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称为日本第一兵法书的宫本武藏《五轮书》到底写了啥?

 昵称74650355 2021-04-11

文/吹雪 编辑/史哥

一、剑的起源

二世纪前后,日本邪马台国女王遣使中国进贡,获魏明帝回赠,有绢、铜镜和大量的武器其中就包括了剑。到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的剑还是继续传入日本。至今唐样大刀仍然被贡奉于日本鹿岛神宫,被视为国宝。而日本刀早期也是直刀,后来逐渐变弯,可见汉刀,唐刀为日本刀的祖先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唐以后的几百年间,经日本人的研习修改,日本制造剑的工艺与使用剑的技术都由于国内战乱大幅提高。

汉环首刀,最早输入日本的中国刀:如果说唐刀是日刀之父,环首就是日刀之祖~

日本正仓院藏唐大刀,极其华美

三世纪末,被誉为日本武尊的景行天皇之子“小锥命”初步奠定了剑术理论。曾创定剑法攻击为三个段位:即将人体头、躯干、膝分成上中下三部位。称“天地人”三段。四世纪中叶,常陆国鹿岛的国摩真人,创造剑法即为“鹿岛之太刀”,此为后世多数剑术流派的源头。

鹿岛神宫剑圣冢原卜传,有人认为鹿岛神宫所传承的即为中国唐代剑法

八世纪 末桓武天皇在京都建立武德殿,定每年的五月五日在武德殿举行包括剑术在内的武艺比赛,称“天览比赛”。十一世纪初,由战场实战经验中发现在马上作战时使用砍斩的机会比刺击为多,并较有利遂将原单手使用以刺击为主的双刃三尺直剑改变形体成为双手使用,以砍斩为主的单刃弯刀,这就是日本刀的雏形。但名称上则刀剑混用。刀即剑。

“天览比赛”即在天皇眼前的比试,这种比赛一直到近代还在举行

日本剑术的大发展是在战国时代。剑技以攻击颈、喉、腰、腋下、股间与手脚关节等为主。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中最为残酷、激烈、长期乱世的时代。乱世中各地区均有人用剑进行自卫,用剑建功立业。使之剑术高手辈出,诞生了上泉信纲、柳生宗矩,宫本武藏等著名剑术名人。他们都是身经百战者。

二、五轮奥义

宫本武藏创写的《五轮书》。是日本武术的的经典著作之一,至今历史已推进了350多年,人们对该书的评价越来越高,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全书对剑术技术、战术、心理、哲学等方面提出非常精辟的见解。

宫本武藏的很多思想与近代的李小龙非常一致,有可能是李小龙受到宫本武藏的影响,也可能是高手殊途同归。

比如《五轮书》的《水之卷》中以水比喻武艺的最高境界:

水乃是人心之根本。人的精神要如同水一般,水可以随容器的形状改变自己,有时候象小溪般潺潺流动,有时候却象是怒吼的大海。

没错,这话我确实说过……

还有李小龙的吼叫,李曾以古代原始部落狩猎时的啸叫作为比喻,很多人也认为那只是表演,李在实战中并不会这么做。但至少宫本武藏在《五轮书》中这样评价战斗中的啸叫:

个人兵法中,你也同样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吓唬敌人。你可以用你的身体来吓唬他,可以用你的刀来吓唬他,也可以用你的声音来吓唬他。

“三吼”可分为:最初一吼,当中一吼及最后一吼。“吼”要依情形而定,这是“吼”的要旨所在。吼声要满蕴气势和力量,就像呼啸的狂风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这样,才具有威慑敌人的作用。

在大规模战斗中,战士的合吼在战前、战中、战后各不相同。战前须声音如山崩地裂,雄壮有力;战中须低沉,如怒狮的啸声;战后一吼须响亮而且有喜悦之情,因为已经赢得了胜利。

