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俪被儿子劝说“去医院看看头脑”:孩子犯错后,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富书 2021-04-12

精读妈说:孩子犯错后,如果父母能够习惯先问问孩子这五句话,相信孩子一生都会受益。

作者:董若晗

来源:爸妈精读原创

前几天看到演员孙俪发的一条微博,觉得好气又好笑。

孙俪批评了一下犯错的儿子等等,结果等等整整齐齐地送给孙俪几个大字:“去医院看看头脑”。

孙俪被儿子毫不留情地怼了。

可见,对于孙俪的批评,等等不服气得很。

隔着屏幕似乎都看到了孙俪在无奈地摇头。

相信每一位父母,对于这样的场景都不陌生。

孩子犯了错,说也说了,吼也吼了,一顿批评教育过后似乎只感(气)动(坏)了自己,再看孩子仍然一副“死不悔改”的模样。

孩子犯错,确实是一件令很多父母头痛的事。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对于孩子来说,犯错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父母在孩子犯错后的第一反应,直接影响着孩子对于错误的认识。

孩子犯错,最怕父母失控

上周,带孩子们去野餐。

晒着暖洋洋的太阳,一家人坐在草坪上边吃边聊,倍感舒适。

突然,从不远处传来的一声呵斥,打破了这份惬意。

“告诉没告诉过你不要碰,你看看挤了这一身,真够烦人的!”

我们一家都不自觉地顺着声音望过去,只见一个妈妈一边吼着,一边用手指戳点着孩子的头。

被训斥的小男孩早已吓得不敢出声,只顾低着头抠手指。

“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拿纸擦擦你那个脏衣服。”

那位妈妈的训斥并没有因为男孩的沉默而停止,声音中反而更多了一丝厌恶与责备。

看着小男孩红着眼眶,机械性地用纸巾擦拭着身上的番茄酱,我忽然觉得特别心疼。

这一幕似曾相识,我想起自己也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误而暴跳如雷过。

我看着旁边对小男孩儿投去同情目光的女儿,想要伸手去抱抱她,也许她也曾那样无助过吧。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了错后,总是会急冲冲地先对孩子吼:“说了多少次……有没有教过你……怎么不长记性”

这样做其实是在跟孩子划清界限,拒绝与孩子共同承担后果。

而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不仅要承担犯错后的愧疚感,还要面对被父母敌对的恐惧感。

父母本应该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者,可竟在孩子犯错这种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推到与我们对立的一面。

孩子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情绪失控的父母,对于犯错后的孩子无异于洪水猛兽。

而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看到孩子的脆弱和挣扎。

不会面对错误,是孩子人生的悲剧

心理学作家黄启团曾在书中写过:

“不允许孩子犯错的同时,也限制了他的发展。”

对于孩子犯错反映过激的父母,表面上看是为了培养孩子更完美的品格,实际上则为该子带来了难以填补的性格缺陷。

最近读柴静的《看见》,又看到了药家鑫事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名字。

虽已时隔多年,我依然为两个生命倍感惋惜。

知道药家鑫的那一年,他是某音乐学院的一名大学生。

一天晚上,开车回家的药家鑫在路上撞倒了一名骑电动车的路人。

药家鑫下车查看时,发现路人正在痛苦地呻吟。

然而,因为过于害怕,药家鑫没有选择报警或叫救护车,竟从包内取出一把尖刀,了结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本来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交通事故,药家鑫却将它演变成了两个人的人生惨剧。

而这一切,似乎从药家鑫的童年就埋下了伏笔。

小时候药家鑫学琴,弹错就会被尺子打手;

和小朋友玩儿,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挨骂;

有段时间沉迷上网,他被父亲关在居民楼的地下室里,除了上课,不能外出。

父母的严令禁止,使得药家鑫的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不能做错事,做错事的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药家鑫出事后,他的父亲曾在微博上写:

“药家鑫的事情上,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平时管教孩子过于严厉。令孩子在犯错之后害怕面对,不懂处理,最终酿成大祸。”

父亲的这一番话,是懊悔也是警示。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犯错,造成人生差别的关键在于如何面对错误。

积极面对、吸取经验,它就是照亮余生的阳光;引以为耻、遮掩逃避,它就是笼罩人生的乌云。

父母规避了孩子犯错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学习处理错误的宝贵机会。

而孩子因为不能面对错误,往往会付出更巨大的代价。

孩子犯错,父母应该怎么说

樊登老师在《读懂孩子的心》一书中说:

“我们要把孩子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把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谴责的机会。”

孩子犯错后,如果父母能够习惯先问问孩子下面五句话,相信孩子一生都会受益:

第一句:“发生了什么?”

孩子做错事,家长会习惯性将自己看到的现状当成真相,而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想法。

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从他的角度描述事情的经过。

不至于冤枉了孩子,让孩子有机会为自己辩解,也有利于孩子认错。

第二句:“你感觉怎么样?”

孩子犯错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责骂或者惩罚孩子,孩子内心所遭受的打击会更大。

我们不妨蹲下来抱抱孩子,让孩子将当下的感受说出来。

唯有将内心的委屈不满说出来,接下来孩子才能平静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与教诲。

第三句:“你想怎么做,有什么办法?”

事情已经发生,不妨听听孩子的处理办法。

无论那些想法有多可笑或者多荒唐,都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家长不要着急说教和批评。

第四句:“你希望我做什么。”

对于孩子的决定,家长的鼓励,是对孩子的信任,更是给予孩子信心。

同时,父母也要进行适当帮助和引导,让孩子明白父母始终是站在身后支持他的。

第五句:“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么做。”

让孩子审视自己的做法是否有误,相当于重新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唯有如此,孩子才会在犯错后,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李希贵说过这样一段话:

“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地方,可以让孩子不停地试错,然后不停地去改正,最后把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熟的大人,然后进入社会。”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试错与不停反思的过程。

错误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能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孩子犯错后最在意的就是父母的情绪。

所以,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只有咆哮与责备。

只有父母能够正确面对,合理引导,孩子才不会害怕犯错。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我们也是在犯错中不断的学习。

所以对于孩子,父母更要有一颗“容错心”。

那将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勇气,让他们能够不断尝试新鲜事物,拥抱精彩的人生。

作者简介:董若晗,富书专栏作者,富书2.0变现营学员,天马行空双鱼座,永远保持好奇心的90后,写有温度的文字,过有态度的人生,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