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王海外游踪】美利坚揽胜(10):峡谷大瀑黄石崖

 紫雨轩书院2017 2021-04-12


峡谷大瀑黄石崖

——美利坚揽胜(10)

黄石之游的第三天,开启东线之旅。

黄石国家公园是大黄石生态系统的核心,这是北温带现存最大且近乎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果说黄石公园西线以地热奇观引人瞩目,那么东线则以山水风光令人向往。那里汇聚了公园五大景区中的三个,即南部的黄石湖区、中部的黄石峡谷区和北部的罗斯福区。

从加迪纳小镇南行,穿过罗斯福拱门和黄石国家公园北门,沿89号公路南下,到猛犸温泉区转大环路东行,约行驶40公里,就可以到达东线的罗斯福景区。

穿过罗斯福拱门进入黄石公园

罗斯福旅馆历史区一隅

罗斯福景区位于公园的东北部,以罗斯福旅馆历史区而得名。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到此露营度假。1919年,为纪念罗斯福到访,那里建造起一座罗斯福旅馆,附近还建有一个罗斯福营地。1983年,罗斯福旅馆被列为美国历史区域之一。

罗斯福区的主要景观,当属南面的高塔瀑布和东面的拉马尔谷地。

远远望见高塔瀑布

高塔巨石名副其实

托马斯·莫兰《塔溪》,1871

托马斯·莫兰《高塔瀑布》,1872

从大环路与212号公路交汇处南行5公里,就可以看到高塔瀑布(Tower Fall)。这座瀑布因其上方有四块高塔型巨石而得名,瀑水落差约40米,有小径通往瀑底。

1871年,以描绘美国西部山水著称的风景画家托马斯·莫兰曾在此创作过《塔溪》《高塔瀑布》等油画。据说他的画对1872年国会讨论建立黄石国家公园的决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塔瀑布也因此广为人知。

拉马尔河流域小景

拉马尔谷地野牛成群

从交汇处沿212号公路东行约25公里,就是黄石国家公园内观赏野生动物闻名的拉马尔谷地(Lamar Valley)。

黄石公园是美国本土最广袤的巨型动物栖息地,拥有最庞大的美洲野牛群,以及灰熊、黑熊、加拿大马鹿、叉角羚、大角羊、狼、美洲狮等近60种哺乳动物。拉马尔谷地位于黄石河支流拉马尔河流域,那里覆盖着大片草原和森林,是公园内野生动物最常见的地方,尤其是早晨和傍晚出没频繁。拉马尔谷地由此成为黄石公园的另一大看点。

金黄色的叉角羚惹人喜爱

望远镜当为必备之物

从高塔瀑布沿大环路继续南下,约行驶25公里,便进入黄石峡谷景区。在大环路与诺里斯峡谷路的交汇处,建有一座峡谷山庄,那里有游客服务中心和旅馆。继续沿大环路南行数公里,左侧有前后两条岔道,可以分别开往黄石大峡谷北缘的观景台和南缘。

黄石大峡谷(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是数十万年间黄石河水不断冲蚀黄石高原上的火山凝灰岩而逐渐形成的,长约38公里,深约304米,为典型的V形峡谷。两边光怪陆离的风化火山岩峡壁,呈现一派浓烈的黄褐色,相当靓丽。通常认为,黄石大峡谷、黄石河、黄石高原乃至黄石公园之名,均来源于峡谷特有的黄褐色石壁。

站在黄石大峡谷北缘的观景台上,放眼眺望,两道白色瀑布飞流直下。上瀑布位于大峡谷的起点,高约33米。下瀑布更壮美,落差高达93米,是黄石大峡谷的标志性景观。

观景台旁有一条不到一公里的小径,通往峡谷下面的一个小观景台。那里是欣赏下瀑布的最佳点,可以近距离感受瀑布的巨大震撼力。天气晴朗时,一道彩虹横跨绝壁,景色更为壮观。

谷底湍急奔流的黄石河水,经大峡谷汹涌北去,到北达科他州与密苏里河汇合,最终经墨西哥湾流入大西洋。黄石河全长1114公里,是美国境内唯一没有水坝的大河。

从峡谷山庄沿大环路继续南行,约25公里路,即可看到此次黄石之游的最后一个景区黄石湖区。

黄石国家公园内约有5%的面积为河流和湖泊。其中最大的湖泊就是位于黄石超级火山中心的黄石湖,面积约355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0米,湖岸线长180公里。黄石湖海拔约2357米,是整个北美地区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也是黄石鳟鱼、黑嘴天鹅、美洲鹤等稀有水鸟的栖息地。

位于黄石超级火山中心的黄石湖

北美最大的高海拔湖泊之一

黄石湖水清晰见底,倒映着周边的崇山峻岭和茂密森林。游客可以在湖面上划船,观赏湖光山色。清晨或傍晚,有时还能看到野牛、麋鹿、灰熊等野生动物在湖边饮水。

黄石湖的唯一出口是黄石河。河口上有一座小有名气的钓鱼桥(Fishing Bridge),不过如今只是一个观鱼的好地方,不能在桥上钓鱼了。钓鱼桥附近建有游客服务中心、博物馆和旅馆,是大多数游客的必到之处。在景色秀丽的湖边旅馆下榻,更是一个极佳的选择,不过记得要尽早预订哦。

湖光山色风景秀丽

黄石河口的钓鱼桥

作者简介:少如,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历史系,以世界文化史为趣。当过老师,做过编辑,办过公司,开过书店,所创《一课一练》大型丛书风靡上海滩。现定居于温哥华,以旅游、集邮、看球为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