这就是所谓的“三吼”。

在决斗中,吼声的目的在于使敌人的心神受到扰乱。发出怒吼之后,要马上将太刀劈向敌人,中间不可有丝毫停顿。将敌人劈倒后,也要发出一声吼声。

这被称为“前一吼”和“后一吼”。


挥刀时不可发出吼声,以免降 低出刀的力道。战斗中的吼声需与战斗的节奏相配合,声音要低沉有力。

三先

宫本武藏认为,武术须处于进攻再进攻之中。剑术务必做到“三先”,一为“悬之先”,战斗一开始,我方抢先攻击敌人。二为“待之先”,即敌人抢先攻击时,我方虽处于防守中,但须后发先至,抢先击倒对方。三为“先之先”,双方同地进攻,我方先行将对方击毙。

《五轮书》说:面对强大敌人,须攻其死角。即找敌人薄弱环节下手。交战中细心注意观察敌人的举动,避开坚锐部分,找其脆弱部位狠狠打击,敌人一旦某“死角”被攻破,整体也就失去战斗力。同时,战斗中首先须打乱敌人的节奏,使之混乱,乱中必会出现溃败之迹象, 抓住此机会趁势凶猛击杀。

宫本武藏例举许多攻击技术, 如:

无念斩 当敌人尚未发动攻击时,用你的意志带动身体与刀,全力施为,毫无挂念地向敌人正面劈击,全力施为,不留后路。

流水斩 与敌人刀锋相对时,当敌人突然攻击过来,你飞快后撤,然后迅速持剑跃起,舒展身体向敌人靠去,如同流水般顺势斩击敌人身体。

机缘斩 当出招向敌人攻击,你的刀一出击就须涵盖敌人身体的所有部位。

火石斩 敌我两剑相交压迫时,以不抬高剑身为前提尽全力斩击,这要求手腕、身体以及腿部都要吃上劲,斩击才能如火石撞击,产生火花一般的迅速。

红叶斩 当敌人摆好架势,试图攻击时,你用剑打击他的手腕,只要准确迅速,就能击落敌人的剑。

从宫本武藏列举的多种方法中可以看出,只是执行直接进攻原则,并迅速、彻底消灭敌人才是战斗的唯一目的,因为敌人的存在就意味着我方死亡的威胁尚未解除,生命随时会受到击杀。

那如何才能做到迅速呢?

学习剑术,首先要做到持剑的“自然态势”,即头要直立平视,不可昂首也不要垂头,眼睛不可左顾右盼。微眯眼睛,并须与鼻梁呈一条垂直线,鼻孔微张,后颈挺直。注意力要放在双目视线交汇处,同时双肩低垂,后臀收起,把力道集中在膝盖与脚姆趾的垂直线上。所以武术每出一招,都要以“简单、直接、迅速、干脆”消灭敌人为目的。然而, 世间偏偏有很多武术流派巧立名目,编造复杂的动作,这样做也许能迷惑不懂武术的人的心, 但它在实战中却一败涂地。世界上并没有太多的杀人方法,以刀剑(日本的“刀” 与“剑” 是同一概念,所以日本刀兼有剑的“刺”与刀的“砍”的技术功能)而言, 基本技术只有两个,非“刺”即“劈”。一个精通剑法的高人杀死对手的动作,同一个妇女或孩童所用的动作不会有太大区别, 即不是用刀尖去“刺”,就是用刀刃来“劈”。

《五轮书》为此记载了一些使用的动作:攻击敌人的身体,划分为“五位”,即上段、中段、下段、左翼、右翼。上段为咽喉到头部、中段为心脏部、下段为腹部、左翼即左肋、右翼即中肋。五位的重点是中段位,中段乃心脏位置。如果将五位比做敌人大军,那么中段就是主将所在的位置,其他四部位都是围绕主将的军队,只要击杀了主将, 群龙无首,全军必崩溃。

