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本书好,有时候并不是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更多时候是咀嚼再三掩卷长叹舍不得读完,甚至是你早已经知道了结局,哈佛汉学家傅高义写的《邓小平时代》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这是一本让人通透的书,解决了70后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困惑的人生小问题,也给我们了解当下的中国有很多启迪,甚至是有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大框架。翻译冯克利讲的好:“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我们初生时,他崛起,我们的机会几乎都是他的政策,当然也有迫不得已的遗憾。从道听途说到白纸黑字,从亲身经历到背后逻辑,从深处其中到冷眼旁观。几乎是六零后到八零后必读,我们的命运从未如此与国运联系地如此紧密,或者是与一个人的努力分不开。 站在国的层面,站在党的层面,站在人民的层面,有些选择是必然,100年来,他从未改变。那些耳熟能详人的名字是什么原因崛起又消逝了的?判断标准也是这几条。符合这些趋势、时代要求的就被历史记住、人民记住,否则就过眼云烟,悄无声息。某些人要的是自己的自由,最多是一类人的自由,并不是国家、民族的自由,结果多是乱。他的选择从头到尾就两个字:发展。拨乱反正,治理整顿,改革开放无一不是。 今年以来最好的一本,上一本有这个感觉的是金一南解读长征的《苦难辉煌》,另外一本邓洛普的《鱼翅与花椒》,角度特别但也类似。如果不能拥有天赋异禀的上帝视角,站在外面冷眼旁观我们这个族群,也应该会得出大概一样、相对客观的结论。 识的结果是思,思的结果是智,智的结果是慧,从低到高,从多到少,逐渐认识这个世界,包括自己。《三体》里讲的点线面碎片式的纸皮人,到现在也是大多数人的日常,没有几个人可以从三维视角理解世界,更不用说从思维的时间了。简单重复,一而再再而三,许三观式宿命;螺旋上升,举一隅以三隅反,神圣贤的体悟。所谓“降维打击”,此之谓也。邓小平思考问题的智慧,处理问题的精神,解决问题的艺术,臻于极致。 忍不住赋曰:三起三落,家国情怀。厘清历史,面向未来。连日接美,战越凉台。抗苏拒英,港归澳来。改革开放,伟大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