我被骄傲和自豪情绪包围着,我想到了毛主席说的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下山途中,我频频回望,心里不停地翻腾:红旗渠构筑在雄险奇秀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之间,水工、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铸就“人工天河”,涌现了以县委书记杨贵、水利工程专家吴祖太、爆破能手任祥成、深明大义的李大娘为杰出代表的林州优秀儿女,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而红旗渠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之魂,这在古今中外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谨以《西江月·参访红旗渠》述怀作结:

夕照群山竞秀,莺啼嘉木多娇。回眸展馆客如潮。惊叹新容旧貌。

昔日旱荒遗恨,今朝丰美斟醪。天河筑就显风骚。喜看林州创造。


作者简介:刘云江,网名多用云集江水。长期做教育工作,生活低调。文学爱好者,尤其酷爱律诗词。偶尔捉笔写写世态炎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