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费县历史沿革

 海曲上人 2021-04-11
二、境域变化
建县之前,费地无论为邑为国,其境域均无专文记载。大致说来,为伯国时,按周代制度,封土为方圆七十里(见《汉书·地理志》)。为季氏采邑时,因季孙氏在鲁国的特殊地位,费邑面积较他邑为大。北界蒙山,西临颛臾国,东邻防邑和祊邑,南部达今苍山县文峰山一带(见元代王良弼《重修季文子庙记》),东南达今苍山县仲村一带(见《吴翟村东禅觉寺伪周造像碑》)。此后的费国,西邻鲁国,南部包括南城一带(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曾子时,武城属费”),东临启阳,方圆达百里以上。

西汉至唐朝,费县境域逐步扩展。初建县时,东有华县(今县境东北部及兰山区西北部),西北有南武阳县(今平邑县城一带),西南为南城县,北隔蒙山与蒙阴县相望。费县境域包括今费县中部、东南部、北部及今平邑县东北部。东汉初年,华县一度并入费县,南城县更名为南武城县。南朝宋时,废华县,其他大部分并入费县。南武城县又恢复旧名。北齐时,废南城县,其地并入费县。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南武阳县改为颛臾县。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颛臾县并入费县。至此,汉初四县归而为费县。

自唐朝迄于民国,费县境域相对稳定。据清康熙二十八年《费县志》载:“费境东至沂州周井铺界六十里,西至泗水县泽沟铺界百二十里,南至峄县埠阳店界九十里,北至蒙阴县紫荆关界七十里。南北计百六十里,东西计百八十里”。又据清光绪《费县志》载:“自县城东至兰山县界周井铺六十里,东南至兰山县界中村七十里,南至兰山县界埠阳村九十里,至高桥九十里,西南至滕县界青山岭一百二十里,
西至泗水县界舜王庙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泰安县界浃干村一百三十里,北至蒙阴县界紫荆关七十里,东北至沂水县界黄草关六十里。”
费县于明初设四乡六十二社,后分为七十五社。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并为四十二社。康熙年间改为四十八社,乾隆年间又改为四十二社,清末仍为四十二社,共有村庄1272个。

1930
年,费县辖7个区,42个乡。

抗日战争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费县境域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军侵占费城后,逐步在滋临、临滕、临平、费蒙、费枣五条公路沿线各集镇修筑据点,将费县分割成大小七块。

出于抗日斗争的需要,中共山东省委、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八路军山东纵队及中共鲁南区委等先后在费县一带组建了临费县委、临郯费峄四县边联县委、临费沂工委(后改为沂临边联县委)、费北县委、费南县委、鲁南实验县委、天宝工委、温河县委等县级党组织,这些党组织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逐步创建起北部以蒙山为依托的东蒙山、仲村等抗日根据地;西部以天宝山为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