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终究都会死,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

 千冰室 2021-04-13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忙碌的生活着,我们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理想,促使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也是各有不同。

人在年幼的时候通常不能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在他们的眼里,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他们只想要尽量快乐的生活。

中年人就不一样了,经历了生活中的困苦,已经不得不好好生活,有些“身不由己”的意思;等人到了老年,就又不一样了,尝尽人间疾苦,看遍人间的百态,更多的是为了享受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其实所有人活着都只存在某些目的,只有极少的人能够简简单单的生活。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如果一个的人生是没有经过思考的,那么这个人的人生是没有意义与价值的。

人之所以能够成为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就是因为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思考能力。

对于很多人来讲,生活其实是很困难的,这些人时常会抱怨生活不易,想要表达自己的无助。但对于另外一小部分人来说,其实生活还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对这一类的人看来,生活就像电影中一样美好。

如果我们一定要给人生总结一个最大的意义,那答案是肯定的,就是“我们曾经存在过”。

存在主义的人生观

心理学之中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就是存在主义心理学,此流派认为个体存在的价值取决于个体的理性能力。一个人活着,如果没有别的追求,只是为了结婚、成家、生子,只为了繁衍后代,那么,这种人生的意义就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在存在心理学的观点中,人类活着最终的目的,应该在于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实现自己人生的目标。

在生活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特点,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如果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还有可能使一些事情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发生改变。

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提出过,人的一生通常都逃不过以下这几个命题:1、责任,2、生命的价值,3、孤独感,4、死亡。

孤独,其实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感受

或许有的人会说,人类的一生中会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在不同的时期陪伴着我们,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孤独。但是,活到最后,我们的内心也只会剩下空虚,孑然一身。

当孤独感阵阵来袭时,能帮助我们的就只有我们自己,没有旁人能够帮助我们去承受和排解。

为了应对这种时常袭来的孤独感,我们应该将这任务交给我们自己,即使人的生命会消逝,但是他留下的影响却可以一直存在,并且持续的影响着别人。

例如,2017年上映的《寻梦环游记》,就是以拉丁美洲的“亡灵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人的存在,更多的是身边的人对这个人的思念,以及保存下来在别人脑中的记忆。

当一个人的生命最终走向终点,并且在这个世界上一切有关于这个人的记忆也全部消失,这个时候这个人的生命才算是真正的走向了完结。

正如古人所说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避免痛苦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类的生命就是各种不同欲望的集合,通俗地说,如果这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人生就会充满痛苦。

或许,叔本华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有一些偏激,但是事实上痛苦就是一直存在的。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应该如何有效地规避人生中的各种痛苦呢?

努力寻求与实现自我价值

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人类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生中最为高级的一种追求,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对于人类来说,努力地寻求和实现人生价值就像征服一座大山一样,是一种既痛苦又快乐的过程。到最后,当我们处于弥留之际的时候,回忆起我们人生的点点滴滴时,我们想到的不仅仅是吃喝玩乐,而是对于后辈而言无比珍贵的财富。

寻求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对于快乐的定义都有所不同,只要我们收获了快乐,就可以说是取得了人生的意义。所以,人的一生,不应该虚度光阴,要努力地追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一粒米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