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来干货!蚯蚓、黑水虻、血浆粉、肠膜蛋白粉、鸡蛋粉……应对原料价格高企、紧缺的最新解决方案

 水产前沿 2021-04-11

----- 广告 -----

2021年4月10日-12日,第五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举办,并宣布第六届论坛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与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主办
  • 文/图 农牧前沿 赵俊兰

2021年4月11日,由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和安徽省水产学会联合主办,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闭幕。

论坛现场

部分前排嘉宾

本次论坛以促进企业界与学界的交流、加强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的联系、提升水产饲料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水产饲料研发、生产与使用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为宗旨,以“'疫’往直前: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涵盖了水产动物营养调控与新型原料利用、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提升与品质控制、水产业环保压力与绿色技术革命、水产微生物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水产养殖病害防控与水产品安全五大议题。邀请了麦康森院士、解绶启研究员、陈立侨教授、周志刚研究员、吉红教授等20余位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大会包含了专家报告15个,企业家报告13个,16名研究生学术报告,此外还邀请了6位专家作为论坛主持人,吸引了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业经理、技术总监、采购总监等近700人参会。

专访时刻

论坛结束后,农牧前沿记者对本次饲料论坛主办方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严鸥教授进行了专访。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严鸥教授

本届中部地区水产饲料实用技术论坛有哪些亮点?

杨严鸥:我认为本次论坛的亮点主要在内容方面。随着饲料主原料价格的高企和无抗政策的实施,原料替代和无抗添加剂的相关研究愈显重要,也越来越受重视。在本届论坛中,相关原料替代和无抗添加剂的报告与往届相比占比增加了很多。

第一次筹办如此规模的会议,您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杨严鸥: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是去年10月份决定承接本次会议并开始筹备,发布会讯、选择协办及赞助单位、多方沟通等。12月初,新冠疫情再次爆发,委员会决定取消会议,会议筹备工作全部停止。直到今年3月5日,我们才重新行动起来筹备会议。仅一个月的时间来筹备这次论坛,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在这里也要感谢我们团队老师们的辛苦工作,感谢企业们的支持。

本次论坛令您最满意、最自豪的是什么?

杨严鸥:最满意的就是我们团队的老师们。为了筹办这次会议,很多人都熬夜加班、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任务,没有人抱怨、没有人不满。在工作中沟通也很顺利,合作的非常愉快。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疫”往直前:挑战与机遇》,您认为新冠疫情对国内饲料行业的冲击,目前恢复的如何?

杨严鸥:我认为疫情对饲料行业的影响主要是在交通运输方面。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各地实施封村封路,导致饲料无法正常运出。但国家在养殖方面的关注很高,很快就恢复养殖用品的正常运输。

您多年从事教学以及水产动物营养相关研究,在您的角度,您认为绿色水产养殖的关键是什么?

杨严鸥:我认为绿色养殖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从循环经济角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再生的角度提出的。绿色养殖对水环境的要求会很高,其中涉及到饲料如配方、加工和利用等,包括不太受重视的投喂方式都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我们团队曾经创新研究了投喂技术,利用饥饿补偿效应进行的投喂,生长效率更高,饲料利用率更好。从产品本身的安全看,产品抗生素、重金属、农药等必须在安全范围内,这就需要从动保产品销售管理和养殖管理两方面下手。首先严控动保产品的销售,要兼顾健康绿色养殖要求,科学指导养户健康使用动保产品。其次,要严格管理养殖过程,加强养殖监管,严禁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等药物的滥用。

主题报告

华中农业大学梁旭方教授:鳜鱼饲料营养——难点与进展

国内的鳜鱼养殖年产值高达200多亿元,但其人工养殖的年产量仅32万吨。作为一种高价值养殖品种,鳜鱼在全国范围内用饲料养殖的只占总养殖量的5%!到底是什么制约了鳜鱼产业发展?

梁旭方教授表示,饲料养殖技术难题制约了鳜鱼产业发展!经过32年的坚守钻研,梁旭方教授团队成功突破了鳜鱼饲料养殖技术难题!在鳜鱼饲料研发的过程中,梁教授也发现了三大难题:1、鳜鱼驯食饲料的粘合剂淀粉的含量:淀粉含量不超过6%为最佳,8%为极限,过高添加会出现鳜鱼厌食现象;2、养成阶段饲料植物蛋白、植物油超标:实验发现,鳜鱼饲料植物蛋白含量以小于6%最好,高蛋白会引起其抵抗力下降、病害大量发生、甚至养殖失败;3、开口饲料问题。

在饲料研发中梁教授发现,鳜鱼饲料蛋白质需求高、脂肪需求高、但淀粉耐受性差!饲料物性也有特殊的要求:外形长条状、以大颗粒缓沉或浮性料为佳、肠道溶水性好!

