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研途 | 看在职湖大学长高效率考取同济(又名:学长的编年体花式介绍考研史)

 Duni设计学院 2021-04-13

CCL学长

2021初试专硕排名第26

本科:湖南大学

几凡全程班学员

PART 0

 写在前面的话

考研的第三年,在运气加成下,顺利的考上了同济!很庆幸自己在第三年,即使在工作还是坚持再一次尝试考研,感谢同济能招我入校,也很庆幸自己能找到喜欢的的导师和方向。

键盘敲下这些字,想对过去考研的三年进行总结,也希望这是一条自己人生的分割线,如果可以,给一些同学和我有类似情况的同学一点点参考。我会以编年体的形式来介绍自己的考研史,第1年重点分享一下自己的失败教训,第2年简单介绍下自己的时间安排,第3年的重点是我是如何协调工作和备考。

再次说下,经验贴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切勿照搬照抄。希望此文能为后来人提供些许帮助



PART 1

 个人背景

选择考同济,是在衡量老八校的地位后,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做出的选择,个人认为本科学的东西是建筑的基本知识,要想术业有专攻,就应该继续读研。

我的本科是湖南大学,1929年,刘敦桢、柳士英二位先生创办了建筑组,学院的历史悠久。我很感谢自己在设计课上的努力,更感谢老师们的教导。我的本科学习成绩中等,大学五年多数时间花在了设计课上,得益于此,对于建筑的基本规范掌握较好。备考时期也花了大量时间学习快题,从慢悠悠的课程设计向快速设计转化。

我考了三年快题,可谓是成也快题,败也快题。

第1次考研,我认为是最难的一年,也是我轻视快题惨败的一年。

■ 第2次考研,我和另一个考同济的小伙伴在本科学校附近租房,每天奔走到学校的老图书馆,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尽了全力,结果小快题没画好,综合单科挂了

■ 第3次考研,我是边工作边考研的(写这篇文章时,我还在北京的一家工作室里打工),在一天挤时间复习不定期加班和deadline之间,我的灵魂疯狂摇摆,凭借之前2次的经历+坚持第3次考研+同济友好招生的一年,我踉跄上岸。

PART 2

 快题学习

■ 快题学习时间线

18年

3-6月(跟几凡线上课抄案例)

7-8月(初次练习快题)

9-12月(自己复习)

19年

3-6月(抄案例约100个)

7-8月(暑假强化快题24套)

9-10月(和研友一起复习)

10月(国庆班快题强化8套) 

10-12月(和研友一起复习18套)

20年

6月-12月(抄案例约40个+历年初试快题考点整理和范图抄绘+工作项目方案5个)

首先建议早点学习快题,越早越好(我就是吃了学的太晚的亏)。学习快题包括:抄案例,上快题班,画快题,改快题.

1)抄案例:

作为刚接触快题的萌新,我接触了LB2005老师的案例讲解,巴埃萨的极简主义住宅让我对于案例有了新的认识,从此案例积累贯穿了我三年

抄案例可以学习设计策略,细节设计,还可以培养尺度感,可以锻炼手头功夫,提高画图速度。

(第二年抄的第200个案例——珊娜特赛罗市政厅)

2)上快题班:

我认为这几年的快题考的很多是基础知识,而上快题班,对于新手可以快速获取干货,对于老手可以自己形成总结,保持画快题手感,查缺补漏

(快题班时记录技术类的规范——基础知识)

3)画快题:

分为在暑假班上画快题和后期自己画快题,在几凡的暑假班很关键,高强度的快题能快速提升,这里一定要独立解题抓考点,多解题就会逐渐掌握快题的常见考点;自己画快题时,一方面保持手感,另一方面要练习表达速度,尽量找学长学姐评图,也可以参加几凡的线上评图,单人闷头画快题提升很慢。

第二年的第一张快题

(很烂,不要问我第一年的哪去了,没拍照记下来,这里建议自己的快题尽量都拍成照片存下来,后期便于回看)

(暑假列出画的快题,并用符号记录画的好坏)


(二战时,国庆快题班按授课知识点整理的电子版)

4)改快题:

画过一遍的快题在评完图后一定要自己修改和重画,自己的错误设计思路,画图的错误习惯,都可以在重画后修正。这里建议尽量用A5网格本,用小比例重画方案,重画A3太浪费时间,但如果想练习表达还是要画A3或者更大纸张的。

