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训: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

 xiaoyao110 2021-04-12
《三国演义》里有句话:“处事不分轻重,非丈夫也。”
做人分清轻重缓急,做事懂得有进有退,是为人处世的最高修养。
世上所有的事,都有一个“度”,要能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讲分寸,知进退,有权衡,才能让人舒服,让己舒心。
出言有尺
《格言联璧》中有云:“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人生在世,没有比知足常乐不贪心更让人心安的了,也没有比言不经脑乱说一气更危险的了。
处世要慎言,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才能让人初见喜欢,久处不厌。
曹操成为一代霸主后,也曾为立嗣之事犹豫不决。
儿子曹丕勤奋听话,各方面都很好,按长幼顺序应立他为太子。
但另一个儿子曹植才华横溢,又深得他的宠爱,立哪个为太子,曹操举棋不定。
一日,曹操屏退左右独留下贾诩,问贾诩有什么建议,贾诩站在旁边,眼望帐外发呆。
曹操又问了一遍,贾诩还是没有听见。
曹操不满地喝道:“文和!我在和你说话,你为什么不理我?”
这时贾诩才回答道:“我正在想袁绍、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
刘表、袁绍就是废长立幼,结果导致势力土崩瓦解。
后来,曹操立了曹丕为太子。
贾诩不论说立哪个为嗣,曹操都会认为他有营私结党之嫌,但又不能不回答曹操的问题。
他恰到好处的把握了语言的分寸,一句话巧妙地回答了曹操,还回避了曹操对他的怀疑。
说话有分寸,顾及他人感受,是对他人尊重让彼此舒服的处世大智慧。
出言有尺,轻重有度,点到为止,既能避免误伤自己或他人,还能给彼此留有余地。
嬉笑有度
《论语·先进》中有云:“好在适度,误在失度,坏在过度 。”
人际交往中,开玩笑可以调节气氛,但如果不懂得把握玩笑的尺度,可能会伤害他人。
关系再好,开玩笑也要有分寸感,这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
众所周知,著名画家张大千是个非常爱开玩笑的人。
但是他幽默又不失礼节,玩笑又不是嘲笑,能够把握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打算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
他的学生特意设宴,并邀请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和多名社会名流出席为他饯行。
宴会开始后,由于现场都是“大人物”,气氛就变得谨慎尴尬。
大家都只是坐在席上不言谈,生怕说错话,得罪了彼此。
张大千见状,为了缓解现场尴尬的气氛,他起身向梅兰芳敬酒。
“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
梅兰芳和众宾客听此都不解其意,疑惑的看着他。
张大千含笑解释道:“君子动手,小人动口,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
他的谦虚和幽默引得满堂客笑,瞬间化解了尴尬气氛,学生也松了口气,向他投去了钦佩的眼神。
凡事适度则益,过度则损,适当的玩笑,可以使人愉悦,没有分寸感的玩笑,就一场灾难。
懂进退、知分寸,守住玩笑的界限,既不伤害他人,也不委屈自己,才能让人相处不累。
三、做事有余
曾国藩曾说:“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
不论是说话、做事,还是处世,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
凡事不必做尽,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余德于己。
有一个佛门弟子,做事非常认真,日夜参禅,可是收效甚微。
他非常不解,便前去向师傅请教缘由。
师傅听后,给他一个葫芦、一把盐:“你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让它很快融化。”
弟子虽不解师傅是何用意,但还是立即照办。
过了一会儿,他带着葫芦来找师傅。
“师傅,这水太满了,摇不动。想拿筷子搅,可葫芦口又太小进不去。所以,这盐都沉到下面去了,化不了啊!”
师傅听后,哈哈大笑说:“这还不好办嘛,你先把葫芦里的水倒掉一些,然后再用力摇一摇,看看如何?”
徒弟又立即按照师傅说的去做了,果然见效了。
葫芦里的盐很快就融化了,清水变成了咸水。
这一下,徒弟终于悟出了其中的“真谛”。
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留下一个适当的空间,让自己的处理有一个回旋的余地。
凡事不可做绝,不要太过极端,非要争个你死我活,最终两败俱伤。
做事有余,给他人留余地,也是在给自己留后路,如此方能进退自如,不至于身处绝境。
四、说话有德
古语有云:“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
利刃划破身体,伤口的疤痕很快就能修复,而用恶语出口伤人,带来的伤痛却很难消除。
语言的伤害比刀子还痛,说话要三思,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罔顾他人感受。
从前,有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
它拖着伤痕累累的躯体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帮助。
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
晚上,守林人小心翼翼地为它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让它享用。
守林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令熊深深地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同睡。
就在熊进入被窝的时候,熊身上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子。
“天呐,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说不出任何话,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捱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
几个月后,守林人和熊偶然相遇,守林人问道:“上次你伤的好严重,现在恢复好了吗?”
熊回答道:“身体上的伤口早已愈合,而心灵上的伤痛却永远无法痊愈。”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句无意的言语,很可能会伤害他人,甚至招致灾祸。
人前说话多思量,掌握分寸,做人做事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古人云:“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出言有尺,话不凉人,不该说话时不说,该说话时好好说;
嬉笑有度,适度幽默,让别人觉得好笑,才能算得上玩笑;
做事有余,善待他人,话不说满留三分,事不做绝留余地;
说话有德,言不伤人,良言劝善人心暖,恶语伤人有报应。
做事,恰到好处,做人,恰如其分,审时度势,把握分寸,为彼此留有舒适的空间。
认同的点个在看,愿你做人有原则,处世有分寸,不失善良,心中有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