梁教授团队还发明了鳜鱼驯食人工饲料技术,其驯食成功率可达90%以上。梁旭方认为鳜鱼养殖中要重视添加剂的使用,为此还成功开发了鳜鱼专用绿色高效促摄饵的添加剂,可显著提高鳜鱼生长和饲料的利用率。

河南师范大学聂国兴教授:蚯蚓的生产与应用示例

聂国兴教授进行了《蚯蚓的生产与应用示例》主题汇报

北美动物蛋白油脂炼得行业协会亚太区首席代表李鹏:血浆、肠膜、蛋粉等功能性动物蛋白原料在虾特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鹏先生分别介绍了血浆、肠膜、蛋粉等产品在养殖中的使用及其效果。

李鹏表示,蛋白和功能蛋白并不相同,蛋白质为机体提供氨基酸,功能蛋白则具有生物学活性,可通过调节肠道功能来支持动物健康。大量实验表明,功能蛋白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可以改善生长、提高采食量、降低腹泻、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且稳定。

猪肠膜蛋白粉主要来自于健康新鲜的猪小肠粘膜。其蛋白含量达50%-55%,富含小肽,在养殖中使用可促进幼龄哺乳动物肠道发育、提高采食量和免疫力、减少下痢。肠膜蛋白含有大量可提高采食量、促进吸收、促进生长的生物活性因子,同时含有抗氧化因子、免疫调节因子、肠道结构及致密性调节因子。

美国喷雾鸡蛋粉的来源主要是被淘汰的鸡蛋及蛋液产品生产副产物等高质量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得到喷雾干燥鸡蛋粉。美国人坚信只有通过喷雾干燥的方式,才能最好的保留鸡蛋粉中的功能性成分!鸡蛋粉是难得的胆固醇来源,其含有的大量脂肪的30%均来源于胆固醇。鸡蛋粉还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如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能够改善虾蟹的体质、提高其免疫功能、促进生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教授:黑水虻油在鲤鱼饲料中的应用策略

由于水产养殖业产量的上升,水产用鱼油消耗量从其总产量的55%上升到75%。但捕捞业产量的下降,鱼油的供给有限,也导致了油脂价格的居高不下。因此,寻找新型水产用饲料油脂迫在眉睫!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类群、最大的蛋白资源库、营养丰富的生物饵料,昆虫资源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其养殖过程中可利用生活废料,养殖成本低。黑水虻起源于美国,对人畜、动植物无害,且不会骚扰人类。黑水虻油脂肪酸以具有抗炎作用的月桂酸为主。目前有关黑水虻饲料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饲料的开发上,有关黑水虻油饲料化的研究较少。

吉红教授分别通过不同昆虫油、不同日粮油脂水平下添加黑水虻油、含n-3HUFA的黑水虻油在鲤鱼饲料中的添加,综合评估了黑水虻油对鲤鱼的影响。研究发现:与黄粉虫油、蚕蛹油相比,黑水虻油是一种更优质的饲料用油脂;6%日粮脂肪水平下,黑水虻油的使用为25 g/kg为宜;9%日粮脂肪水平下,需要适当提高黑水虻油的使用水平;通过调整基质组分,干预黑水虻油的营养组成,如使用裂殖壶藻渣培养黑水虻,获取含有n-3LC PUFA的油脂,可以作为一种功能性油脂,发挥其降脂、增强免疫能力、提升营养价值的功效;含n-3LC PUFA的黑水虻油,在脂肪水平为6%的框鲤日粮中可添加12.5-25 g/kg(黑水虻油:豆油在0.5-1.0),可使鱼体的生长性能及健康状况较好。

上海海洋大学冷向军教授:肉食性鱼类的低鱼粉饲料配制

冷向军教授进行了《肉食性鱼类的低鱼粉饲料配制》主题报告。

通威股份华中战区普水料技术总监张德洪:新形势下华中地区草鱼养殖路在何方

华中地区淡水养殖在全国占有主要地位。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为3013.7万吨,其中华中地区1245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经济总产量的41%,其中草鱼养殖量占全国养殖总量的44.4%。但华中地区的草鱼人工养殖仍以颗粒料投喂为主,膨化料占比仅为5%-8%,且养殖周期长,养殖模式落后、产量低、利润低。