《五轮书》中强调,与敌人对战时,要抢占背光的一面,这一细节被拍入影视作品的岩流岛之战中,宫本武藏故意迟到,选择恰当的时间登岛,使佐佐木小次郎处于不利的逆光位置。

日本剑术练习形式以两人实战为主,技术上讲究简单、直接,一击必杀,达到克敌制胜目的。凡出现花哨动作都对实战不利,必然去除。严格遵守若干固定程式,常常表现为凶狠、快速、 猛烈的风格。

气势

《五轮书》说:首先要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称“压枕”。意思就是不让敌人有抬头的机会。其次使敌人产生心理恐惧。称“踩踏剑法”。其三用假象“迷惑敌人”,用各种方法扰乱敌人的心神,不让他们有稳定的心态,打乱敌人的节奏,让他摸不清你的意图,产生犹豫之际给予致命打击。使用方法有:

威吓法:突然遭遇意料不到的事件,任何人都可能犹豫迟疑,惊慌失措。在战斗中,你可以用声响来吓唬敌人,也可出其不意的移动来吓唬敌人。如敌人产生惊惶,就在一瞬间猛击敌人。

心理感染法:人的心理都会受到外界的感染和影响往往会产生变化。就连打哈欠、想睡觉等也都会互相传染,互相影响。在战斗中,如果敌人锐气强盛,急于进攻,你一定要表现出不急不躁,一派悠闲放松的样子。这样,敌人就会受这种情绪的感染,他们的进攻意志也就不那么强烈了。一旦敌人被感染,出现情绪松懈时,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坚决果断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精神与肉体保持呼应状态,即精神平静,肉体就不可以放松。反之肉体松弛,精神则不可以懈怠。不要让你的身体影响你的精神,也不要让你的精神影响你的肉体。过分的懈怠或者过分的紧张皆非武士应有之态,而是属于意志薄弱者。

武术是人与人的战斗的技能,除身体素质、技术实力占优势外,心理上的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武术训练,尤其是通过生死战斗的体验来养成一颗“平常心”。即使自己时时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遇到敌人,则采取各种手段扰乱之,使其产生恐惧、烦燥、迟疑、害怕等不良心态。

最后是非生即死的一击必杀。

《五轮书》中多处记载武士之道是不屈不挠,决心向死的。学习剑术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战胜对手,保住自己性命。因此剑术动作必须是紧扣实际攻防、直面生死。做到人剑合一,攻击时须同时移动身体与剑。出手须“一击必杀”。

面对敌人,首先顺其刀锋所指直刺敌人咽喉、脸面,其次是刺其心脏。如未开战,也应将剑尖毫不颤动地对准敌人咽喉或心脏部位。开战后我方出击落空,身体与敌人身体贴近,此时就用肩膀去冲撞敌人脸或胸部,尽可能地用力,如果动作准确,可以将敌人撞出数丈远,然后上步靠近,出剑制其于死地。当被众多敌人包围时, 面对数倍的敌人, 须向两侧平举小刀与太刀,找一个能充分伸展双刀的宽广位置。然后不断变换方位, 主动打击敌人, 击杀敢于第一个靠近过来的敌人;并扫视四周, 发现机会就斩击, 不可迟疑, 否则就死路一条。凡战斗都是极其残酷的,如稍稍不慎就会亡命于敌人刀枪之下。所以应该清楚认识到,凡动作须凶狠快速,直击对方生命脆弱处,如果一次攻击失误,应立即补救,用一切可行手段置敌人于死地。由于是生死战斗,所以被敌人包围是难免的,因此须掌握一人对付多人的战斗技术,只要抱必死的决心与拥有一击必杀的技术,采取各个击破战术,突破包围还是有可能的。

步法

还有宫本武藏谈持刀的步法,可以看到古代传武因为持兵器,以及地形的复杂,和今天搏击步法的完全迥异:

