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值从2000亿美元跌到300亿美元:小米做错了什么?

 上林院 2021-04-12
时间回到2017年的最后一个月,雷军对小米的估值是2000亿美元,也得到了投行的认可,小米启动了上市进程。2000亿美元的估值意味着当时2/5的腾讯,1/2的阿里,2个半百度,3个半京东。在风口上的小米,风光无限。
但到了2018年年中,金融市场行情突变,小米的上市估值一降再降,雷军的心理价位从1000亿美元到800亿美元,再到最后上市时的定价539亿美元。上市当天7月9日,小米更是破发上市,当日收盘市值只有473亿美元。
而小米在2014年底E轮融资时估值就已经达到了450亿美元。
但流血上市还只是开始,上市一年来小米的股价屡创新低,现在已经不足300亿美元。那么从200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小米到底做错了什么?

一、互联网公司还是硬件公司?

2014年,小米还只是一家风口上的手机企业。
2016年7月份,雷军在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提出小米的新定位:硬件+新零售+互联网。
2017年,业界认为雷军是在围绕“手机+MIUI+电商”打造一个智能生态闭环,对标的是腾讯、阿里的商业生态。
上市路演时,雷军认为“小米是全球罕见的同时能做电商、硬件、互联网的全能型公司,是独一无二的新物种”,“小米估值应该是腾讯乘以苹果”。
上市破发后,雷军甚至表示会让上市首日购买小米股票的投资者赚到一倍,而小米的发行价17港元,如今小米股价只有8.35港元。
关于小米的股价与市值,关键在于小米的商业模式。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按照硬件公司的话,小米连现在的300亿美元可能都不值,比较一下同样在港股上市,作为硬件公司的联想集团,收入远超小米,现在的港股市值连100亿美元都不到。(小米公司2019年上半年收入957.1亿元;联想集团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收入125.12亿美元。联想3个月收入就接近小米半年收入。
但要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米公司现在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只有9%,甚至相比2017年Q1的11%都有所下降。
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小米,你能想到小米有什么互联网业务吗?除了早已势弱的米聊,小米在互联网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声音。而对比当前互联网企业中风头最劲的字节跳动,几乎与小米同时创业,不断推出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悟空问答、抖音、内涵段子、飞聊、多闪等app,其中多款产品成为现象级应用。2016年9月上线的抖音目前日活用户数已经逼近微信。光抖音的估值就已经超过了目前小米的市值。
认为自己是互联网企业的小米,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就应该不断推出各种新闻、短视频、社交app在市场上中试错,哪怕失败了也会给市场带来希望,而不是毫无动作。看看最近陌陌推出的ZAO和新浪微博推出的绿洲app,中国网民对新产品的追捧,和天下苦微信久矣,实际上给了其他互联网公司巨大的机会。而小米的无所作为,则让市场慢慢失去了对其互联网公司标签的预期。
二、战略失误:对标华为VS对标苹果
战术上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上的失败。从对标华为开始,小米就已经失败了。华为不是靠手机市场赚钱的,华为的口碑与形象也不靠手机。自从5G上被美国政府打压后,华为更是成为国民品牌,不买华为都不算爱国了。这时候小米言必谈友商,处处针对华为,就只是自取其辱。消费者也会不自觉地把小米放在华为的对立面,如何选择就可想而知了。
小米甚至还对标华为的荣耀,新设了Redmi品牌,在今年1月10日的发布会上,雷军表示:“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处处以华为做假想敌,使得小米手机的形象在国内市场颇为尴尬。哪怕小米痛打落水狗,以三星为假想敌,现在的市场地位也会好点。
所有中国手机厂商如果必须有一个友商去竞争,那也只能是苹果。因为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使命就是去挑战苹果、战胜苹果。
或者小米也可以像OPPO、VIVO那样低调地收割市场,段永平的手机企业从来没有为自己树立过对手,甚至也从来没认为自己是主流品牌,但是他们收割市场的速度一点也不受影响。OPPO、VIVO的发展甚至连华为都相形失色。
三、小米怎么丢得中国市场:性价比误区
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公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滑20%,是四家手机厂商中下滑最多的品牌。而且,这已经是小米在国内市场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下滑。
随着三星逐渐从中国手机市场淡出,苹果遭遇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围攻。在这一波苹果手机、三星手机败退的过程中,中高端手机市场中华为、OPPO、VIVO从中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但坚守性价比和低端机型的小米却没有分到多少市场。
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售价在600-800美元价格区间(约合人民币4100元-5500元),华为市场份额达到了48%,远超过苹果的37%,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地扩大。而OPPO、VIVO的平均售价也要高出小米很多。
随着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中国年轻人也愿意去花更多的钱买更时尚、功能更强的中高端手机,小米把自己锁死在“性价比”的低端手机上,错失了市场机遇。
2018年主要手机品牌的平均价格:苹果 5701 元、三星 3853 元、华为 2463、OPPO 1990 元、vivo 1907 元、荣耀 1443 元、小米 1374 元、金立 1307 元、魅族 1170 元。平均价格比小米低的金立已经倒下,魅族也几乎没有了声音,其他品牌都要高于小米,这就能看出小米市场策略的危险之处了。曾经的高性价比把小米送上了风口,但这个风口越来越青睐中高端手机了。
四、小米如何回到风口?
相比2014年小米E轮融资估值450亿美元,2017年底雷军给小米估值2000亿美元时,无疑现在的小米收入、利润都有了大幅的增长。今年小米也已经进入世界五百强,小米只用了8年时间,就成为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对于小米来说,成立以来的发展,还是世界上最励志的创业故事之一。
但雷军想要的当然不止于此。相信雷军从来忘记小米那2000亿美元的估值。小米要重新回到风口,需要转变思维:
1、在手机业务上忘记华为,不要再去对标华为,把友商华为换成友商苹果或友商三星来怼。对标华为只会让小米在中国国内市场越来越被边缘化。
2、在互联网业务上,整合其用户数量优势,不断推出互联网产品来试错,有市场潜力,就用小米的庞大用户体量和实力去力推。即使失败了,成本对小米这样的大公司也微乎其微。这起码也能给市场维持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形象定位。
不折腾,就是认命,更是一种认输。在小米2014年获得450亿美元估值后,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今日头条、拼多多、趣头条等互联网现象级公司,而小米则连折腾都没有。
3、淡化高性价比的形象,转向时尚与功能的标签,在中高端手机市场争取份额,智能手机的风口已经转移,单纯喊话高性价比,对年轻人已经没什么吸引力了。
小米到现在为止也还是一个“新物种”企业,只要能避免陷入“硬件公司”与“性价比”的陷阱,小米重回千亿美元市值就只是时间问题。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