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用得上买得起的文创产品

 东南文化图书馆 2021-04-12

  又到一年一度毕业季,最近很多学生到笔者所在的公司做毕业设计作品。其中一位同学的作品是商业插画“时节花”,即每个节气画一幅那个节气的花卉插画,画面很漂亮。他的设想是把24张画面集在一起的一本画册。在与笔者交流中,他也很头疼老师给的2平方米的展位如何布置。笔者给他提了两个建议:一是既然是商业插画,变成产品销售就应该是这次毕业展的目的,有人买才能证明作品的成熟度,画册估计不好卖,应该多一些文创衍生品。二是既然是展,形式很重要。大,吸引人眼球;多,让人产生购买欲;用绚丽的花卉表达二十四节气概念,做成样式各异的笔记本等,展示效果一定很棒。很快,数字印刷加上同学的创意,几十件形态各异的产品就摆满了桌子。

  艺术家和设计师主要区别之一是艺术家更多关注自我的表达,而设计师必须为委托方及最终消费者服务,服务或产品被消费者购买才可能把这份职业做下去。大大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的讲话中强调:“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这给我们做文创产品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用得上且买得起,才是文创产品最终方向。

  文创产品的核心是把文化符号化,通过设计师的创意及设计能力,配合合适的材料、工艺加工生产,最终才能变成可以销售流通的批量商品。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认识模糊,其中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把文创产品当作艺术品来打造,导致走了很多弯路,甚至铩羽而归。要知道文创产品开发本来就不易,不知道要出多少“飞机稿”,才能出一款大卖的类似“朕知道了”纸胶带产品。文创产品做成艺术品常见的表现有两个:一是走极端,过于关注细节,如画面或材料工艺,希望一下子做出惊世之作。有设计专家曾说,无论如何,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的一种生活需求,而非颠覆,设计是方便人的生活方式,而非将之复杂化。二是价格高,特别想把文创产品当艺术品卖,满心希望打造爆款,一下子赚个盆满钵满,反而忽略了大众消费能力。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孙智强在给学生做设计指导的时候,特别强调教学成果的转换与应用。在他看来,老师教学也好,学生作业也好,从开始就要树立“商业意识”,从作业到作品、从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品牌,这才是商业设计师成长的“正道”。有句古语叫: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文创行业同样如此,如果客户不付费,一切都白搭。很明显,现在的“帝王”就是客户。因此文创从业者切忌将文创产品做成艺术品,要更多地打造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用得上且买得起的产品。当前,数字印刷技术的出现让创意设计师的作品变成产品变得极为简单,小批量按需供给,价格也不是问题。观念一变,前景无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时间:2019/5/6  D5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