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 GIF 0.0M 春节,寻味宜春 馄饨 在我国起源甚早 三国时已有“馄饨”的名称 在樟树一带 馄饨又名清汤或包面 猴子包面则是樟树 久享盛誉的传统风味小吃 据当地耆老说,樟树自药材业兴旺起来后,成为各路客商云集之地,樟树沿江码头,帆樯林立,刺激了饮食服务业的发展,而猴子包面以其味美可口、经济实惠,逐渐压倒群芳。 猴子包面有很强的经营特色:经营者大都打造一副专用的担子,其一头是箱屉,分层盛着包好了的生包面及备用的面皮子和馅芯,另一头是锅与炉;包面担子有时跟着客商转,流动出卖,有时停在码头上、旅社前定点销售;从清晨到深夜都能听到售卖包面的声音。 清末有民谣说:“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伢崽卖包面。”可见这个行业之盛。名小说家张恨水在其《北雁南飞》中即用“清江包面”开篇。 “竹膜纸,包丁香,一投投进了赣江,风吹波浪起,赶紧用碗装”的顺口溜,高度概括了樟树清汤的特色。即清汤皮子薄如竹膜,馅心殷实鲜红赛丁香,下清汤的水宽大,好似赣江,等水开后,投进的清汤被冲上水面(浮起)即可盛入碗中。 点击播放 GIF 0.0M 樟树清汤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面皮薄而匀。每斤面粉通常只能擀300至400张面皮,樟树清汤能擀500张以上。 第二:馅芯制作讲究。将适量的猪油渣和少许“金钩”虾米加入瘦猪肉中制馅,剁馅时下刀不能过猛过重,以免砧板上杂物混入。 第三:煮清汤用鲜猪骨汤。猪骨汤比肉汤色清气纯,味鲜而不腻,“清汤”之名也是由此而来。 第四:佐料也有讲究。宜用胡椒粉加上香葱或芫荽,忌用生姜。酱油须用上等的,不宜多放,只能给汤作点色,还要保持汤的亮度。 第五:煮清汤也有讲究,要待汤沸腾时将清汤下锅,清汤上浮,立即捞出,这样煮出的清汤,面皮淡黄、馅芯浅褐、葱花翠绿、汤汁透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