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门漫忆

 东南文化图书馆 2021-04-12


清华的二校门、南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的门,都是学子们永久的记忆,现在变成学校的重要文化符号。南京工业大学这么多校区这么多门,如何让大家形成一致的记忆符号,是个问题。于是有人提出复建校门,校友们也积极支持学校在新校区复建校门工作,希冀通过一些景观符号,重拾青春印迹。

九十年代中期来南化大上班,学校才由南京化工学院改名南京化工大学。赵朴初题的校名,朴实、质感、隽永、厚重,心平气和,毕竟是佛教大家。2001年,两校合并,又改了校名,我们集录的毛体字样式,获得选用。大概有六个校门同时挂出校名牌。其间还有业余书法爱好者到学校投诉,说字是错字,没有这种书法的写法。还好,毛主席他老人家就是这么写的,有根有据。当时校办刘主任也就坚持选用了,一直挂到现在。

江浦校区大门口的铸铜字校名校徽,真的是紫铜铸铜,货真价实,一般人是搬不动的。只要不再改名,再用两百年没有问题。2015年,时任校长黄维院士指示要改NJTECH,我们连熬三个晚上,也完成了,门面的事情,马虎不得。

2002年,学校组织新校区规划方案招标,排名第一的华南理工设计院设计的方案,校园主门是放在东面的,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还是有道理的。你看现在东面的农田变别墅,环境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未来应该会越来越好。而当时选的南面主大门入口,当时主要考虑还是要背靠老山,面向长江,面向主路,谁知道他们会在门口修高架,挖隧道?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我们的风水。

江浦校区目前有三个主要出入口,分别为南门、西门、北门,高德地图标识的更准确:东南门、东北门。心理上我们希望校园是方方正正,正南正北,实际上整个校园是个西北斜东南的不规则形状。按照当年规划,新校区有五个出入口。有人提出设一个出入口就够了,安全、管理方便,还省门卫钱。当时校长欧阳院士力排众议,就说一句话,大家就没有意见了:我们是大学,门路多一点不好吗?

模范马路5号和中山北路200号,都是当年学校对外的官方地址。在以写信为主要通讯工具的当年,给师生留下太多记忆。2002年,我们搬到虹桥校区办公,因中山北路拓宽,校友们印象深刻的西门后来几本就没有开过。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门卫房依然保留,前些年还花大价钱维修过,个人觉得这样做很有必要。毕竟,留给校友的标志记忆不多了。

2008年,原南化大的大门需要重建,在经历几次道路拓宽后,再加上玄武湖隧道入口就在门口,车流人流汇聚,如何开门?是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难题。那片水杉林必须随着中大楼一起消失,十几棵合抱粗的梧桐树也非常难全部保留。经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多次磋商后,在新的大楼竖起来后,结合景观,做了现在的大门。很气派,但大门功能并不完全,进出主要从西门走,东面入口只能是装饰了。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校门和其它建筑一样,也在不断消逝。复建的校门应该会在学子们的记忆里,泛一些涟漪吧。

戊戌初夏·浦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