有些流派强调移步快速,这在我看来有很大的缺陷。步法过快,很容易碎乱不稳。现在常见的快步有浮步、跳步、跃步、踏步等等。

正确的步法应当是坚定有力的,所以我非常不喜欢浮步。

同样,我也不喜欢跳步。跳步表露的是一种偏激、盲目、固执的情绪,这在兵法中是不足取的。

跃步表达不安和躁动,踏步则是消极防守的标志,这些都背离我的兵法原则。

其他的快步很多,我不能一一列举它们的坏处。

根据作战场所的不同,快步更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比如在湿地或沼泽中、在山川上、在岩石间、在狭窄的场所,都不利于快步。

在大规模战斗中,注意步法就是注意节奏。不要盲目地进攻,要在了解敌人之后再攻击,这叫做沉稳。所以,不要采取过快的步法。

日本的武术流派很多,这是伊贺流忍术创始人百地三太夫

三、从术至道

此后到了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后,日本终于迎来了太平时代,剑术在民间大普及,到德川幕府末期,日本的剑法流派多达数百个流派。但德川幕府为了治安需要,不准民间用真剑进行格斗比赛,一段时期内使日本剑术形式化失去战斗特点。而在德川幕府中期,武士中西忠藏仿 拟武将使用的头盔、护胸、笼手而发明了击剑专门保护用的“面”、“胴”、“小手”(皮手套)等护具,并将竹子割成四片,加上布、革、中结、约丝、柄革、做成竹刀然后限定打击有护具保护的地方。形成早期剑术比赛模式。这就是现代日本剑道之雏形。但在当时,剑术各流各派仍保有其各自的练习。即以真刀做模拟实战动作。

现代日本剑术明治维新以后发布了废藩置县令与废刀令,全盘欧化传统文化被否定,剑术自 然不能例外。民间学习人数迅速减少,剑术成为保守的象征。武士本是依靠棒禄生活,傣禄 又停止了,吃饭都成问题。当时著名的武士神原键吉看到这种情况只得模仿相扑,组织其它武士进行剑术比赛表演。让贫穷中的武士得到一点经济补助。但不久也因政府禁令而中止。

从警视厅招募的擅长剑术的拔刀队,刺刀没用,砍回去!

直到西南战争中,武器落后的武士叛军利用白刃战突袭,大肆砍杀手持刺刀神器的明治新军,新军不得不组织一支由擅长剑术的旧武士操起武士刀组成的拔刀队,在熊本田原坂的白刃战中发挥剑的威力,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大刀黑,刺刀吹闻之落泪的伤心历史,不过也有日本键盘侠称拔刀队的大刀只是装饰,其实他们每人两把盒子炮,才能取得胜利~(狗头保命))

此时应该重温:(标重点)

抗战胜利73周年纪念日:抗日大刀再战日军拼刺

时任警视厅大警视川路利良向明治天皇报告说:“剑术是日本的 国宝,要求政府在警察训练中列为必修技能。”政府立即采纳,在东京警视厅首先实行剑术训练。由于警视厅的重视,使日本剑术走出低谷。此后日本剑术改名为剑道。

到了1 9 1 2年1 0月1 6日公布《大日本帝国剑道形》,共1 0 组剑术攻防动作,大太刀七组,小太刀三组。至今还是全日本剑术统一的规定教材。1 9 4 5年8月二战结束。日本战后占领军总司令部认定剑术为残酷恐怖的武技,遂与射击、步枪刺杀术等一道全面禁 止练习,一般人所拥有的剑具护套等被没收并予焚毁。后由于日本民间剑术爱好者四处奔走 陈情,剑道禁止的命令才获停发。

而在1949年举办战后首次全国剑术竞技锦标赛,向占领军总部提出申请,未获正式批准,但也不加以禁止,就在如此形同默许的状态下举行。此后在上世纪5 0 年代,日本剑术得到快速发展,并转变为现代击剑格斗竞技体育运动,历经“明治”,米国两次禁武,剑道再次兴盛,与相扑、柔道等一起被尊为日本“国技”。

点击上图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