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茂林之家 2021-04-12

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

作者陈奕然

字如其人。如果人物清旷,望之如神仙,字又写得萧散、简远(笔迹简净意蕴幽远),这样的人便是书法大家了。

墨磨万锭‚捏破千管‚不作羲之作献之‚不作张芝作索靖。只要功夫深‚铁杵能磨成针‚不是王羲之就是王献之‚不是张芝就是索靖了。

一、学书之法‚宜白首攻之。

"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永师登楼不下‚四十馀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滞‚终著能名。以此言之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云:'书无百日工。'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攻之‚岂可白日乎!"(徐浩《论书》)

"至若无知率易之辈‚妄认功无百日之谈‚岂知王道本无近功‚成书亦非岁月哉。"(《书法雅言.取舍》)

书法之道本来无近功‚成就书法家之名也不是一年一月的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书法之成功如意‚就是那么几笔几画‚但要达到这几笔几画‚所付出的艰辛是常人不知的。书法做到如"天人之艺‚散落人间"‚很不容易。书法艺术的动人之处‚恰恰就是那么几笔几画。

二、书法艺术"同源而异派,共树而分条。"

"书之源流‚肇自六爻‚而盛于两晋。"(项穆《书法雅言.附评》)

孙过庭说:"讵知心手会归,若同源而异派;转用之术,犹共树而分条者乎?"(《书谱》)

项穆说:"犹同源分派‚共树殊枝者‚何哉?"(《书法雅言.资学》)

"窥其根源,析其枝派。"(《书谱》)书法强调心手相应,从笔法(用笔方法)上讲是一样的,如同源而分出的流,就有不同的派别了;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经历,性情,修养,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天赋,勤奋的程度,掌握技巧的熟练程度,技艺的发挥使用的情况不同;运笔的姿势,笔力的把掌,整体布局,细微的变化诸多因素不同,才导致艺术的有高低不同之分。如一棵树的众多的枝条,是有区分的。"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赵子昂《兰亭十三跋》)每个时代、每个人写出的字的形态样式千变万化,虽然写的字夸张、修饰、润色的程度不一致,各不相同‚但是用笔、运笔、行笔的方式方法是一样的‚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这样以来就有不同的流派,不同的书法风格了,就有形式多样的书法家了,书法艺术就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了。

三、探讨"一笔书"。

"虫篆者小学之所宗‚草隶者士人之所尚。"(《书后品》)

"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艺概.书概》)

"草贵流而畅。"(《书谱》)

学习草法之人应精心草圣之作‚悟草圣之旨‚以书法史上堪称草圣者为其襟怀‚情重张芝伯英、王羲之逸少、王献之子敬、张旭伯高、怀素藏真。

一笔书‚一笔草。草书如草。一笔草‚如草之连茹‚连绵不决。也如春蚕吐丝一般‚流水行地一样‚蜿蜒不断。

"一笔书‚弘农张芝临池所制。其状崎崄‚有循环之趣。"(韦续《五十六种书体.四十三》)

"张伯英草书隔行不断‚谓之'一笔书'。盖隔行不断‚在书体均齐者犹易‚ 惟大小疏密‚短长肥瘦‚倏忽万变‚而能潜气内转‚乃称神境耳。"(《艺概.书概》)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张伯英、王子敬有"一笔书",陆探微有"一笔画"。

"畜怒从郁‚放逸生奇"。(崔瑗《草书势》)

"张伯英书如汉武爱道,凭虚欲仙。"(袁昂《古今书评》)

"伯英重以省繁,饰之铦利,加之奋逸,时言草圣,首出常伦。"(虞世南《书旨述》)

"然草法贵在简易。"(张怀瓘《六体书论》)

"草书以简净为上,而雄肆次之。"(包世臣《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

草书应该简净省繁, 以铦利的笔法修饰之,再加之奋发的放逸之情发放之,放逸是要产生奇趣的,有情趣‚当然作品就高于流辈了‚不是草圣‚哪才怪了。

王献之的《中秋帖》下字连上字,字字相连属,其气脉、气息相连,倾倒了历代无数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

长史张旭的《草书四帖》,上人怀素的《苦笋帖》、《自述帖》、论书帖》取法王献之"一笔书"。

草书是一个极好的发扬人性的极佳的艺术‚草书终有形质‚法度始终贯注其中,无法之法为最高境界‚但终究有法可寻‚有法可依,这变是草圣。但达到草圣之境的人‚是最讲法度的。优入圣域的人‚在圣域里是有追求的‚是在不断地追求‚没有止境‚因为艺术本身是没有止境的‚艺是变化无穷的‚没有止境‚不可穷尽‚这便是无穷之艺术。

四、理解、领悟、运用古人的书评。

"鹰望鹏逝,信之自然。"(陈思《秦汉魏四朝用笔法》载李斯语)

