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排便困难,这些外治法可解决

 松静空空 2021-04-12

小编导读

小儿便秘为儿科常见病,其中功能性便秘多见,本病主要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作为父母,会关心宝宝的各个方面,若发现宝宝排便不正常了,一定很是忧心。本文为大家介绍4种外治法,让宝宝能顺利排便,也解除父母的忧虑。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1

燥热便秘

证候:大便干结,排出困难,腹胀或痛,口干口臭,口舌生疮,面红身热,小便黄,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指纹紫滞。

辨证要点:大便干硬,排出困难,口臭,舌质红,苔黄燥。

2

乳食积滞

证候: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腹胀腹痛,不思乳食,或恶心呕吐,手足心热,心烦,睡眠不安,小便短黄,舌红,苔黄厚,脉沉有力,指纹紫滞。

辨证要点:有伤乳、伤食史,便秘腹胀,舌苔黄厚。

3

气滞便秘

证候:大便秘结,嗳气频作,肠鸣矢气,胸胁痞闷,腹中胀痛,舌红,苔薄白,脉弦,指纹滞。

辨证要点:情志不畅或久坐少动,大便闭涩,胸胁痞闷。

4

气血亏虚

证候:粪质干结,或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挣扎乏力,不易排出,用力排便则汗出乏力,神倦懒言,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头晕心悸,健忘,多梦,舌淡,苔白,脉弱,指纹淡。

辨证要点:虽有便意,排出困难,神倦懒言,面白无华。

图片

中医外治辨证施治

1

穴位贴敷疗法

适用于便秘各型。

药物组成:大黄、芒硝各50g,枳实、厚朴各30g,冰片20g,气虚者加黄芪30g,血虚者加当归20g,气滞者加木香20g,食积者加陈皮20g。

具体操作:上药研为细末,以温开水调和成糊状。根据患儿的年龄取适量的药膏(每穴取1~2g),敷贴于神阙穴,胶布固定。敷贴时间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度,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2

灌肠疗法

适用于实证便秘。

药物组成:生大黄4g,枳实10g,厚朴10g,火麻仁20g,木香10g,槟榔8g,神曲10g,茯苓15g,当归10g。

具体操作:患儿左侧卧位,灌肠结束后协助保持药物15分钟,再嘱其排便,每日1次,3天为1疗程,根据患儿排便情况确定疗程的长短。

图片

3

耳穴压豆

适用于所有证型。

取穴:便秘点、直肠下段、大肠、脾、皮质下、三焦。

方法:以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4次,每次3~5分钟,每5天更换1次,3次为1疗程。

4

针刺疗法

适用于实证便秘。

(1)单一取穴

针刺四缝穴,每隔3日治疗1次,2次为1疗程。

(2)综合取穴

主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合谷、曲池、丰隆、承山、水道(左)、归来(右)。配穴:燥热便秘者,选合谷、曲池、腹结、上巨虚;虚证便秘者,选脾俞、胃俞、大肠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食积便秘者,选中脘、承山、大肠俞;气滞便秘者,选气海、太冲、中脘。

具体操作:患儿配合者,留针10~15分钟;不配合者捻转后起针。

儿科好书

宝宝生病,爸妈忧心。中医外治法帮宝宝恢复健康,让父母无忧。

图片

《实用儿科常见病中医外治法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筛选了便于基层开展的17项适宜技术,拟从技术的概述、常用器具、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描述,并选择临床上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的常见的34个病证,阐述其诊断及辨证要点,并详细介绍其不同的外治方法,便于临床把握及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