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的乡村规划平淡无奇?年薪50W的规划设计师告诉你...(附川西林盘规划设计及修复整治方案文本)

 视觉胶囊 2021-04-12

同样是设计师为什么你做的乡村振兴项目总是不能脱颖而出?是不是一开始的切入点就跑偏了呢?又或者只注重修复建筑却忽视了我们赖以生的自然环境呢?

这次,胶囊君就以成都地区的川西林盘保护规划为例,带你找准乡村规划切入点,come on~

(图片来源:东方园林)

 文末附川西林盘规划设计及修复整治方案文本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川西林盘的具体情况。

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景观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生产、生活、景观于一体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林盘空废,公共空间环境恶化,为了使林盘重新焕发生机,设计师们究竟做了做了哪些努力呢?

01

生态方面

A.城市森林的外延

▪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己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理念。林盘所具有的森林资源也必将成为构建城市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 林盘一般以广袤的乡村农田肌理作为本底,可视为现代大都市范围内斑块状的绿岛

▪ 同时,林盘配合建设城市森林所提倡的城区绿岛、城边绿带等要求,为最终形成城郊一体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B.小气候的形成

▪ 林盘所特有的川西院落式建筑和林、田、水共同营造的良好小气候,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念。

▪ 林盘内部除建筑外的活动空间,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半开敞空间,这个空间中包含了天、地、植物等自然元素。

古村落保护应该注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

02

文学方面

A.“田——林、林——院”

▪ 川西农耕文明得益于先秦时期李冰开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川西林盘就是在这种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产生的。

▪ 人、田、宅、林、水相互共生;

▪ 人群随田散居的大格局;

▪ 人群居住于院落内;

▪ 形成独具川西特色的居住聚落。

B.多元文化共存

本来蜀文化就南北兼容,东西共存,善于综融本土与外来文化。再加上外来移民带来许多其他的原生态文化,是的林盘部落不仅没有丢失原本文化特色,也一直在吸取优秀外来文化,形成多元共生的文化模式。

传统古村落保护应注意对原始建筑形态,乡村肌理的保留,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增强古村落的生命力。

03

美学方面

A.建筑学角度

林盘一般分散式布局,属于自然村落。以庭院式建筑为主,将“院落”作为基本单元。

住宅布置自由灵活,不拘泥于对称形式,轻盈的建筑形态,淡雅的建筑风格,宜人的空间尺度。

B.景观生态学角度

林盘内,植物种类众多,竹类、乔木、灌木以及稻田构成了具有垂直空间梯度的复合植物群落结构。

由于稻田的存在,林盘中有多种灌溉体系,依赖这些灌溉体系衍生出许多动物群落,形成丰富的景观生态体系。

除此之外,林盘还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田园情怀,成为川西地区城市后花园林盘也成为另一种旅游资源,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城乡统筹,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

古村落保护中保留独特建筑形式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特色田园景观的塑造,留住乡愁、纯真与美好。

这次,胶囊君为你带来川西林盘规划设计及修复整治方案文本,从方案到图纸一步到位

川西林盘规划设计及修复整治方案文本

- 聚源——林盘整治规划 -

- 田园序曲——生态农庄-

- 万和家里林盘 -

- 万和八组林盘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