南梁袁昂评后汉师宜官的书法‚"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古今书评》)

鹏鸟振羽飞翔不止,翩翩其羽,自由自在,雄视太空,远望而消逝于太空。鹰击长空,意气勃发,姿态之美,令人难忘,也令人向往。

袁昂评锺繇的书法‚"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行间茂密‚实亦难过。"(《古今书评》)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锺繇创立楷法。其字的意态丰富‚气息饱满,行间安排密疏得当。高洁茂丽‚无人可比。行间茂密‚知白守黑,守住了书法艺术的真谛。

袁昂评南朝宋薄绍之的书法‚"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乃至挥毫振纸,有疾闪飞动之势。"(《古今书评》)

袁昂评南朝宋萧思话的书法‚"走墨连绵,字势屈强。"(《古今书评》)

其字的气脉隔行不断,笔力奔放‚墨韵绵绵不决。

萧衍评萧思话的书法,"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古今书人优劣评》)

唐人评卫铄的书法‚"卫夫人书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陈思《书小史.卷二.传一.女.晋.卫夫人》)

挥毫运笔‚疾速飞动‚如电闪雷轰。

项穆说:"高士之振衣长啸‚挥麈谈玄;佳人之临镜拂花‚舞袖流盼。"(《书法雅言.神化》)

"舞女低腰",舞袖低昂,伴随着节拍互动‚低昂互节。

袁昂、萧衍以舞蹈评书法‚让后来的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终悟草书之法应回环互曲‚低昂互节‚互相穿插,避让有序‚却主次分明,有条理的线条层次‚当然笔画线条互不相干挠‚各不相抵捂,顾盼照应‚顾盼才能生姿‚回环婉转‚虚迤委曲‚气脉通畅‚显示其书法的神彩发越照映,突出其书法笔画变化的个性化特征及其特殊风格。

"仙人啸树",仙人是清闲的,啸聚于树梢,高标人伦之表‚步于风尘之上,自成高格‚自有风度‚书法风格以宛丽清闲为其主要基调,以此言明其常态化的书法整体风格。

庾肩吾评陶弘景的书法‚"陶隐居仙才,翰彩拔于山谷。"

逸仙笔致,散落成章(彰)‚诗云:"为章于天。"书法要有神仙之才气‚虽然隐居于深山峡谷之中‚但是有神彩的书法却光耀于世人。这就是富有的仙才‚虽远在山谷‚却被世人所瞩目。仙才居深山有远誉‚庸才居闹市无人问。草书之人应淡泊名利‚要有仙才‚有仙风道骨,保持仙路时通。

艺术要达到神化之境界‚即通常所说"炉火纯青",做到"纯青"二字‚难啊!

"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书必先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况大化之玄功‚宣泄于文字‚神化也者‚即天机自发‚气韵生动之谓也。"(《书法雅言.神化》)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书法‚要达意‚要达情‚要如愿‚要自如‚要舒放‚要散逸。气韵生动‚有怀抱的草书才可称神。

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

神‚吾精神贯注其中矣。即我神注矣。

"人之于书‚形质法度‚端厚和平‚参互错综‚玲珑飞逸‚诚能如是‚可以语神矣。"(《书法雅言.神化》)

五、书法要入晋人之格辙。

"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米芾《论草书帖》)

"右军多优‚体裁独妙。书不入晋‚固非上流;法不宗王‚讵称逸品?"(项穆《书法雅言.规矩》)

(一)、中国书法史确立了晋代书法的地位。晋代书法是以王氏家族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

(二)、南朝的宋、齐确立了王献之的书法地位。

"比世皆尚子敬书,元常继以齐代,名实脱略,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三)、南朝梁、唐代的李世民确立了王羲之的书法地位。

"字外之奇,文所不书,世之学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斜着眼看‚高傲的样子)。"(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

李世民说:"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风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晋书.王羲之传论》)

(四)、王导的书法如"踈枝回拔‚疏叶高阴"。

庾肩吾说:"王导茂弘则列圣推能。"(《书品》)

张怀瓘说:"然踈柯回擢‚寡叶危阴‚虽贤有馀‚而才不足。"(《书断下.能品.王导》)

窦臮说:"润色前范‚遗芳后车。风棱载蓄‚高致有馀。"(《述书赋》)"

王导的"行草犹工‚然论者以谓疏柯迥擢‚密叶危阴‚虽秀有馀而实不足。"(《宣和书谱.卷十四.王导》)

