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一念之仁,正是传递温暖的开始

 静扯淡 2021-04-12

这个冬天,有两条暖心新闻让我很感动,而更让我触动的,是这两个新闻中的主人公随口说出的两句话。

一则新闻是,哈尔滨市道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七科胡沿飞,在取缔建国公园附近的占道商贩时,发现一位年事已高的大娘在街边卖烤地瓜,胡沿飞并没有予以强制取缔,而是用一种温情执法的方式,自掏腰包买走了大娘剩余的烤地瓜。并在向领导汇报之后,将老人引导到正规的市场摊区,免收管理费。这则新闻经龙头新闻、生活报报道之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十余家媒体纷纷转载、转发,在不到两天时间里,点击量上千万次。

我注意到,胡沿飞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看到老人年事已高,和自己奶奶的年龄相仿,而且老人家腿有残疾,生活一定很艰难。

无独有偶,河南郑州公交司机张福军,也是将一位艰难上车的老人,抱到座位上,之后又将老人背下了车。

在接受采访时,张福军忍不住哭了。他说,老人蹒跚的样子,让他想到自己的父母。

这,不就是孔子所倡导的,推己及人的“仁”吗?不就是孟子大谈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吗?

亲人,往往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温暖的角落,而当我们在陌生人的身上,看到亲人的影子,想到亲人的艰难,我们的心头一动,就会触碰到那份柔软和温暖。

看似容易,说来简单,但真能做到,也挺难。

说个哈尔滨人可能最熟悉的场景吧,赶公交。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眼瞅着公交车停在站台,可当我们差几步就能赶上公交,甚至已经在敲门的时候,有些公交车司机却视而不见,扬长而去,不管是不是数九寒天,也不管对方是不是老人妇孺。如果车驶出站台,自然无可指责,但很多公交车根本没有启动,甚至有些司机就在乘客追上的那一瞬间,看着你开始启动,这就有些气人了。

你说他们是按规章行事吗?其实也不是,如果追车的是熟人,甚至是半生不熟的人,哪怕他们的车已经启动,也会停下来等其上车,然后还一边开着车,一边与其谈笑风生。

你瞧,他们在熟人和陌生人之间,是有着界限分明的绝缘层的,他们的热度,绝不会传递给陌生人半点儿。

我就遇到过多次,一些公交司机因为老人上车慢,而对其大加呵斥的情形,所以,你就更不要指望着他们能把老人抱上车、背下车了。我常常在想,如果换成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也会这样对待吗?

而去杭州多次,让我印象颇深的就是那里的公交车,老人上车下车都很从容,都是车停稳了,老人才慢悠悠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边下车,有的还能一边跟车上的人挥手道别,而从没看见过一个司机催促过,更不要说恶语相加了。他们应该会觉得这一切很正常,但在我看来,却觉得稀罕,因为已经习惯了北方公交的粗砺、暴躁。

最近一期《奇葩说》的辩题引发热议:“博物馆着火,是救名画还是救猫。在我看来,这道辩题其实问的是,你更看重那些被赋予的价值和意义,还是更在意眼前的生命和痛苦。

对于那些反对救猫的持方,我不确定,如果把这道题再延展一下,他们的态度是不是还会这么坚定。如果换成是救《蒙娜丽莎》还是救你妈,或者就是救你,你会怎么选?或者,不是名画,而是一根被赋予了神圣意义也被你深信不疑的木杆,你该不该豁出命去救?

所以,李诞的这段话深得我心:“远方的哭声当然也很可怜,但我觉得我们每个人还是要从朴素的地方做起,近处的哭声你都不管, 你管得了远方的哭声吗?怜取眼前人,才是我们触手可及的温暖。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是近处的哭声、远处的哭声都听不见的,甚至他们就是制造哭声、把别人的哭声当成自己的乐子的人,因为他们失去了人之为人、最起码的共情能力。

人类的悲欢本不相通,但你的一念之仁,正是传递温暖的开始。

在这个寒冷的时节里

因为有你的关注

而变得温暖

也许,你还可以看看——

当我们谈论正能量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你的但行好事,就是一个社会的温暖前程

愿这尘世,稻米有香,文字有光,内心有爱

再冷的冬天,也冻不住那些美好的东西

壶口瀑布:愿我们都能在这无尽的岁月,如此澎湃,如此多情

那些疼痛的人生,你可懂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