张德洪表示,养殖品种价格波动是正常的,草鱼养殖行情有周期,要有平常心和长期主义。另外,消费、加工升级将会促进草鱼的养殖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环保禁养将导致水库、大水面养殖减少,但由于需求并没有改变,池塘将需要提供更多的产量来弥补禁养的损失,甚至会出现量、价齐升!而草鱼养殖的发展,需要饲料的升级支持,企业应响应养殖发展趋势,升级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等。

报告最后,张德洪表示,未来的华中草鱼养殖,必将实现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养殖主体专业化、养殖管理智能化、养殖技术流程化、养殖模式创新化、养殖品种改良化、饲料高端功能膨化!

湖南农业大学胡毅教授:大豆蛋白在黄鳝饲料中的应用

胡毅教授发表了《大豆蛋白在黄鳝饲料中的应用》主题汇报。

广东信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蓝汉冰:加州鲈配合饲料中鱼粉替代之研究:

新年伊始,料企便迫于主原料价格的高企,打响了涨价第一枪!其中每次涨价中,特水料涨幅总是最高。以加州鲈配合饲料为例,广东地区的涨幅已接近1000元/吨!调查显示,加州鲈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要求非常高,且其中的50%以上由鱼粉提供,因此鱼粉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了加州鲈配合饲料价格的高低。因此降低加州鲈配合饲料价格,首先必须降低饲料中鱼粉的添加量。

如何降低加州鲈配合饲料中鱼粉的用量?蓝汉冰表示,首先可利用多种原料组合调整配方结构降低鱼粉用量,但此法仅适合实验,不适用于实际生产;而通过某种原料等量替代降低鱼粉用量则是最便捷的方式。蓝汉冰认为,鱼粉替代物所含营养素、消化吸收率必须与鱼粉接近,且不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同时不会对机体的生长性能及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此方能真正意义替代鱼粉。

西南大学林仕梅教授:大口黑鲈肠道命运的决定与健康重塑

猪瘟导致的食品结构调整,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渔业发展兴村政策、生活方式转变、供给不确定、以及出口受限,引发了水产品需求急剧增加。进入新形势新格局的水产养殖行业该如何将环保、养殖效益和品质有机的统一?未来的水产养殖应如何筛选适宜的养殖品种?

水产品消费1.0时代,大家多选择低值滤食性鱼类,2.0时代则转变为杂食性鱼类,进入3.0时代,高值肉食性鱼类成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的典型肉食性鱼类大口黑鲈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年产量连年上升,但大口黑鲈养殖仍面临着苗种、养殖方式、饲料、健康等多方面问题。

林仕梅教授以肝脏健康、肠道健康、免疫抗病力为检测指标,进行了多项实验。实验发现,高淀粉及高植物蛋白饲料均会对大口黑鲈肠道健康造成损伤,而酵解鸡浆、高酵母培养物及中草药则可有效改善饲料因子胁迫下的大口黑鲈肠道健康。

深圳市澳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易新文:中药提取物对水产动物肝肠的保护作用

易新文先生进行了《中药提取物对水产动物肝肠的保护作用》主题报告。

吉林农业大学王桂芹教授:乌鳢源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益生特性研究

王桂芹教授进行了《乌鳢源优良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益生特性研究》主题报告。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艾美尔事业部总经理苗又青:加州鲈营养研究进展及微胶囊技术在加州鲈苗期饲料中的应用

苗又青先生进行了《加州鲈营养研究进展及微胶囊技术在加州鲈苗期饲料中的应用》主题汇报。

长沙学院刘臻教授:水产动物小肽营养与菌肽生物饲料

刘臻教授进行了《水产动物小肽营养与菌肽生物饲料》主题汇报

企业沙龙

论坛闭幕

在论坛结束环节,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杨严鸥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公布研究生论坛获奖学生名单。

颁奖仪式结束后,杨严鸥教授宣布第六届论坛将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与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在湖北荆州举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文华研究员进行了论坛申办汇报。



直击现场

水产前沿视频号

另种方式看前沿的水产资讯

码上关注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