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分有幸,2020年的8月初游览了西楚古城宿迁,参观了西楚霸王项羽的项王故里,亲身感受了一次历史的教育,对项羽的一生进行了一次再思考。项羽故居座落在废黄河堤下,相传项羽是出身在梧桐巷里。我们拾阶而下,看见约有400多米青砖院墙,把这一历史遗迹紧紧包围起来。整个祠院是仿汉建筑,古朴肃穆,显得十分的清静、安然。 院落共有四进,每一进都有名人留下的墨宝。第一进有溥杰题写的一副对联:走进英风阁,中间竖有一尊铁鼎,重达八吨。鼎上铭文十六行六十四字,记述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古朴壮观,气势雄伟。祠院的左墙上刻写着历代名家对项羽的评价,每一首诗词中都流淌着对这位年轻将军的敬仰之情。其中最著名的非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莫属:纪念馆前,威风凛凛的楚霸王屹立在门前,身披战袍,手握剑刀,头戴盔甲,凝视前方。不由让人想起从霸王举鼎到破釜沉舟,从鸿门之宴到会师彭城,从鸿沟为界到乌江自刎,那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场景。在故居,还看到了那株相传为项羽当年的手植古槐,虽经历两千多年风风雨雨,树貌奇古,枝干苍老,但仍枝繁叶茂,蓬勃挺秀,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一边参观项王故里,我一边在回顾项羽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对他一生的评价,从古到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把他说成是盖世英雄,也有人把他说成是杀人魔王。赞颂他的人崇拜他的人格魅力和英雄气概,不喜欢他的人说他有勇无谋,缺乏谋略和远大目光。经过实地考察,我对项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项羽的身上,确实体现了一个复杂的多面的结合体的个人形象。从正面来看,在他身上,体现得最强烈的是他的英雄气概。他的诗《垓下歌》就充分表现了这一点,写的是何等的优美和豪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关于项羽身上的那种英雄气概,除了李清照的那首诗以外,杜牧也曾写了一首歌颂他的诗:项羽的精神在于一种强烈的抗争精神、毫不掩饰的自我表现和光明磊落、不搞阴谋、重情重义、敢说敢当的伟大人格。项羽死了,没有留下失败和悲伤,只有盖世风流。 但是,在项羽身上,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但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或者说,缺乏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对局势的观察力,以及对未来长远的思考打算。他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项羽为人虽然重情重义,但他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他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一是性格残忍,在行军打仗时经常坑杀、活埋敌军;二是固执,他认定的事就算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三是狂躁,他自认为天下无敌,目空一切;四是多疑,总是怀疑部下对自己不忠诚。最终中了刘邦的反间计,疏远了武将钟离眛,气死了唯一的谋士范增,为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但不管怎么说,项羽确实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失败了的英雄,我们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所以即便项羽最终失败了,但他的身上确实有着英雄的悲剧色彩,我想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项羽。
 【作者简介】好人一生平安(网名),男,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上山下乡。1969年到1977年先后担任大队和公社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取江苏师院(现苏州大学)政教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盐城师专(后升格为盐城师范学院)政教系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2008年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