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上海高三二模嘉定区作文审题构思详解

 魔都作文课堂 2021-04-11

原题如下:
今天的我们和我们的父辈都是在和平年代成长并生活的,你死我活的战争已经远去。这是否意味着这代年轻人已经不再需要英雄主义?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篇
材料的表述非常明确,第一句点明当下的时代是和平安定的。第二句话虽然有讨论的主体“这代年轻人”,但结合第一句话来理解,只是限定了“当代”这个语境,并提出了论题:是否需要英雄主义。当然,无论是否需要英雄主义,都务必先对英雄主义的内涵进行界定。
因而,材料给出的话题是围绕需要什么样的英雄主义去考察学生的。

本题信息
话题:在当下的和平年代,如何解读英雄主义?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
材料明确提出了“你死我活的战争”,意味着英雄主义是为了舍身炸碉堡、以身堵枪眼、拿一捆手榴弹或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等这类献身、就义、壮烈。
但是,战争早已远去,在当下的和平年代,英雄主义是否有了新的内涵?
在战争年代,我们的英雄是悲壮的、惨烈的,但是,如果英雄主义只有悲壮和惨烈,那无异于崇尚死亡。尽管献身也不失为英雄,但决不能认为只有献身才是英雄。如果只有付出生命才是英雄主义,那无异于像鲁迅先生说的,教人去送死。在当下的和平年代,英雄主义应具有多样性标准,诸如职责有限,贡献无限;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美好的目标面前不居于人后……等等,这些又何尝不是英雄主义?
因而,亮亮老师认为,在当下的和平年代,英雄主义应该有很强的人性色彩、人本色彩。
美国某媒体曾经以“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为题,对民众进行调查,最终评选出了十位“生活中的英雄”。
有一位名为休·汤普森的军人,他在“生活中的英雄”排行榜中名列第二。1967年汤普森参军赴越南作战,为了使美军包围圈里的九个越南平民免遭屠杀,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战友:“你们开枪,我也开枪!”他的行为在当时遭到非难并受到官方调查,但后来五角大楼授给了他越战纪念章。年轻的汤普森虽然服从国家的调遣,投入了对越南人的作战,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当做战争的机器,逞匹夫之勇,而是从人性和人本的角度来审视战争。他提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和平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命安全,战场上残害任何一个无辜者的生命,都是与战争的目的相违背的。他的思考打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打破了世俗的战争观,富有强烈的精神感召力。
在排行榜中名列第九位的是一名黑人女士,名叫罗莎·帕克斯,1955年12月1日,帕克斯乘坐拥挤的公共汽车下班,疲惫的她坐在白人专座上并拒绝为一个粗暴的白人男子让座。她因此被送上法庭,后来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黑人民权运动。黑人女士帕克斯被推举为英雄,则更意味着人们对人性、平等、自由、博爱和真理的追求。她其实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仅仅为了使自己疲惫的身子得到小憩,甚至可以说是带有一定的自私心理的。但人们从她“自私”的另一面看出了她维护个人权利、挑战种族歧视和追求人的平等。
美国这次评选的英雄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获得荣誉时都是活着的,没有一个是奋不顾身、英勇捐躯,或累死、病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故意。如果是后者,我想他们在推举英雄这件事的本身,就彰显着一种人本思想,体现着对人的生命的珍重。美国人不想推举为英雄壮举而死去的人,其用意大概正是为了不主张人们为完成某一义举去献身吧?这种英雄主义不能不让人佩服——活着比完成英雄壮举更重要。
这也照应了罗曼·罗兰那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