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该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它强调经济发展首先要与资源、环境协调,工农业生产布局完成后要能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要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的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的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区域特征。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南方平原地区——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制约因素是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多发洪涝灾害。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败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引起。又如,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大约每十年“飞”一下,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日本,20世纪7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国家,20世纪80年代主要在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20世纪90年代主要在我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我国的中部省份。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某个区域的区位和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例如“简述上海港在我国水运中的区位优势”属于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简述东北商品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属于某个区域的区位。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位置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三个方面。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区位分析的要求大致有四个方面:全面分析(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比分析(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同与不同因素)、优势分析(通过全面分析找出在同类因素中具有优势的因素)、主导因素分析(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交待其位置(包括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分析自然区位;分析社会经济区位。1.自然因素 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 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
2.经济因素 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 产协作条件好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故题目若问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一般只需要回答一个区位因素;若题目问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则应从多个方面去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寒带的城市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河流:①运输功能: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水源充足;③防卫功能;④环境功能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交通: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其他因素:①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集、水深,空间大,流速平缓,便于航行和停泊,避风港湾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范围大,经济发达,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交通便利有利于扩大经济腹地。经济依托:以大城市或城市群为依托或沿途经济发达,为港口提供运输需求(二)车站的区位(社会经济因素为主) 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即:①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小。
(三)航空港的区位(社会经济因素为主) 1.自然条件 土地:面积宽广,价格低廉地形:平坦开阔(不在盆地和谷地中),无高大建筑物,坡度适当,排水方便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日数少;跑道与盛行风向平行以便于飞机逆风起降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位于城市郊区但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高速公路)联系 经济:当地经济发达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1)地形:平原限制少,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3)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4)土地(耕地)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5)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长度、投资、施工量
(1)人口城市分布的需要(2)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3)资源开发的需要(4)交通发展的需要(5)经济发展的需要注意:交通线的区位分析在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三大因素因素,在微观上考虑的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并从自然条件优势、经济条件和必要性三方面去分析。(五)航道线的区位因素(水文、水系特征) 1.气温:不结冰或结冰时间短,通航时间长 2.降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位高,通航能力强 3.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和缓,通航安全 4.经济:沿途经济发达,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大 (六)管道线的区位因素 管道线总是基于某种物质(液体或气体)的运输而建设的。1.水量:与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3.开发条件:适宜建坝(一般为峡谷──投资和工程量小;地基坚实,少地质灾害)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建库库容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防止漏水,诱发地震、滑坡
1.自然因素 气侯:多晴天。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2.人文因素 ①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多面环海,不干扰居民生活,安全性更高②能源: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的海南卫星发射场);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向东发射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节约能源。1.气象条件:多晴天,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2.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湖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一)渔场的区位因素(有利条件) 1.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3.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或冬季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二)盐场的区位因素(有利条件) 1.地形条件:有适宜晒盐的海滩——平坦开阔、泥质海滩2.气候条件:有适宜晒盐的天气——气温较高、晴日较多(三)水产业的区位因素(有利条件) 1.水域面积广阔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从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强记忆): 2.旅游资源:客体 (1)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2)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大或小)(即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3)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容人量)大或小。
(一)商业街的区位 市场最优:城市几何中心,商业活动范围大── 一般以零售为主交通最优:市区环路或高速公路边缘或街角处,交通便利── 一般以批发为主(二)商业小区的区位 便民最优:建在居民住宅区内,由多种营业点组成(三)商业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利条件) 1.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即服务区)2.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即: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运输便利③经济腹地广阔而发达④城市经济贸易发达人口分布与城市分布、生产力水平分布具有一致性,故影响人口分布的区位因素与影响城市分布的区位因素具有相似性。1.自然因素:(1)地理位置(2)气候因素(3)地形因素(4)水源因素等2.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2)开发历史(3)工农业基础(即经济状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