复试班改的快题(改的小轴测图和总平面体块关系)

三年下来,合计抄了300+案例,画了100+套快题。尤其是第二年给自己规定了完成200个案例+50套快题,才能考上同济的玄学目标(虽然又推迟一年才考上,但这一目标让我对于快题真正吃透了),第三年的工作经验,验证了我对于一些建筑价值判断。虽然自己的方案不是最高分,但是作为一场考试,快题是可以稳过的。

PART 3

 历年经验分享

如前面所说,下面按编年史分享下教训和经验。

1)第一年

初次接触同济考研,个人从18年3月才刚刚开始接触快题,当时几凡的0元案例抄绘课,每3个案例和1个快题一个周期,一共3个周期,我画的第一张快题时15年的初试快题游客中心设计,第一次画我是蒙的,我现在只记得画的很烂,对于采光解决和立面和功能对应等等考点,在当时一点意识都没有。

7月初我去上了快题班,上了A,B,D班,C班没上是因为我觉得上了线上案例课就没去了(现在想想好像不对)。到了D班,我才发现有那么多人都是考了2次,3次及早早学了快题的,而我是个真正的萌新,即便上了A,B班,自己还是憨憨的。快题班上,我没有一张画的可以的,对于解题还是解的很差,现在看来主要还是练习太少,起步太慢。

在暑假上完课之后,我回到了本科学校复习,开始着手英语,政治,综合等等,每周我会画1-2张快题,我从9月份就开始加快速度表现,但我在暑假,要6,7个小时才能画完一张图,有些急于求成了,忽略了快题还是设计而非表达。我当时错误认为:只要能在3小时内画完,即便设计做的有些差也是没事的,结果就是初试快题65分,惨败。

也是从这一年同济的初试快题,连续三年考了城市环境,19年初试的墙,20年的微更新,21年的四根柱子。对于明年的初试快题,我想在这不负责任的说还会这样考,城市设计是热点(当然,其他考点也要练习,同济经常反套路,搞不好出个概念类的题目)

(第一次抄的案例是天津博物馆,和转译案例的规划展示馆快题)

(我画的第一张快题时15年的初试快题游客中心设计)

2)第二年

这一年是我最努力的一年,复习方式参考了前辈们的经验帖,每天06:20—22:00复习时间,和很多考上的前辈一样,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快题大概的计划安排(大计划)

自制的时间安排表,每周都会打印下来,在空白写下这周进度(详细细化+周计划)

复习安排大致为:大计划+详细细化+周计划,每周休一天整理补进度+画快题,这里不展开来讲,这段的复习经历可以看其他“正规军”的复习经验贴。当然,没有这段复习经历,就没有第三次的水到渠成。

插入一句:我想起在一年级时,因为我年纪太小,被幼儿园多留了一年。这次好像是相同情况,“你没啥工作经验,不如工作一年再来吧”,好像有这种声音在和我说话(手动狗头)。总之是好货不怕晚。

3)第三年

边工作边考研的一年,这一年的经历实在太过漫长,1年的时间过出了2年的感觉。这一年也是我区别于大部分考研人的地方。

首先先抛出两份时间安排

计划的时间安排表(虚假的)

00:00-08:00 睡觉(8h)

08:00-10:00 英语(2h)

10:00-20:00 工作 (折合为4.5h快题相关)

20:30-22:00  综合(1.5h)

22:00-23:30 政治 (1.5h)

23:30-24:00 洗漱(0.5)

实际的时间安排表(真实的)

01:30-09:00/09:30 睡觉(7.5h-8h)

09:00-10:00 英语(1h,有时候是没时间的)

10:00-13:00上午工作 (折合为1.5h快题相关)

13:00-14:00 午饭时间,我简单吃点自己带的点心,前期用这1小时抄案例和历年快题范图及整理考点,考前2周用来背政治

20:30-22:30 计划为综合,但偶尔会加班,即 2h综合/加班

22:30-24:00 这段时间是政治的,偶尔因为deadline会被占掉,故政治有时候会被推到0点后

看完时间表,我想很多人都会明白,边工作边考研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和精力不够,不稳定的复习时间,那么如何在夹缝中分配时间和精力就很重要了。在得知今年录取人数会增加后,我的最大策略是:快题要尽量高分,政英综要过线就行。(学如逆水行舟,毕竟时间摆在那里,想高分基本很难。)先说一句:因为我是有了2年的底子,才可以完成所谓的“裸考”,虽然叫“裸考”,但还是有很多复习问题要解决。

