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奈何烧杀我宝玉”——如何从红楼梦里悟人生

 东盛1 2021-04-12

文:斯芬克司小马哥2021.4.12.

很多人不太容易静下心去好好读一本书,无论是《红楼梦》,还是其他书籍。

据说在网上,《红楼梦》曾长期稳居“读不下去的书”榜单前三名。读不下去的理由很多:有人天生不爱看书,有人弄不清书中人物姓名和人物关系导致没法读下去,有人对这么厚一部经典望而生畏……当然可能还有其他更多原因,难以尽述。

其实,读不下去可以不读,也许等机缘到了,自然就想要去读了。

但另一方面,曾有这么个说法,如果有一天你被流放到一座孤岛,你会带哪本书?据说,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红楼梦》。仅此一点,足见《红楼梦》的伟大。私以为,曹雪芹是个天才,是个伟大的天才。

要不要读《红楼梦》,是由你自己说了算。但能不能试着从《红楼梦》里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则是不言而喻的。这部名著完全可以为大多数人的生命提供不少养分。

十九岁时读红楼,几乎没能读懂什么。只是那时凭着对红楼的热爱和还算不错的记忆力,牢牢记住了前八十回里几乎所有的重要情节。但随后许多年里,又因没能重温这部名著,逐渐淡忘许多。再后来,因一位群友的推荐,听起蒋勋先生的《细说红楼梦》音频,才发现这部经典真的非常有魅力!值得细读。

《红楼梦》是文学,但她所带给读者的收获,又绝不仅是文学所制造感动或情怀。情怀这个词,渐渐被用滥了。

太过沉湎情怀,却绝非好事。对于《红楼梦》,最好的态度是既要沉迷,也要出离。若不能出离,容易误在书里;若不能沉迷,则很难真正读懂红楼。

沉迷于《红楼梦》,则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这部名著的旨趣,能更好地领悟到曹雪芹创作这部名著的原因,那种悲悯。否则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很难领会到这部巨著打动人的地方。

《红楼梦》给我们人生所带来的感动,同样来源于生活,不仅真实可触,也很“亲民”。

记得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我也曾因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而感动过。那时我曾真切地体味过那种特别真挚、深刻的感情。情不在深,而在于真

再深的感情,若有所图,若有隐瞒,若有欺骗,若其人不堪或不值,或动机不纯,这种所谓的深情,只怕是令人想要逃离;反言之,倘或感情未见有多深,却至为真挚,这就是极为宝贵的了。即便最终无果,又有何可遗憾的?来人世一趟,应当也值了。

而宝黛之间的感情,既深也真。这就极为难得了!人世间是否真的有过这样的感情,我不知道,也许有的,但不多。在我看来,这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坦白说,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很难碰到这样的爱情,但却是有可能碰到这样的亲情的。

在生命里不能碰到,却能在《红楼梦》里看到并感受到,这就不会造成遗憾了。《红楼梦》里有句话:“风月情怀,醉人如酒。

除感情外,《红楼梦》能帮我们重温生命中那些细碎的温暖小时光。这对于多年后的我们,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毕竟,生命漫长,如果没有那些温暖和滋润生命的时刻,生活会显得多么枯燥干涸。

居里夫人曾说,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非易事。但大部分人,在承担生活重压的同时,也享受着生活。而曹雪芹因其独特的出身和经历,有了生命的厚度和重量,才能在成年后写下这部鸿篇巨著。

难得的是,他笔下那些少男少女的纯真可爱,能让不少中年人或老年人忆起那曾真实存在过的时光:

那在学堂里不好好读书的少年宝玉;那吃了闭门羹独立于怡红院门外花荫下抽噎哭泣的黛玉;那一闻说出门就叽叽歪歪热热闹闹的贾府丫头们;那喝多了酒就睡在山石上的史湘云;那夜前来探望黛玉的宝钗,又互诉心事的宝钗和黛玉;还有宝玉被打后,前来关心他的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

不得不说,曹雪芹的记忆和想象力真的令人佩服。他所描绘的种种情景,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这些场景,虽然我们都不曾真正经历过,但一定或多或少有过类似体验。

年幼时不好好读书的经历,回忆起来多少会有些愧悔;误解了别人或被人误解的难过;一次特别期待的出行或旅游;和密友的深夜长谈、互诉衷肠;在生病后受到来自长辈、同辈或朋友们的关心等。这种种真实的生命经历,是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或者也有类似或快乐、或难过、或温馨、或有趣,虽不那么刻骨铭心,但一定能在某个时刻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不独年少时的种种美好。《红楼梦》的写实,在于她还为我们呈现了贾政与王夫人之间的寡淡无味、贾赦与邢夫人等中年夫妇婚姻里的一地鸡毛给呈现出来,又把尤氏、赵姨娘等众媳妇丫头以及刘姥姥等卑微之人的难处一一揭示。而这正是生活的现实。

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当我们沉迷于文学作品时,会看不到现实,但当我们只能看到眼前那些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的现实时,又会渴望来自于文学的精神食粮给予慰藉。这是文学就有了存在的必要。

同时,借由文学作品中的现实,我们也能更好地看清这个世界,看清人性,将文学中吸收的养分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

清朝有一女子,因痴迷和酷爱《红楼梦》得了一场病,她父母认为这一切都是《红楼梦》造成了,于是将书烧了。这女子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

可见,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正如红烧肉,对于很多人而言是既是美食又是补品,但对婴儿而言,无异于毒药。同理,读红楼既要能全心投入书中,又要能跳出书外去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到此处,倒不如把第四十五回宝钗劝黛玉的一段话拿来作为注解:

“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尽管宝钗此处并非在谈论某部具体的书,但曹雪芹似乎先知先觉一般,能事先预知终会有人被书所误,也把书给糟蹋,才在书中借宝钗之口发一感叹。

读书似乎并非有百益而无一害,古人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指的是对书本要有选择地、消化性地加以吸收,不能不加思考地全盘接收或相信。

综上,真正静下心来读书,会发现读书是个漫长的过程。书读多了,才能真正找到什么书是适合自己的,而什么书又不宜多读。

对于个人而言,没有什么书必读的,只有合适与否以及你与此书是否缘分已到。总会有那么一天,你读到几本书,会觉得如获至宝。最好的是能真正学以致用,用书中的知识改变人生。

读红楼最为享受的是,在不同年龄段,能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同样的故事,阅历不同,视角不同,感触自然也会更深入一层。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