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民族,向死而生

 新用户3069QkdY 2021-04-12
为了民族,向死而生
 ——影片《八佰》观后感
2020,8,26

文:好人一生平安
图:选自网络
 


今天,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去影院观看了刚刚在全国上映的影片《八佰》。这部不同于以往的抗战影片,不是描写共产党、八路军的,而是描写国民党军队的;不是描写他们腐败而不堪一击的,而是描写他们如何顽强抵抗的;不是描写他们最后取得胜利的,而是描写他们明知最后失败,向死而生的。观看整个影片的过程,虽然让人压抑,但还是让人感动,让人奋进,激发起我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的。
 
故事是根据真实事件来改编的。原型是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是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而展开。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国民党第88262524团团副谢晋元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 。四行仓库与外国人在上海的租界一河之隔,形成了罕见的被人围观的战斗。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多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四天里,日军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疯狂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留守战士所打退。惨烈的战斗就出现在对岸租界里外国人和逃难到租界的中国民众的眼前,日军的暴行激起了外国人的义愤,为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外国人的同情和国际社会的支持;部队的顽强抵抗和战士们的不怕死的精神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信心。所以,这是一部全新视角的影片,值得一看。


这部影片的一个突出点,是塑造了一群立体的人。以往的抗战影片的主角,要么是正面迎敌的战士,要么是深入敌营的卧底。而该片从一群被打散了的被称为“逃兵士兵身上开始的。影片之所以不同凡响,就是因为它拍人性的真,甚至丑拓宽了我们认识英雄的维度,他们在舍生取义前,也有过平凡的,甚至苟且的懦弱与挣扎。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看似没有主要人物,但我们记住了一群人。

无比惨烈、真实、震撼的战争场面,为我们还原了发生在上海四行仓库这段已经被尘封的战斗。这些士兵如困兽犹斗。苏州河一河两岸,这边是枪林弹雨,断壁残垣,对岸是霓虹闪烁,歌舞升平。这些都使《八佰》中发生的一切,既充满了戏剧性,却又显得残忍而怪诞,而于此中电影对一群小人物的聚焦,呼之欲出的人物群像,成为了动人心弦的源泉。果把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放在当时的全国抗日战场上,其实它并不是一场对抗日局势起到多么重要的战役。一边看着剧情的发展,一边我在想:为了坚守一个仓库,而且明明知道坚守不住,却让四百多个血肉之躯去白白送死,值得吗?最后,我终于明白了,在当时是必须的。一是为了拖延时间,让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主动权,二是为了得到国际社会的更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场战役之所以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书的一笔,便在于它是一场被围观的战争。河对岸是当时日本尚无法涉足的外国租界,河此岸是上海战役国军最后一个据点,天堂与地狱在此时此地仅只一河之隔,面对兵力悬殊,没有一丝胜算的困守,这群远不足八百人的将士们,舍生忘死的英雄气节无疑在当时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枕。
 
请看他们留下的其中一封遗书所写的内容: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这就是中国军人的豪言壮语! 我们常听人说:之所以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不管是现在的和平年代,还是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太多的民族英雄站出来,他们担负了家国大义,向死而生。 据说时至今日,为了留下这昔日的壮举,遍布弹孔的四行仓库仍旧耸立在它曾经的位置,它所见证的也并非是一次失败的保卫战,而是千百年来,我们虽然曾经被打败,但从未被征服的原因,这便是八佰背后凝聚的中华魂。得有机会,下次一定去实地观看和瞻仰。

 
【作者简介】好人一生平安(网名),真名吉培坤。男,1948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8年上山下乡。1969年到1977年先后担任大队和公社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取江苏师院(现苏州大学)政教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担任盐城师专(后升格为盐城师范学院)政教系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2008年退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