复习问题1:政治的时效性影响复习的内容的必要性,通俗来说,政治抛开哲学部分,其他每年都不同,和时事很紧密。

解决方案1:利用国庆8天假期,我完成了肖1000题目,只做了一遍;利用周末和每晚下班后时间,完成了肖8和各种模拟卷;考前2周利用所有能用的时间疯狂背肖四材料(事实上,考前我没有背完所有的题目,但一些比较重要的还是背熟练了,比如肖四的第一套是最重要的,必须熟练背诵,而有些题目在考场上是利用题目所给材料来答的)。政治所花费的时间是必要的。

复习问题2:英语的积累和重复性增加复习时间的增加,通俗来说,大家都知道英语一定要日积月累。

解决方案2:我是从5月份开始工作的,在5-8月这段不是很忙的时间内,我每天早上都会用半小时来背单词,在9月-11月这段很忙的时间内,我是没有碰一点英语的,12月份,每天又分配了半小时完成2篇阅读理解,做了10天左右的阅读理解,找回做题的感觉。英语所花费的时间是非完全必要的。(这里注意,我的英语水平是大一下学期六级考试500多分一次过的,平日英美剧看的比较多,英语感觉还可以,自认为英语水平还凑合,如果英语不是太好,建议还是要分配更多时间给英语

复习问题3:综合的广度和热点相关,除开小快题,这一门由无数小知识点堆起来。

解决方案3:我在8月份前,用了1个半月把几凡的历年题库+综合的历年真题+技术的历年真题+历史的历年真题+彩虹梯的题目+几凡的课上ppt+时代建筑的热点,手敲成word文档,整理出究极无敌的word文档题库,这些文档直接包含了许许多多知识点,后期我只看这些文档了。手机看很方便,吃饭,坐地铁,等人,凡是碎片化的时间全都用来刷这些题目。这里我认为看《时代建筑》是必要的,它是了解同济在干什么的窗口,复试也会问到相关问题,其他的刷自制的题库就足够了。小快题和初试3小时快题一块讲。

究极无敌的word文档题库(考试还是出了很多新题,这里没法完全涵盖)

2020年的时代建筑6本,我买的实体书,比知网上的电子版要早一些出,而且是合并好的

复习问题4:快题没时间画和快题没法保持手感,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解决方案4:首先快题一定在早期就练习的很稳,快题新手要想凭边工作边练习是很难合格的,故这一条其实适用于快题还不错的但是又想再考的人。我认为首先要掌握同济的常见考点,很多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今年的初试快题场地中有四根柱子,其实是为了告诉你要结合旧柱子做设计,类似的提示其他年份也有。在熟知各种考点后就是一一应对的手法了,再把这些手法组合整理好,就是一个很稳的快题。同济的初试快题基本上都是紧凑型的考题,如李老师所说,容积率为1.0左右的。

在理解这些之后,工作时间就可以在浏览案例时,看一些与考点相近的案例,这样工作和考研就会结合起来了,顺手拿笔在草图纸勾勾画画,手感也就很容易保持下来了。这其实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复习方式,是凭借历年题目来总结和掌握考点,主动出击。

对于19年初试快题的经验总结,列了些考点和建筑的价值判断

看案例时随手勾的草图

其他经验小tips:

a  工作租房离公司近,减少通勤时间,我自己是每天走路10分钟的路程,如果有通勤,建议利用好在地铁或者公交车上时间,看个大综合题目之类的

b  减少社交时间,能不出去玩就不出去,时间是拿来复习的

c  利用好午休时间,中午尽量少吃,保证不会困。我是只吃一些点心,利用这些时间抄案例和总结考点

d  利用好双休和节假日,自己所在的工作室加班不是很多,一有双休日就要把这一周的复习进度补齐

e  复试班要请假去准备,今年虽然刷人不多,但是还是要去准备,每一年政策都不同

f  尽量找到能接触前期方案的工作室,而不是多为后期的设计院,总之是想办法在工作时多接触前期想方案的部分

g  简化一些复习进度,有的放矢,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是快题,其他过线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