(五)、临王导的《辛酸帖》。

临帖之法,情随帖至。首先应搞清楚帖中的内容,临到哪里‚临帖人此时的心境就要到哪里‚这样才能情帖交融‚神貌合一‚事半功倍。

茂弘余影‚笔墨在焉。王导的草书《辛酸帖》(《改朔帖》)‚此帖是王导写给一位僚友的信‚帖中有"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等忧劳‚……天明往‚导白改朔‚情增伤感。"又"觉拙不帖‚有应不悬‚耿违哀劳‚满闷不具"。信中王导说自己忧劳国事有"辛酸‚忧劳‚伤感‚满闷"的情绪‚但告之同僚‚觉得自己笨拙不妥‚又觉得自己处置国家重大事件不善沉着应对‚也可以看出王丞相应对当时突发事件的决心和能力‚启动完备的应急机制预案很不容易啊‚要应对就不能悬而不决‚要有"有应不悬"的治国安邦的良策。我们可以理解这位首相在定治国安邦的良策时的情绪‚他在信中把这种心情告诉了阁僚。怕自己耿直忠心有违哀劳‚劳而不获‚满闷的心情不能一一道完。明早天亮‚王导还要上朝奏请改朔。(旧制‚农历每月初一日叫朔‚更改正朔‚新君即位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王导居殿中之高位‚忧劳王事‚心忧天下‚笔者以为此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六)、谢安的书法。

谢氏家族中也有一位显赫的宰相谢安‚ "人皆比之王导‚谓文雅过之。"(《书断.妙品》)

"谢公纵任自在‚有螭盘虎距之势。"(《书后品》)

谢安"要当入能品也(能作书一品)‚然其妙处‚独隶与行草耳。"(《宣和书谱.卷七.谢安》)

"米元章当日得谢公书及右军《破羌帖》‚因名其斋曰'宝晋'"(《大瓢偶笔.卷六.论各帖》)

米芾得谢安《八月五日帖》墨迹‚王羲之《王略帖》(一说《破羌帖》)墨迹‚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名"宝晋斋"‚后将三帖摹勒上石‚名《宝晋斋帖》。

(七)、临王羲之的《十七帖》。

学习草书法帖应体会帖中内容‚如右军将军王右军写给一位友人的信(那时称做翰札、书札、手札、信札)‚名叫《远宦帖》‚(这位友人可能是庾亮、庾翼二兄弟。庾亮官镇西将军,他曾镇守过武昌‚庾亮死,庾翼代镇武昌,官至征西将军、荆州刺史‚简称庾征西)‚帖中有"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否?……知足下情至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我在学习此帖草书时犹感其可爱‚追其神韵‚体会书者写信问候时的心情‚收信人诸子也大多在外做官‚家里也没有太多的顾虑与牵挂‚用心国事‚放心为国事操劳。体现了古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代刻王羲之的《十七帖》中另有一帖‚叫《游目帖》‚是王羲之写给另外一位将军的信。信中有"省足下别疏‚具彼山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扬子云《蜀都赋》)‚左太冲《三都》(左思《三都赋》) ‚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岭、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王羲之看了来信‚信中友人把此地的山川诸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 他‚扬雄的《蜀都赋》‚左思的《三都赋》‚虽优异但不完备。熟知彼土才知道有多奇妙‚妙得令人游目意足。王羲之看了此信,想去游的心情,恨不得立刻就去,真是度日如年。但寻思友人镇守彼土‚没有动‚只是一个理字。王羲之想邀约友人‚在彼登汶岭、峨眉实是一桩不朽的美事‚王羲之写信至此‚他的心以驰于彼了。王羲之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奇山异岭令人向往。王羲之游峨眉、登汶岭是否成行‚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热爱名山大川的情怀‚令人神往。羲之是理智的‚冷静的‚他静观万物。他说友人镇守彼土‚没有动‚只是一个理字。

王羲之说:"吾为逸民之怀久矣","知我者希",(《老子.七十章》)"他的书法造诣之高‚已经登峰造极。他遍游名山大川‚山川风物的神奇秀美‚对他的书法创作肯定有一些启发‚同时也有所感悟‚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艺术境界也得到了升华‚所修养的与众不同‚书法艺术所达的高度自然格高无比。游历对羲之来说是有益处的‚并且益处多多‚因为书法之功夫在字外。

王羲之说:"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耳。"(《十七帖》)

王羲之说:"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郗氏所生)。唯有一小者(献之)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十七帖》)

王羲之想仿效,"谯周(三国时人)有孙,高尚不出。"(《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中的佳句有"吾为逸民之怀久矣,比者悠悠,体气常佳,游峨眉,登汶岭,欲广异闻,观山川诸奇,亦不朽之盛事,悬情与兼怀以副此志,高尚之士,令人依依(让人难舍), 动静清和,知我者希。"应重点理解后临写。

羲之游目骋怀。著名的《兰亭序》和《游目帖》可以看出他"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的情怀与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非常相通的。

