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教练技术神秘面纱——强有力的问题

 一元堂中医张 2021-04-12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艾默生

       在今天的内容开始前,忍不住想先讲个段子:

       有朋友吐槽:“身边几个朋友学习了教练技术或是身心灵成长的课后,普通的聊天谈话都会变成不停地反问,想要探究你内心、潜意识的想法.....感觉不能正常聊天了。请问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也碰到了这种情况,Maggie姐先奉送几个应对的大绝招:

  1. 当我们聊天时,你不停的反问,我感觉很不舒服,可不可以正常聊天,而不是以教练的方式聊天呢?

  2. 是什么让你这么坚持要以问问题的方式与我聊天呢?

  3. 当你问我问题的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4. 如果你抛弃问问题的这种方式与我聊天,你觉得结果会是什么呢?

  5.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段子,会忍俊不禁:看来所谓的教练技术就是问问题。

为什么学习教练技术就要学习提问?

什么样的提问算是强有力的问题?

提问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有何意义?

应该如何学习提问这个技能?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必须用一个小时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会花55分钟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强有力的发问是教练技术所独有也是最有效的教练工具或者说方式,这也是教练技术不同于心理咨询和顾问等的具体表现。好的提问,能让人集中注意力,进而产生自发行动。教练通过提问,能帮助客户更好地跟自己对话,启动自发性的思考,帮助客户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更高的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是不是只要问出好问题就代表教练的专业性了呢?其实真正的强有力问题指的是在发问的过程中与客户同在,认真地倾听并察觉客户背后的真实意图,然后带领客户创造美好画面,找到实现目标的行动步骤并落实。

       强有力的问题,包含这几种类型:开放式问题、度量式问题、假如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具有多种答案,是扩散性的提问,重点在引发对方进一步思考,不拘泥于现有的答案,而是看到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更多的可能性。比如:

  • 你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件?

  • 元芳,你怎么看?

       怎么能将封闭式问题改为开放式问题呢?

       比如,“你觉得这次的培训效果好不好?”这个问题可以用好或者不好来回答,所以是一个简单的封闭式问题,改成开放式问题就可以问“你怎么看这次培训的效果?”

       有一点需要注意,开放式问题是深入挖掘5W1H基本要素的提问:时间(When) 、地点(Where ) 、人员(Who )、对象(What ) 、原因(Why ) 、方法(How )。我们通常会谨慎使用Why的提问,因为“为什么”的问题,容易带有质问的倾向,容易变成逼问,使对方感觉到压力而产生防御心态,然后拼命的做解释。

       最好就是将“为什么的问题”改为“如何型问题”。

       比如,“为什么事情没有进展?”改为“你如何看待事情没有进展这个问题呢?”“为什么不和上司谈谈呢?”改为“你如何向上司汇报这件事呢?”

       我们也可以将“为什么”改成“是什么”,这样既可以了解原因,也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比如,“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情没有进展?”“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和上司谈谈?”

度量式问题:

       度量式问题,其实就是打分。想象一个1-10的度量范围,1表示对项目完全不满意, 10代表完全满意, 你现在在什么位置?你期望的结果是几分?

       通常我们用度量式问题针对现状和未来的期望分别做打分,然后再探究其中的原因和差距,进而引发改变的行动。

       比如,客户给现状打了5分,未来期望达到9分。我们就会展开如下的发问了:

  • 我们先看看,现在达到了5分,你对这个5分怎么看待?处于5而不是1的区别是什么?

  • 为什么期待9分,如果达到9分会是什么状态?

  • 你有多么渴望改善这个问题?

  • 当达到9时,周围的人会注意到你做了哪些不同的事?

  • 对你来说,达到9分为什么重要?

  • 接下来你会做什么?

假如式问题:

       假如式问题会帮助我们绕过当前面临的障碍,跳过当前的限制,引发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它有多种类型,比如奇迹型、分身型、穿越型。

奇迹型——“假如一阵风吹过,带走了所有的烦恼,那么……”

                  “假如你手中有根神奇的魔法棒,它轻轻一挥,所有担心的问题都不存在了,你将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分身型——分身型问题有三种视角,第一视角是自己,第二视角是对方,第三视角是中立的第三方。假设有个问题,下属跟你的看法不一致。

       用第一视角来看,“假如现在回到当时的场景,在当时的位置,留意身边的环境,体会自己当前的情绪,会有什么样的觉察?”

       用第二视角来看,“想象你是下属,穿上ta的衣服,从ta的角度观察自己,会有什么样的觉察?”

       用第三视角来看,“假如办公室里面有一个摄像机在录制,从摄像机的中立,无情绪的视角观察你们二人,会有什么样的觉察?”

穿越型——“假设来到5年之后,今天的选择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收益?”

                  “假设你每天坚持锻炼,现在是一年以后,你有什么觉察?”

                  “假设1年你成功实现了你的目标,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假设你已经到了80岁,成为了心想事成的自己,你会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

                  “让我们去到1年前的今天,当时的情况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我们做了哪些改变?”

       第二期的内容就先到这里,本期主要是介绍教练技术涉及到的各种强有力的问题,有开放式问题,度量式问题和假如式问题。

       问问题是通向自我发现和技能发现的康庄大道。好的问题是洞察力的体现,提问题的高度则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和品质。

       不过切忌不要走火入魔哦,一不小心成为我们开头的段子主角可就不太好啦! 

       下一期Maggie姐将介绍逻辑层次以及对话框架,我们来探究一次教练过程究竟是怎样的,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