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问“十四五”】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加速进入产业数字化“下半场”?(八)

 文明世界拼图 2021-04-13

翻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占据重要篇幅,本刊归纳了十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收录权威专家的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卜文娟

八问: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加速进入产业数字化“下半场”?

近年来,传统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呈现双向融合趋势。一方面,诸多传统企业主动实践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离散型行业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步伐加快,流程型行业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全面普及,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互联网企业逐步向传统产品研发、生产、物流、服务等领域拓展,部分基础电信企业、软件服务企业则加大了为工业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力度。总体看,目前我国产业智能化转型仍处于初级阶段,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多种模式并存,地区、行业、企业间发展很不平衡。智能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装备的自主性不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成熟度不高,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

针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看来,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并推动数字经济加速进入“下半场”。她表示,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能够进一步带动形成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向实体经济更多行业、更多场景延伸。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国民经济在科技创新引领下,经济质量会大幅度提高,企业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两个浪潮中孕育着巨大的机会。”沈建光认为,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还是要数字产业化。因为没有数字的产业化,就很难有大批的先进技术和应用用于企业数字化改造。数字产业化像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这些综合的应用,让它不仅成为科技的突破,而且还可以把技术成果转化成在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当中或者基础设施当中可以广泛使用的技术,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会催生出一大批企业,给企业提供巨大的机会。

平安证券则表示,产业数字化预计将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今后国内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将从数字产业化转向到产业数字化,更加重视融合应用,产业数字化的重心将从服务业逐步转移到工业和建筑业,信息技术开始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

以工业数字化为例,智能汽车则是应用典型。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大势所趋,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涌现,传统车企如一汽、比亚迪、吉利、广汽等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科技企业如百度、华为、中兴等企业早已开始智能汽车相关布局,阿里、腾讯也在借助云平台积极入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认为,在产业数字化推进过程中,应以科技为基础,以共建为理念,坚持“融合+创新”一体化推进思路,加速构建线上线下无界融合全新产业生态体系,切实推动科技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钟瑛提出,要着力强化科技平台支撑。一是推动科技平台成为产业要素资源的连接器。科技平台的插件化解决方案为破解中小微企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高、产业链数据资源获取难度大等难题提供有效解决路径,帮助企业实现企业与外部用户需求、创新资源以及生产能力的对接。二是推动科技平台成为提升企业数字合力的加速器。将行业数字化平台从单个企业自我建设向行业共同建设转变,通过数字技术整合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并促成行业企业间交易协作和适度竞争,加速形成企业数字合力并共同创造价值。三是推动科技平台成为培育新型产业组织的孵化器。以科技平台为依托,探索创新,形成基于数据、专利知识等无形资产的虚拟产业园区、虚拟产业集群等新产业载体,切实发挥这些产业载体集聚融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要素的优势作用。

此外,钟瑛强调,要着力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共生。一是应加速传统企业与数字科技企业跨界融合实现共生共赢。数字科技快速发展使得传统产业边界模糊与脆弱化,产业进入壁垒大幅降低,跨界融合需求持续增加。二是应着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全新产业生态体系。全新产业生态体系趋向于线上线下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共生共建,通过数字化连接建立起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商业生态,基于各种平台业务数据实时共享提高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响应速度,在催生新商业模式的同时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来源:本刊原创文章

编辑:赵涵

审核:艾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