六、学习书法应学高人的书法。

广识,胸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悟笔法,得笔法,悟书法之真谛, 应学高人的书法。米芾有得笔之论。中国古代对人的崇敬分了品次‚圣高于贤‚王过于霸。书法的品次也是如此排列的。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四十一章》)

"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书谱》)

老子说:上士一听见道,就勤恳地去照样践行;中士一听见道,若有若无,半信半疑,且信且疑;下士一听见道,就大笑了之。如若不让下士大笑,那就算不上道了,不成其为道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孔了认为:有中等以上智商的人,可以传授给他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智商的人,不可以传授给他高深的学问。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李世民《帝范篇.卷四》)

中,当一半,平常,一般讲。

"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古语云: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丰坊《书诀》)

"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初规后贤,冀追前哲。"(《书法雅言.古今》)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周星莲《临池管见》)

(一)、要有成草书圣者的决心。

学习草书要选格调高的学‚这样才能与好的看齐‚提高自已的书法水平‚与高者接武雁行。

高水准者的草书‚如王羲之是书圣‚向书圣王右军学习‚与圣者为伍‚使自己也成为圣者‚哪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呵。要立下"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决心。士兵要想当将军‚当然也得向将军学习。学习书法‚与之相类。

(二)、古代书法理论家评草圣、书圣、书贤的书法。

草书名家中草圣就多了‚从汉代的章草名家算起有杜度、崔瑗、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到唐代的张旭、怀素‚这些名家都是草圣。学习古人书法不能不重视草圣、书圣、书贤的书法。

1、草圣张芝书法的特点笔墨工夫深,劲骨丰肌。

卫恒对张伯英的章草有这样的记载:"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 (《四体书势》、唐蔡希综《法书论》)

羊欣云:"每书‚云'匆匆不暇草书',人谓为'草圣'。"(《采古来能书人名》)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羊欣云:"张芝、皇象、锺繇、索靖‚时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书断.神品.张芝》)

王僧虔说:"崔、杜之后‚共推张芝‚仲将谓之笔圣‚伯玉(西晋卫瓘)得其筋‚巨山(西晋卫恒)得其骨。"(《论书》)

庾肩吾说:"伯英以称圣居首‚法高以追骏处末。"(《书品》)

"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书品》)

陈奕然谈自己学习古人书法的一些体会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伯英重以省繁,饰之铦利,加之奋逸,时言草圣,首出常伦。"(虞世南《书旨述》)

2、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无所不能。

书法家的造诣以书圣为最高‚书圣晋代的王羲之‚他是一个很全面的书法家‚他的楷书造诣最高‚其次是行书、草书、行草书、飞白书、大篆、小篆。李嗣真晋级王羲之为书圣。

李嗣真说:"右军正体……可谓书之圣也。若草、行杂体‚……可谓草之圣也。其飞白也……可谓飞白之仙也。"(李嗣真《书后品》)

3、草圣王献之书法的特点神妙无方。

李嗣真也认定王子敬为草圣。他说:"右军终无败累‚子敬往往失落‚及其不失‚则神妙无方‚可谓草圣也。"(《书后品》)

3、草贤之迹。

崔瑗的草书‚"王隐谓之草贤"。(《书断.神品》)

4、古之四贤。

南朝宋虞和首次赞美张芝、锺繇、王羲之、王献之四贤的书法。

虞和说:"洎乎汉、魏‚锺、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论书表》)

袁昂说:"张芝惊奇‚锺繇特绝‚逸少鼎能‚献之冠世,四贤共类‚洪芳不灭。"(《古今书评》)

孙过庭说:"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锺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书谱》)

李嗣真说:"张芝章草‚锺繇正书‚王羲之三体及飞白‚王献之草、行书、半草行书。……右四贤之迹‚扬庭效伎‚策勋厎绩。"(《书后品》)

唐张怀瓘称杜度、张芝、锺繇、王羲之、王献之为"五贤"。(《书断.评》)他以神、妙、能品第书法家。张怀瓘算得上是当时的猎头‚也是最优秀的书法史论家了‚他担当得起这一称号。得神品称号者都是古代书法史上顶级人物巨无霸,如史籀、李斯、杜度、崔瑗、张芝、蔡邕、锺繇、皇象、卫瓘、索靖、王羲之、王献之。

七、传说中文字的创立者。

对传说中中国汉字的创造者仓颉称皇‚毫无疑问造字者的功绩肯定比任何一个书法艺术家大,比草圣、书圣、书贤的功绩大。

"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成公绥《隶书体》)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崔瑗《草势》)

"夫苍颉者,独蕴圣心,启明演幽,稽诸天意,功侔造化,德被生灵,可与三光齐悬,四序终始,何敢抑居品列!"(《书断.神品》)

文字是人类文明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它高于世间一切艺术。它的作用是艺术不可替代的也是代替不了的。

注:

"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王羲之《用笔赋》)

PAGE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