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杂记 | 过完三八说三八(20190310)

 昵称815848 2021-04-13

以前随手拍过一些照片,记过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回头翻翻,记起了很多旧事,边看边顺,修改了一些错字别字。

本文记于19年3月10日,说点三八节的事儿。

今天三月十日,本月最重要的节日——妇女节,在欢快隆重热烈的氛围中,已于前天圆满结束。

感于今年妇女节的浓烈氛围,写几行文字,以示纪念。

首先声明,本人一贯尊重女同志,崇敬女同志,从小到大,家里家外,一以贯之。一直坚定的认为,女同志比男同志好看,可爱,讨人喜欢。

有些同志对女同志不够尊重,比如说孔老二。两千多年前,他说过一句很不好的话,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文化程度不高,总觉得这话不是好话。很想和老孔同志拉拉,他到底什么意思,一直也没找到机会。

关于三八节,有些男同志称之为女人节,感觉也不够礼貌,似乎透着一种不屑的气息,还是女同志自己的叫法——女神节好听。

有时候,称呼也很重要。以前有同事当过部队领导,对外一直称自家掌柜的家属,就曾经纠正过他们,闹清楚谁是属。其实,几位在家里被家属们领导还是很心悦诚服的,只是习惯叫法而已。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随便叫人,有的称呼我魏老,有的随便叫我老魏。虽然一直谆谆地说,还是老魏好,但听到魏老的称呼,还是有那么一点飘飘然。

扯远了,再回来继续说三八。

在我们国家,有老孔同志那句话垫底,以前女同志地位确实不是太高。小时候生活在落后的农村,过年过节,家里来客,人多的时候,女同志不上桌。

尊重女同志,我们似乎应该向外国朋友好好学习。他们更推崇女士优先,人家开会讲话,不像我们,开口就是领导们,同志们,而是用悦耳动听的声调说,女士们,先生们。瞧瞧,女士永远在先生的前面。

当然,国外似乎也并非一直这样尊重女同志。只是国外哲学家们含蓄一些,没有留下老孔同志这样源远流长的名言而已。

查了一下,所谓的三八节,现在的女神节,我们国家正式的叫法应该是国际妇女节,如同五一劳动节,都是舶来的节目。国际妇女节的设立,是国外为纪念妇女同志反对男女不平等社会性别不公正而设立的节日。这个节日的本身,就说明国外社会也曾经存在对女同志不够尊重的问题。

百度了一下,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简写IWD),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

网上说,国际妇女节是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庆祝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欣赏和爱意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

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庆祝,说明还有少数国家不过这个节日,不知道是因为女同志地位至高无上,不需要专门过节庆祝;还是因为他们国家不尊重女同志,不得而知。

女人节、三八节,妇女节,国际劳动妇女节,女神节,不同的称谓,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代表着时代的进步。

现在很多单位,女同志是骨干和主力,顶天立地。单位领导对这一重要节日非常重视,都很正式地向女同志表示节日祝贺,有些单位还或多或少地发点卫生纸、洗衣液之类劳动妇女干活用的东西,有些单位还允许女同志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休息半天。

形式不一,很受女同志欢迎。

在家里,女同志贡献更大,一般都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地位很高。

三八晚上回家,家里领导叨叨,谁谁谁在微信里晒收了几个红包,谁谁谁在微信里晒收到了鲜花。

你是要红包还是鲜花。

还是红包好。

今天刚缴了党费,微信上没钱了,先转给我一千,再给你发红包。

嘟囔着我给转了一千。做人应该言而有信,给她发了个五十的红包。

后来想想,有点繁琐,当初少转给我五十,不就得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我的是我们的,你的也是我们的,转来转去,左口袋右口袋而已。

老同志跟不上新形势。

仔细查了一下,老孔同志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还有后半句,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字面意思,靠得她太近了,说你不够尊重;离得远了,又抱怨你不在乎她。

似乎有些女同志,在家里也多少有这个方面问题,让男同志不好把握尺度。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昨天发现,还有女同志称三八节为女王节,又涨了点知识。

不过,个人感觉,女神比女王亲切、和善,还是女神好。

再次祝天下劳动妇女节日快乐,天天快乐。

上玫瑰(真玫瑰,不是月季)。

2019年3月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