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皖北解词︱勾头攸, 般识, 瞎戳

 村庄物语 2021-04-13

勾头攸

方言读音:gǒu  tōu  yǒu

简明释义:一种艰难的病态。

乍看起来,这是个莫名其妙的词。“勾头”与“攸”,这样的组合,能合成怎样的意涵?

所谓“勾头”,无非是这般模样:或者心事重重,愁眉不展;或者干脆就是病态:那些经常心口疼、胃疼的人,往往就是直不起头来。所谓“攸”,就是有腿疾的人,走路一拐一瘸,而且一只脚常要作“画圈”状——旧时颍淮人称之为“攸子”,给人艰难的印象。总之,“勾头攸”所展现的是一种病态,所传递的更是一种痛苦。

而无论病态还是痛苦,它所对应的,恰是颍淮这个地方农业传统下人们生活的写真。自古以来,颍淮就是个生产粮食的区域。尽管无农不稳,但终归无工不富,无商不富。一般年景,还能过得去。但这里水灾频仍,歉收是家常便饭。很多人就只能默默忍受那“勾头攸”的艰难了。抑或有的人家,遭受了天灾人祸,更因为贫穷,那一家人必须要“勾头攸”若干年,都缓不过来。

世事沧桑。21世纪以来,颍淮发展进入快车道。不仅城市旧貌换新颜,连偏僻的乡村,也都换了人间。这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家家户户的票子,越来越充裕。这个过程中,“勾头攸”也逐步成为老一辈人遥远的记忆。

般识

方言读音:bǎn  shi

简明释义:站在一边品评。

老家的堂弟,在外打拼有年,算是出息了。今年返乡过年,他开着自己新买的小车。春节期间,我回老家拜年。在门前的晒场上,三叔拉着我,非让我“般识般识”这新车咋样。

我不懂车。但三叔的盛情难却。只能前后左右看看,透过车窗往里瞅瞅,做若有所思状,其实都是装模作样。最后我连说:“真是好车,真是好车。”

寻常人以车代步,当下已不是稀罕事。这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折射。但三叔说的“般识”,还有我那一番装模作样的“般识”,今天的年轻人听了,一定觉得稀罕。不知不觉的星转斗移中,少有人听得懂了。

旧时颍淮人所谓的“般识”,就是对一件物品,作出价格、功能、质量的大致判断;对一个事情,作出趋势和走向的基本判断。通常,“般识”的依据,纯就是眼力见儿。有眼力见的人,“般识”的就相对准确一些,就靠谱。反过来,就不靠谱。

颍上县农民学者冯传礼先生认为,这个“般识”,应该源于“辨识”。那时的颍淮人,把“辨”字念走音了,就成为“般识”。方言的形成,有时候是无从考证的。细细想来,“般识”源于“辨识”,自有它的逻辑在。当一个社会进入精细化时代,这个仅靠眼光的大致判断,也就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瞎戳

方言读音:xiǎ  chuǒ

简明释义:管闲事,凑热闹。

旧时颍淮地面上,新娶的媳妇,最忌讳的可能就是到邻居家里串门子了。当然,新媳妇串门,说明她开朗。但串门子回来,往往不是拉脸子,就是生事端。人就说,她是让邻家的婶子大娘“戳”坏了。

这个“戳”字,颍淮人用起来,就是怂恿,就是讲坏话、兑坏水。所谓“戳人家家不和”。颍淮人心目中,它是个贬义十足的字。老辈人最瞧不起,也最不待见的,恐怕就是那“戳戳捣捣”的人。

那么,“瞎戳”又是什么意思呢?

跟“戳”字比较起来,“瞎戳”的贬义要委婉一些,也淡一些。通常,它是指一个人爱管闲事。邻里之间,这事他也参乎,那事他也能说上话。总之乱七八糟的事端中,都有他的影子。但参乎来参乎去,他自己反而落一身的埋怨。人就说他是个“瞎戳”的人。

在颍淮人看来,有时候一个人喜欢看热闹,也是一种“瞎戳”。有人在小区吵嘴打架,总有很多“瞎戳”的人围观。有人当街生出事端,瞬间能围个里三层外三层。这都可以视作“瞎戳”。

农耕传统的浸润,打磨出颍淮人憨厚、老实的性格。他们讲究的,是安分守己;他们信奉的,则是管闲事落不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省事才能并无事。这该是很多颍淮人家祖祖辈辈的家教家风。他们用一个“瞎戳”,提醒自家成员的言行,也劝告亲邻家那些“瞎戳”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