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啥意思

 钟家台 2021-04-11

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农历三月即将到来,啥意思?

俗语文化伴随人类的诞生而形成,成为中华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涵盖了人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到民族文化心理,小到个人的生活写照,无一不体现着它的存在。这些俗语大多数都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每一句都有着其独特的意义。

从表面的角度出发,这些俗语是字与字之间的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从根本角度出发,它是中国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并用自己的智慧构建起的一片与众不同的语言空间,在农村地区广为流传。在许多史学家眼中,这也是“智慧的结晶”。

清明小长假已经结束,人们也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当然也是有着许多的说法和讲究。随着温度回升,庄稼也迎来了结花授粉的季节,但一些也都并非如老百姓所愿。比如流传的这句“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它代表什么意思呢?

三月怕三七

今天是农历的二月二十八,还有两天就开始三月的生活。农历是按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的历法,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有十二个月。这也正是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对老百姓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月怕三七”是指三月初七、三月十七和三月二十七这三天,如果这三天不下雨,就会对老百姓的农业生产有影响。在清明节气时,如果没有下雪,基本上也宣告了“倒春寒”发生的概率为零。既然庄稼能正常生长,那必然也需要水的支持。

在过去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不像现在一样可以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庄稼生长需要的水份也都来自降雨。如果三月初七这一天不下雨,就要看三月十七,如果十七还不下雨,那就要看二十七。这每个阶段对庄稼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有的幼苗甚至都挺不到第三个日子。

四月怕初一

这块的“怕”也恰恰和三月的“怕”相反,农历的四月大概在五月份,在这一天老百姓是非常害怕下雨的。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时间段,四月初一之前的节气是立夏。也就是说,从立夏开始之后,也标志着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阶段。此时需要的是什么?阳光和温度。

夏天已经开始,温度不用发愁了。可如果下雨的话,岂不是没有了光照?茁壮成长的阶段,适当的降水是好事,但如果四月初一就降雨的话,后面雨多了对庄稼当然不利。这块有很多读者可能会好奇,后面降雨多不多又怎么知道?

我们在上学时期都了解过,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明显的国家,其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较大。夏季常常会出现大雨和暴雨,其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因此也被称为“雨季”。南方地区也常常因此遭受洪涝灾害,因此也被称为“汛期”。

其实对于这些传统文化,品史君认为大家可以适当的了解,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有很多读者对这些东西都非常不屑,诸位有没有想过: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曾遭遇过无数次外族入侵,为什么还能重新屹立在世界东方?

可能有人会说汉语,那英语为什么成了所有人学习生涯中的必考科目?也有人说汉服,那为什么汉服只有少数人在穿,而且是在特定场合?中华民族之所以有今天的强大,也正是得益于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在西方文化不断涌入,许多人也过起了“洋节”。对于这一点,品史君并不反对。但希望诸位在过洋节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传统文化这个“根”的存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精髓”,为什么到我们这里就行不通了?

  

还是那句话,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演变,传统文化中流淌的中华血液不会改变,蕴含的中华精神不会替代,挺直的中华脊梁更不会弯曲。直到现在,它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