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止地铁“怕吵”,公共场合都须“静音”

 静扯淡 2021-04-12

“整个世界终于清静了”,对那些不堪手机等播放器外放声音侵扰的冰城市民来说,明年哈尔滨将禁止地铁车厢内电子设备外放,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显然,还谈不上整个世界的清静,因为除了地铁,公交车、商场、候车厅、医院、电梯等公共场合,手机外放之声也是此起彼伏,并不是只有地铁怕吵。我们理解,地铁禁止外放的管理相对其他公共场合,要较为容易一些,因为毕竟有来回巡视的安保执勤人员,可以及时提醒、阻止乃至处罚违反规定的乘客。但“静音令”可以始于地铁,却不应止于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应成为公共场合的普遍规则。

对于手机外放的行为,很多市民乘客都是“忍你很久了”。有些人不管何时何地,手机外放都是“想唱就唱”,不仅是听歌,还刷抖音、追剧、打游戏,一直外放一直爽,哪管他人爽不爽。“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你们自己开心,别人却觉得聒噪。白岩松曾经把这种手机外放的行为比喻成“二手烟”,就是一种声音污染,是对他人权利的无理侵害和冒犯。人不能太自我,眼里心里只有自己,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尤其在公共场所。但正如某位西方哲人说的:“当你的自由引起邻居的愤怒时,这种自由就该停止。”而当教养不能让他们停止这种行为的时候,就应该靠规则来制止。甚至可以说,规则是教养的前提,很多毛病,就是要靠规则给“扳过来”,当规则成为常识和习惯,才会潜移默化形成教养。

作家梁晓声说过:“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曾经有在日本乘坐过地铁的人感触颇深,在日本地铁当中,几乎所有人都坐在座位上默默地看报纸、看杂志,就算是看手机也是不会发出任何声音,就连交谈都会用手遮挡口鼻,以最小的声音来交谈。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文化的浸润,也是因为规则的约束。听说在日本地铁上,甚至有着限制手机的规定,车厢里根据颜色进行区分,绿色区域可以开机但不能打电话,红色区域为老弱病残专座,是不可以开机的。

“外放不是你想放,想放就能放,劝你静音,有点儿教养,停止你的唱!”我们衷心希望,从地铁开始的禁止电子设备外放,能够成为所有公共场合管理声音污染的榜样,不要再让手机外放,你方唱罢我登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