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缠论:实战图文讲解运用好缠论的一些技巧

 dtxs 2021-04-13

老哥我认为,如果要去应用好一门理论,首先应该是要足够的去了解它,因为你不去学习不去了解,谈何应用呢?

缠论是从来不预测的,学懂缠论的都知道,完全分类,不测而策。意思就是先把走势完全分类,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对策。虽然不去预测,但根据几个不级别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预判出操作级别后面的大体走势,但不排除有其它走势的可能,只是操作永远按概率最大的那一个去做。

缠论把走势分成了三种,且只有三种,上涨、下跌、盘整。在规定级别上,当一种走势走完,必定只能接另外两种走势的一种,这是预判的原理之一。比如,下跌走势完成,只能接盘整或上涨的一种,不会出现下跌加下跌的走势,那是下跌的延伸,不叫下跌的完成,这个理论在缠论中叫走势终完美,就是任何走势必定会终结。

对于缠来说,华美的乐章就是一系列完美的买卖交易,我们先不去理会各种复杂的形式,单纯从最完美的角度来看看买卖点,三类买点就是一买、二买和三买,三类卖点就是一卖、二卖和三卖,当理解了中枢和背驰的含义后,这些买卖点也就相对的容易理解,我们先不去考虑级别的问题,而简单的阐述下买卖点。

我们先来看看买点,一买,相当于一个新的开始,是和过去的道别,一个新的轮回就此展开,一轮新的趋势就此起步,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什么是一买,一买就是过去的下跌趋势最后一个中枢完成后的最后一次下跌的终点,也就是一买的起点,我相信这个是很多人很容易理解的。当一个新的趋势产生时必然会在上升途中进行回调,然后继续上攻,这个就是二买,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这个二买后上涨了一段接着又展开了回调,也就是二买附近进行了一系列的震荡动作,这个时候就构成了中枢,在中枢中不断继续力量,终于有一次进行了上攻,脱离中枢,并且进行了一次调整,这个调整不进入中枢,然后继续上攻,这个就是三买。说得通俗点,一买是转折,二买有中枢,三买不进中枢。下面我用一个简单图来展示一下:

看到了买,三个买点,很清晰吧,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类二买点哦,类二买点很多时候会形成爆发,下面我们用一个近期的股票案例来看看,由于最近的股票被动较为极端,很难找到完美特征的个股进行分析,只能选取4月16日开始的太极股份来分析下,仅作为案例,选取的是30F级别的走势图:

看到了吧,这个就是一个比较常规的走势图,有一买,有二买并构筑中枢,有三买等,这个就是乐章的上升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下乐章的下降部分,下降部分和上升部分是很对应的,也有三个卖点,如果买点想清楚了,到了卖点的时候,反过来思考就行了,一卖就是上升趋势终结了变成了下降趋势的转折位置,二卖就是下降过程中产生了一笔的反弹当反弹结束的时候就形成了二卖,我们同样假设在这个区域形成震荡构造出中枢,这个时候产生类二卖,并且一笔下破中枢,下破后再形成反弹一笔,有个要求就是反弹的这一笔不进入中枢,那么当反弹这一笔结束继续下跌的时候,就形成了三卖,简单的图示如下:

一卖不跑,二卖不跑,三卖还不跑,那后果就很严重了哦,这个在最近的实战中可以举出很多,我就用最近的上证30F作为例子,看看我们能不能跑得掉,如果没跑掉后果如何:

