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殿堂 | 当今古玩收藏的十大误解之一

 aoshima 2021-04-12

当下的古玩收藏市场很萧条,导致市场陷入低迷的原因很多很多,略微静下心来,把人们最容易陷入误解的现象梳理出来,对镜理容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总不是坏事。

元代宝石蓝留白龙纹五寸盘

误解一,认为“专家”有眼力,到处找专家掌眼。常见有人拿着件器物满世界地找专家掌眼,花了很多冤枉的鉴定费不说,不但一个专家一个说法五花八门,而且大多数都是“一眼假”,“不到代”的“判决词”,于是乎,求鉴者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情绪大受打击。其实,大可不必这么做!

乾隆炉钧釉葫芦瓶

我们先分析一下什么人是“专家”,所谓“专家”,查阅《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词义解释: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研究或特长的人。所以说,专家的头衔很是有信誉的——谁都会这么想。我们常说的“体制内专家”,是专指在文博机构工作并且享用朝廷俸禄的专业人士。由于文博机构的金字招牌的广告效应,别说是文博机构有“研究员”职称的专家们,哪怕是在文博机构的打杂的都会被老百姓都误认为像杨家将家里烧火的丫头们一样神奇,个个都能舞枪弄棒上阵杀敌。

雍正青花缠枝花卉摇铃尊

由于“知名的”“体制内专家”们可信,人们宁可缴纳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鉴定费一求专家掌眼。可是,年复一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专家们不断地的“走眼”、“打眼”、“误判”,甚至指鹿为马,终于使老百姓明白了——其实专家并是那么靠谱。于是,很多人就认为专家并不是不懂,而是我没有使够了钱,所以说我的不对,专家太黑了!这种看法对吗?我认为并不全对。

乾隆夹紵胎描金洪福齐天漆盒

古玩这一行有个特点,你要是光靠书本学习,手中没有实物,根本就不可能长本领的。因为古玩是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艺术品,牵涉到很多学科的知识,需要花费时间耐心细致地从多学科多角度去观察。所以,必须有实物在手里(属于自己的意思),并且经常“上手”,所谓“上手”就是拿在手里或摆在案头,随时谁地的、经常的、长期的观察、欣赏、琢磨、研究才可能“长本领”。可是,别看国家的博物馆里的藏品多,那可都锁在库房里,研究员们是不可能随心所欲“上手”的。“实践出真知”,专家们根本就没有条件像民间藏家那样上手的实践机会,你叫他怎么长本领?

光绪炉均釉薄胎斗笠盏

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三十多年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回流文物颠覆了文博界许许多多陈旧的观念和认知,可是,文博机构以及文博机构的专家们出于“心理利己主义”的思维和抱残守缺的陈旧观念,面对民间的藏品根本就没有鉴识能力,只能做出“臆造品”、“仿品”的猜测,他真的就没有眼力——南郭先生而已,有的时候还真不是你“没有使够了钱”。

雍正胭脂红留白竹纹碗

玩收藏切记,“别人的话不能不听,但别人的话绝对不能全听”,就是说,人要谦虚,多听别人的见解,但是绝对不能盲从,要有定力,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什么是“独立见解”?我们知道,人的知识是在“归纳”和“演绎”的思维方式指导下积累起来的。我们把零零散散学到的知识梳理出来,就是归纳;把归纳整理出来的知识再推演到未曾学习过、未见到过的事物上,就是演绎。每一次的归纳和演绎就是一次提高,反复归纳演绎所得到的知识就是自己的知识了。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看一件器物,就可以做出客观而准确的判断,这就是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你就是成熟的收藏家。

万历五彩横笛

收藏家对藏品不但要有“看得懂”的能力,

还应该具备“会欣赏”的素质,

进而达到“能陶醉”的境界。

如此这般,

既可陶冶性情,又能积累财富。

本人撰写的鉴赏随笔意在抛砖引玉,

敬请交流赐教!

交流探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