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0年9月,美国阿肯色州一个洲际导弹...

 hse_hzh 2021-04-12
1980年9月,美国阿肯色州一个洲际导弹发射井,两个士兵正对大力神II型核导弹进行维护,突然,一士兵的扳手套筒掉落,砸破了导弹燃料箱!

燃料迅速泄漏引爆了洲际导弹,整个发射场当即被夷平,1000万吨当量的氢弹头被炸飞!

大力神II型导弹美国的第二代战略洲际导弹,是美国马丁公司在大力神1号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发而来的。导弹全长31米,弹体直径3米,发射重量达154吨,可携带10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射程1.5万公里。

这款导弹从1963年开始部署,共部署54枚。主要用于攻击地面目标,是空军最大的两级液体燃料单弹头洲际导弹,双目标选择能力,配装陆基武器中最大的核弹头,对软目标造成破坏最大。

众所周知,弹道导弹在固体燃料成为主流之前,液体燃料一直是弹道导弹燃料的主流。而液体燃料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弹道导弹发射前的要紧急加注燃料。这样就影响了核反击的时间。

由于这些洲际导弹数量多而且规模庞大,在发射前装填燃料还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导弹燃料大多具有腐蚀性,在导弹里装的太久的话,可能会影响导弹的性能,甚至造成无法发射。

为了抢夺核攻击的先机,美苏两国发明了一种可以长期存放液体的新式导弹。让洲际弹道导弹的液体燃料可做到先加注,在发射井中长期贮存、时刻待命;如果接到了发射命令,就能做到马上点火起飞的,因此也有着出色的快速反应能力。

大力神II型洲际弹道导弹是美军最早能直接从发射井发射的洲际导弹。导弹的燃料由常温液体替代了液氧煤油低温液体,发射时无需再加注液体。从收到发射指令到导弹升空仅仅需要60秒不到。

不过,这样的导弹维护起来既繁琐而且更加危险,一个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起大灾难。而美国的阿肯色州的这枚大力神II型洲际导弹的爆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8月19日,在美国西部阿肯色州小石城空军基地的374-7号洲际导弹固定发射井里,美国空军士兵鲍威尔和杰弗里像往常一样,对大力神II型对导弹进行例行检查。

导弹发射井由控制中心、通道与防火区和导弹井三个地下部分组成。整个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建造价格高达830万美元。一枚大力神II型洲际导弹造价在220万美元左右,而且如此昂贵的导弹和发射井都只能使用一次。

为了使大力神导弹能够有更大的射程(1.5万公里),设计时采取了一切能减轻重量的措施。所以大力神II型洲导弹的壳体厚度只有1.297毫米,由铝合金焊接和化铣制成。

并且燃料存储箱与导弹共同一个壳体,近140吨的燃料就由这层薄薄的铝合金外壳包裹。这对导弹的性能是一个巨大的提升,但对导弹的维护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为这次事故埋下了隐患。

两个美军士兵检查着这枚导弹,他们发现二级氧化剂贮箱报警灯亮起来了,可能是氮气流失导致的。于是士兵鲍威尔拿起一把11千克重的扳手,准备拧开补加氮气的阀门。但一不小心,将扳手2.7千克的套筒弄掉。

这个套筒从20米的高度堕落到导弹发射井井底,重重摔在一个金属导槽上,又立刻被弹起撞上了导弹一级燃料存储箱上,这个只有1.297毫米的燃料箱瞬间被撞破。

导弹燃料迅速泄漏出来,导弹发射井的燃料泄漏警报开始响起来,两个美国士兵立刻离开向基地汇报。基地的自动应急系统开始启动,35万升的水不断冲向导弹,用来稀释燃料的浓度。但此时泄漏的燃料已经充满了整个发射井。

事故发生后虽经过8个多小时的应急“抢险”,最后组成的3人敢死队准备在爆炸发生前,及时抽走燃料蒸汽的行动也失败了。正当3人爬上逃生梯准备撤离时,爆炸还是发生了。140吨的燃料爆炸撼天动地,造成1名救援人员牺牲,爆炸现场附近的其他21人受伤,而整个导弹发射场彻底遭到摧毁。

近550吨的发射井井盖被瞬间炸飞,整个发射井被炸成了一个巨坑。1000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在冲击力的作用下被炸飞出了井,在空中飞到100米的高空后,重重的落在了距离发射场30米远的地方。幸好氢弹的引爆条件苛刻,而且有几重保险,连非核部分(即引爆氢弹的装置)都还没爆炸或者解体,没有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或污染。

从此以后,洲际导弹发射井的安全更加引起了重视,如果需要检修发射井里的导弹,所有检修工具都必须系上绳索、固定在检修人员身上。而每颗大力神导弹的预期寿命是10年,实际上大多数导弹都超期服役达23年。

这也造成了巨大的隐患,所以从1982年10月,美国政府开始进行大力神导弹的退役计划,按照每月一枚的要求,终于在1987年所有的大力神导弹全部退役。

这也告诫我们,核安全,特别是核武器的安全,在任何时刻都不能放松,因为这涉及的全是人类的生死存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