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故事系列) 继续自驾游行程。当天计划从临江屯沿着中俄边境到黑山头,行程约205公里: 一、看看中俄边境临江屯 再看看中俄边境的临江屯。 这是我们住过一晚的民宿小楼: 还有一个不小的院子: 院中的亭子,其造型与南方常见的亭子显然不同: 院子里的平房: 有这样的院子,几栋小楼,开个民宿,在自己家里轻轻松松挣钱,老板的小日子过得真是惬意。 由于昨晚停电,民宿的老板觉得不好意思,主动提出给我们免费提供早餐,虽然也就是本来10元每人份的早餐给我们免费了,但也体现了民宿老板的一份心意。昨晚停电并不是老板的过错,但老板能主动考虑用一个免费早餐抚慰一下住客,让你对他没一点脾气,这样的老板肯定是会发达的,难怪他能够在边境上不大的村子里建立那样一份家业。 早餐过后,开始当天的行程。先到附近小山上看看临江屯的全貌。村子果然不大: 左侧中间那条看上去像水沟一样的其实是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 草地: 准备飞一下无人机俯瞰一下临江屯,先将定点停机位摆好: 刚想起飞无人机,没想到左前方一栋房子里出来一个女的,大叫“边境不能放无人机,否则要没收你的无人机”。真的没注意边境不能飞无人机的规定,估计是怕引起河对岸的人怀疑,产生国际纠纷。吓得我们赶紧收起无人机: 村子边上,就是额尔古纳河: 我边防部队的一艘巡逻艇正在快速驶过该河段: 界河边上,当地村民在放牧: 即使隔着界河,也不是随意可以到边界上溜达的,有些地方有围栏和警示牌: 二、路过蒙兀室韦镇 离开临江屯,往蒙兀室韦方向前行,实际上就是沿着中俄边界走一段: 临江屯与蒙兀室韦的相对位置: 路边一晃而过的白桦林: 据百度百科介绍:“4世纪中叶,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室韦,始见于《魏书》,亦作"失韦"。室韦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兴安岭为界,“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北史》卷94《室韦传》)" “自北魏时期起,室韦各部开始与中原王朝通贡”。 “在隋代,室韦分为5大部分: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 “7~8世纪以后,室韦逐渐被称为'达怛'、'鞑靼',元代译作'塔塔儿'” “8~9世纪,唐朝人对呼伦贝尔高原一带的室韦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河)畔有大室韦、蒙兀室韦、落坦室韦”。 一不小心,我们无意中就走进了那么久远的历史,走进了一个古老民族(鲜卑、契丹、鞑靼)的往日领地。要不是现代交通的发达和平民百姓也可以向往一下诗和远方的便利,我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能和家人及朋友到达一个那么近乎古老传说的遥远大漠边塞之地。 当然,现在讲究民族大团结,不管如今的蒙兀室韦人是否是旧日鲜卑、契丹、鞑靼人的后裔,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接近蒙兀室韦镇,从临江屯到这里都是土路: 额尔古纳界河对面有一个俄罗斯的居民区: 中俄边境口岸蒙兀室韦镇: 蒙兀室韦附近卫星图: 蒙兀室韦有边境口岸,图左侧中部从蒙兀室韦有桥跨过额尔古纳河通往俄罗斯: 蒙兀室韦镇区地图: 穿镇而过,没有停留: 转入往东南方向的S201省道,沥青路面,比从临江屯到蒙兀室韦的土路好走多了: 它们的地盘,我们作为过路客,只能让着它们,等它们慢悠悠过了马路,我们再走:
三、转入恩和乡的土路 根据预先制定的路书,从蒙兀室韦经S201到了一个叫做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的地方,往右转入一条编号X904 的县道,实际上是一条土路: 那条路远远看起来还算可以,但走起来车子颠簸得十分厉害。我甚至有掉头回去继续走S201省道沥青路的想法,但遭到车上其他人的反对,说“自驾不就是要看边境的风光吗”,少数服从的多数,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开: X904 县道:
四十多公里的土路终于在一个叫做“七卡”(清政府设立的对俄边境哨卡之一)的地方附近结束了: 大片的油菜,可以收割了。菜籽油就是用这种油菜籽榨出来的: 再次接近额尔古纳界河。此情此景,不由自主地又想起那首很好听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之歌: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朵飘在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我的思恋 我的心爱在河湾 额尔古纳河穿过那大草原 又有铁丝网拦着不让游人太靠近边界: 河的那边,就是另一个国度: 这幅标语还比较温馨: 前进方向(东北往西南方向)左侧的小山头: 山坡上的羊群: 前进方向右侧的额尔古纳河: 有了这块标牌,知道此地叫“乌兰山管护站”: 乌兰山管护站的小屋。飘扬的国旗,宣示这是我们的地盘: 乌兰山管护站在X904县道上大约的位置: 密集的羊群: 大草原: 山坡上的羊群和小房子: 靠近路边的奶牛: 牛羊成群,广袤的草原上蓝蓝的天空,白云飘在头顶,一派平安祥和的景象。祖国强大了,昔日那种割地、赔款、任人宰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四、抵达黑山头镇 下午四点多到达黑山头镇。 黑山头镇,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属的额尔古纳市管辖,地处额尔古纳市西部,根河在黑山头镇境内汇入边境的额尔古纳河: 清代时期,黑山头属胪滨县管辖。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额尔古纳河东岸设置卡伦(哨所),其中三卡、四卡、五卡、六卡均在黑山头境内。现在的地图上还可以看到“X卡”的地名。 黑山头镇西北大约10公里处有黑山头古城遗址。古城分内城和外城,城墙均为土筑。古城为辽代遗址,据《元史译文证补·太祖诸弟世系》和施拉特《史集》记载及有关专家论证,蒙古汗国时期,额尔古纳河流域为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尔的封地(引自百度百科)。 又是一个有自家院子的民宿,入夜的彩虹宾馆: 彩虹宾馆的私家小院,还是蛮温馨的: 我们江西老乡,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先生在《饮酒·其五》中抒发的那种意境,身居喧嚣现代都市的人们是无法再体验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
来自: elabman > 《杞有此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