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乡采风|大青山游记

 文乡枞阳 2021-04-11

2021年4月10日,受文乡枞阳平台相邀,我与哥哥一同参加平台组织的大青山采风活动。对我而言与其说是采风,不如说是走进文乡走进大青山更为妥帖。
大青山距铜陵市区约70公里,位于枞阳县城之东约15华里。它北接浮山,南望九华,山清水秀,如诗如画,远望青山,山色青黛,秀色可餐,故名青山。据说大青山有十六大奇景,名曰"玉洞藏春""石屋胜迹""白驴化米""黑虎巡山""金鸡啼月""狮子卧云""石鼓轰雷""仙人棋局""乌鸦候客""石柱仙题"等等。

期待与兴奋让我10日一大早就收拾停当,等待哥哥驾车载我驰往集合地点——大青山何氏家庙。文乡家人们一阵寒暄过后,特邀的青山何氏后裔何阳生先生便带领大家参观何氏家庙并作讲解。
青山何氏是本地的名门望族,以诗书孝友传家,人才辈出,古有“一门七进士,兄弟同榜中”,明末贤相何如宠就出自青山何氏;近现代则有北平首任市长何其巩、革命家何东初、教育家何子诚等诸多社会名流。

何氏家庙共三进,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系清代徽派风格,石鼓柱基,立柱穿枋,门窗亮格,雕龙刻凤,彩绘鲜明,恢宏壮丽。前进大门外有旗杆夹石、上马石,大门上书"何氏家庙"四个篆书大字,门楣上有象征身份的四个圆柱形“门当”,大门口左右两面青石大鼓,称之为“户对”,这就是所谓“门当户对”了。

进大门是前厅,两侧有仪门,中门悬“柱国元辅”竖匾,两侧楹联“千秋共识庐江郡,六皖开先宰相家。”中进门首上悬“天恩再问”竖匾,抱柱联“东阁振家声,当年望重台衡,白岳青山,姓氏常留江左右;西河绵世泽,此日香升俎豆,黄梁黑黍,祖宗来格岁春秋。
一、二进之间是天井,天井东西侧有厢房。天井东西边各栽一棵古柏,称之为“龙凤柏”,高有二十余米,葱蔚如伞。

中进中厅正中横匾书"敦睦堂"三个大字,为原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所书。两侧楹联“灵钟白岳推华胄,派衍青山属大宗。”后进正厅建有神龛,供奉祖先神主。正厅两边是厢房。墙体为木质雕花屏风,上刻二十四孝图,门联“是享是宜祖考来格,或歌或咢神人以和。


在何氏家庙前徘徊,仰慕与震撼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一座何氏族人的圣殿,更是何氏先人用文字连接的一部经典史记。我似乎看见了明清时期何氏族人争相翻阅的背影、乡人争相效仿的乡风。


参观气势宏伟的“何氏家庙”后,我们向着眼前不远处的大青山挺近,大青山巍峨耸立于群山之中。记得张英《笃素堂文集》中有云:“山太远则旷,太近则逼,太卑则岩岫不奇,太高则阳景不达。”那么眼前这座大青山则正是:不远,不近,不卑,不高。
我们一行人一路交谈一路嬉戏,放眼望去田野与青山绿成一片,分不清山与田野的界线。整洁的水泥路两边绿树成荫,不知名的花儿探出身迎接我们的到来,路两边矗立着一幢幢小楼房,太阳能路灯犹如一个个卫士,守护着村民的幸福生活。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安平农场。拾级而上,在大青山半山腰,忽见一石如墙如柱,呈两面,状如拦腰截断,伫立于一块台地上;一巨大的褐色平坦麻石如帽状、如鼓状,宛若天坠,覆盖其上。这石呈椭圆形,只有一切点楔入山腰,其余部分伸出,由石柱撑托。顶石厚近2米,平面直径有20余米,屋内面积近200平方米。其下面支撑的石头上刻有“南无阿弥陀佛”,还有桐城文化名人方守敦亲笔书写的“任重”二字。

据传明末宰相何如宠少时曾读书于此石屋,门额上书“相国书庐”四个大字,两旁的楹联为“一片白云终古在,几声青鸟到今啼。”屋顶巨石侧面有其诗刻为证,诗曰:"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代认前朝"。


天下名山僧占多。这石屋又为晋代高僧寻得,建佛殿三重,名“石屋寺”。尔后时衰时兴,延续至今,仍有殿宇二重。据传晋代高僧清供创建青山石屋寺于石屋之侧;元代至正年间,裴仙道人居此修炼,至今传说颇多;明代正统初年,西蜀园态和尚重建,时该寺香火旺盛,有“小九华”美称。

石屋寺围墙外有一株不知为何枯死空洞的树,树干已呈现焦炭色,枝头却奇迹般长出一冠树枝,可谓枝叶茂密。看着这一冠绿色,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对这顽强生命力产生敬畏之心。
路旁有青山石屋摩崖石刻保护碑。在保护碑旁边有条石板土路,上面有树叶茅草覆盖,极像徽州古道。路两边是林木葱茏,毛竹青青。我们决定走回“徽州的茶马古道”,享受登临顶峰的成就感。

一开始清幽的古道还为我们指引登峰的路径,也许是游人的忘却,也许是大青山沉寂太久,让荆棘、灌木、杂石、树根抢夺了那一足之道,他们相互攀扯着覆盖了古道。我们只好以手为刀,以树作拐,一路“披荆斩棘”,相互搀扶,相互鼓励,手脚并用地爬上了山顶。
站在峰顶,胸中充满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上下阡陌交通,群峰叠翠,山峦起伏,奇石花草、茂林修竹尽收眼底。


山顶还是石的世界。一块块硕大的石头相互拱顶、叠架;耸立并列、傍依相偎。石通灵性,它们宛若一群旅游者相拥相跃、踮脚翘首欣赏满山风景、原野风光。登峰远眺,南面长江如练,西面连城湖、菜子湖尽收眼底,北面白荡湖碧波万顷,神灵赛湖和羹脍赛湖两旁依偎,正所谓“水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单听这些地域特色明显的湖的名称,就是一派春华秋实的丰收景象。


天色渐晚,不得不与大青山说再见。一座青山,山色如黛;一间石屋,巧夺天工;一座古寺,暮鼓晨钟两千年;一座家庙,千古流芳。青山育人杰,人杰誉青山。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大青山的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也是我们大枞阳人民的真实写照。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