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沈阳北市场的辽宁青年剧场,始建于1924年。它是沈阳最早的一个以演评剧为主的剧场,当时叫大观茶园。 二十年代初期,北市场一带还是一片草棘丛生、坟冢连陌的荒野。张作霖为了“开通地面”,繁荣城市,准许一些大商人和官僚在此辟地平坟、修妓馆、茶社与剧场。大观茶园便是最早的一座剧场,是由孙福臣、何福臣等几人合股修成的一座二层板楼。剧场设施比较简陋,座席都是木板钉成的条凳,前几排备有方桌作为茶桌,共可容纳观众800人左右。 大观茶园旧址 开业后,首场由营口李子祥演出评戏《马寡妇开店》,主要演员是碧莲花与倪俊声等,以后又陆续接来了奉天高景山的复盛戏社,冀东孙洪魁的洪顺戏社等著名评戏班在此演出,十分兴隆。 1934年后该剧场的赵平武、张俊臣、张锐臣等又以此为基地成立了评戏班的班底,邀请关内外的名角来此演出。著名的评剧演员芙蓉花、金灵芝、李金顺、刘翠霞、刘艳霞、水莲珠、刘洪霞、筱麻红、筱桂花、李淑艳、粉莲花、孙芸竹、鑫艳玲,黄晶、菊桂舫等都先后来此演出过。人们把大观茶园称为评戏艺人的“擂台”,演员们也以能进大观茶园演出为荣耀之事。1936年剧场曾停业一年,重新翻盖,修成砖瓦结构,舞台装上了边檐幕,座席也有所增加。 1945年抗日胜利后,人们自发组织起来保护剧场,曾破获了一起日本人纵火焚烧剧场的案件。沈阳解放后,东北文协评戏工作组进驻了大观茶园,指导艺人改制、改戏、改人。在此成立了我国最早的由政府领导的评剧团唐山评剧院。主要演员有夏青、鑫艳玲、菊桂舫、金开芳等。不久又改为东北文协评剧团,排演了《小女婿》等新剧目,为全国的重点剧院沈阳评剧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五十年代末,该剧场又进行了一次大翻修后,交由辽宁省青年评剧团管理使用,从此更名为辽宁青年剧场。“文化大革命”后剧场由辽宁省文化局(厅)管理,又进行过一次彻底翻修改建,除增置许多设施外,还修葺了巍然壮观的门脸,经常接纳省内外的京、评、歌舞、曲艺团体来此演出。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