如果缠论精通的人的话,一定知道一卖已经发生,需要回避,如果一卖没有回避掉,那么二卖我们还是可以回避的,再不行还有三卖,三卖卖出一样可以减少很多损失,如果第一个三卖产生的时候没有卖出怎么办?到了下一个三卖,还要卖,不要犹豫,为什么?因为我们所处的趋势是在疯狂的下降趋势之中,当然,用这个图来诠释三个卖点不是那么的完美,在这里我们仅仅需要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概念,随着深入的学习,会慢慢明白其中的含义,下次再出现这样的现象时,我们要明白,跑得快的道理,网上的一个段子:为什么老太监比小太监有钱?割得早呗,一卖割比二卖割有钱,二卖割比三卖割有钱,以此类推,还是那句老话,我们要做的是应对,活在当下,未来如何我们不知道,当下如何我们就做当下的事,当我们刚刚毕业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老老实实做一个职员应该做的事,而不是预测未来自己成为董事长后怎么做,并且现在就付诸实施,相信现实生活中谁都不会那么笨,但是为什么来到股市后,那么多应该做一般员工的人却做起了董事长的事情呢?

其实在股票投资中,有很多方法和理论用来指导操作。在教科书中,一般把投资分析分为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试图跳出股票市场,而追溯影响其变化的源头---大的经济环境:全球经济,国家政策;小的内在因素:行业变化,企业内在的经济指标等等。技术分析,则是直接分析交易的行为:价格的走势变化。纯技术分析者认为,不管市场变化的起因是什么,你最终还是得回到市场来交易:买或者卖。你只要买卖了,你就留下了交易痕迹,我就可以从这些痕迹中推岛未来的变化,从而对对未来做更好的应对:顺应大势而行。

在技术分析里,有个叫缠中说禅的,他自创一门技法,后来的追随者称之为缠论,共有108堂课,可以说对技术分析进行了非常到位的阐述和升华,其理论可推导,可操作,但是难以掌握。

边界问题

缠论严密的操作流程是分型、笔、线段、中枢、趋势。当我们按照这个流程来分析时,发现有的股票在笔上的涨幅超过了趋势的涨幅,站在收益角度,投资者会感到迷惘--到底用笔来判断更好获得益处,还是按中枢来。其实本质上这是结构的稳定问题。笔上的操作容易大起大落,走势难以持续。而有中枢的趋势,在操作上更稳定更有空间。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以小转大,这里似乎是缠论为了适应异常情况而强凑的一个方法。如何用正常的按部就班的方式来分析市场,还是用以小转大的特例来分析,在走势未走出来之前似乎难以界定其边界?

非充分条件问题

缠论对已走出的走势做一个合理的划分。也就是一个牛股当它走出形态时,我们可以分析其特征。但具备其特征,就一定会走那个形态吗?理论上没法保证。但缠论还是给出了可操作的近似解:划分未来可能的走势,对每种走势划出边界,并给出判断条件。

级别

级别和时间周期窗口是缠论中很难理解的一个概念。5分钟周期看到的就是5分钟级别吗?级别某种意义上是指事物本身的属性,比如生命体的组成:细胞、器官、组织、生命体。而时间周期类似带倍数的显微镜,倍数越高看到的当然更细微。但显微镜的倍数显然不等同于级别。然而我们实际的操作中,很难做严格的区分,我们可以给出一个近似做法:把你所观察的周期定义为最低级别,然后级别的生长按定义来。比如我们把30分钟周期图看到的走势就是本级别,由它演化的更好走势级别就是日线。

中枢

中枢,按照字面理解,它是一个事物的核,它对周边的事物有某种约束和吸引力:涨得太厉害,就把它拉扯下来;跌得太狠,就把它提升上去。所以一个上涨趋势的中枢,其组成是下上下,体现对上涨的约束。一个下跌趋势的中枢,其组成是上下上,体现对下跌的约束。所以有些强势的上涨根本就没有中枢,虽然涨得很厉害,但在缠论里,根本就不是趋势,因为没有心--中枢,完全是市场的盲动所造成的,它无法具备可复制性--这样的特征无法复制到其他标的上。

缠论,在其顶层设计和架构上,超越了其他的技术分析架构,但其学习的难度却非常大,尤其是学得似是而非的时候,还不如一个简单的5日均线和10日均线的组合,再加一个MACD来得有效。所以,认识你的级别和你的当下,运用可掌握的工具才是至关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