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人物戚继光的夫人:巾帼英雄,敢爱敢恨

 锦字香痕 2021-04-13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非常奇特的女人,一个是文绣,她主动离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大清末代皇帝溥仪,文绣的故事家喻户晓。还有一个女人,她也是毅然离婚,休掉了自己的丈夫——民族英雄、抗日名将戚继光,这个女人是“王氏”,她为何要休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丈夫呢

网络配图

说起戚继光的婚姻,十分耐人寻味,他13岁定亲,21岁娶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王氏。这位王氏可不是一般女子,她极其贤惠,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丈夫。那时,戚继光还没出人头地,家里穷得很。有一次,她晚饭烧鱼,把鱼肉最肥美的鱼身中段留给丈夫戚继光吃,她自己呢 她只吃鱼头和鱼尾,戚继光后来知道这个情况,抱着妻子,感动得热泪直流!

王氏不仅贤惠,而且有勇有谋,戚继光率部抗击日本倭寇,台州一战,王氏与“戚家军”的家眷亲属暂居新河城,城内守军很少。这时,突然大批日军远程突袭,包围了小小的新河城,城内人人万分惊恐,因为城外的日本人太多太多了,情势危急之下,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城外日军,抬头一看,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中国军人。倭寇匪首以为城中有戚家军的主力部队,立刻吓得扭头后撤,王氏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空城计”,活生生地吓退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人。

后来,戚继光千里回师,回到新河,见到日军早已退去,这位身经百战的男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此,王氏的声名大震,震撼全军,连北京也知道了王氏。这位既贤惠温柔,又智勇双全的女人,戚继光也深深佩服自己有勇有谋的妻子!

王氏在生活中照顾,在事业上辅佐、帮助丈夫戚继光彻底打败日本人,保卫了明代中国的东南国土。然后,戚继光被朝廷调到蓟北,镇守长城要塞,成为国家和万民依靠的大将军,当时,戚继光就被人誉为“国家的万里长城”。

网络配图

王氏的婚姻,随着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也逐渐走向了死亡。王氏有一个问题:不育,无法为戚继光生养后代。于是,戚继光在36岁的时候,纳了一个小妾沈氏。王氏万分悲痛,但是,也接受了这个事实,毕竟自己没有孩子。谁知戚继光不知收敛,贵为民族英雄,生活和心理状态自然不比当年默默无闻之时,他纳了第一个妾不到一年,便又纳了一个小妾陈氏,在48岁时,又贪恋美色,纳了第三个小妾杨氏,完全不顾王氏的感受,大大伤害了王氏!

王氏忍无可忍,一天拿着一把刀,打算杀了忘恩负义的戚继光解恨,戚继光自知理亏,就东躲西藏,但是,他私生活的荒唐丝毫没有改变。王氏在晚年,“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也就是主动和戚继光离婚,自己回娘家了,大义凛然地休掉了民族英雄丈夫。


王氏,不愿意沉沦在死亡婚姻里,选择离婚分手,我们不能不叹服王氏生活的艺术和勇气。她不是悍妇,她让夫君吃鱼身,自己吃鱼头,被传作历史的美谈;她也不是弱女子,她能够上演空城计,吓退日本军队;更不是小女人,随丈夫领军辗转全国,南平倭寇,北拒蒙古,一个小女人焉能吃得消

王氏贤惠、刚毅、聪明,更有自己的自尊心,在丈夫的无情荒唐中,最后休掉民族英雄的丈夫,离婚归家,说明她真正是“敢恨敢爱”!

网络配图

有一首明曲《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体现了明朝女人的敢爱敢恨,曲词开始,从一位妻子的角度,描写一对年轻夫妻的甜蜜生活,可是好景不长,丈夫有了外遇,心有旁骛,让妻子独守空房,男人却在外面鱼水狂欢,妻子蒙受奇耻大辱,不禁怒火中生,这位女性没有选择沉默,也没有哑忍,更没有逆来顺受,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维护妻子的尊严和权利。

这首明曲,就像王氏的写照,她爱得如痴如醉,恨得又痛快淋漓。王氏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爱情……所有的一切,都投给了戚继光,但是,丈夫的负心和绝情,让她生不如死,她的头发白了,身子弱了,但她一息尚存,就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可以想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太太,饱受婚姻摧残,红颜褪尽,病痛缠身,她挣扎着,冲出死亡的婚姻,不惜离婚来护卫自己的尊严,当年,她面对成千上万的日本人,也要护卫自己的尊严;如今,面对戚继光——这位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她依旧是那么自尊自爱!

戚继光,直到今天,依旧铭刻在千古忠烈的史册上,五百年过去了,他仍是民族英雄!

王氏呢,她也留给历史四个字——敢爱敢恨……


戚继光夫人的闺名已经不可考,只有《戚少保年谱耆编》记载:“戚继光 13 岁定亲, 18 岁娶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王氏 ”,所以她只留下了戚王氏这个名字,因为她后来离开了戚继光,我就称呼她为王夫人吧。

  王夫人的出身应不低,有明一代能称呼为将军的人至少是从五品以上的了,而戚继光17岁担任世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为正四品,父亲戚景通最高到正二品(山东总督备倭),按照当时门当户对原则,理论上王夫人父亲的官职最少应超过四品,可谓是官宦出身了。补充一点,王夫人父亲的资料没查到,至少是我没查到,《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倒说过他官居总兵,但可能会与历史有所差距。

  王夫人将门虎女,野史上说她“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

。这里摘录一个小故事,也是野史上的,正史无记载,说戚继光率部抗击日本倭寇,台州一战,王氏与“戚家军”的家眷亲属居新河所城,守军很少,大批日军远程突袭,包围了小小的新河城,城内人人万分惊恐,因为城外的日本人太多太多了,情势危急之下,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城外日军,抬头一看,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中人。倭寇匪首以为戚家军的主力部队在城中,立刻吓得扭头后撤,王氏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空城计”,活生生地吓退了日本人。实乃大将之才也!

  另外王夫人也很镇的住戚继光,网上流传了好几个段子,据说他的老婆实在太凶,闹得他实在受不了,一气之下从家里搬出来,住进了军营里,部下觉得他又窝囊,又可怜,纷纷煽动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嚣张,还敢欺负你,我们大家穿好盔甲,备齐刀剑,在营里等着,你把她叫进来,乱刀砍死,也就一了百了了。戚继光估计是受尽了委屈,于是一气之下一跺脚:就这么干!砍死她!约定的日子到了,手下全副武装,埋伏在营内,戚继光则派人去请自己的老婆进营。老婆大人如约前来,她进入营房,看着周围手持刀剑的士兵,毫不畏惧,还大声喝问戚继光:“找我来有什么事?”,在位凶悍的老婆面前,戚继光没有示弱,他霍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刚刚整队完毕,特请夫人前来阅兵!”等等等等,但都是流传做不得真。

  不过史料中确有记载张夫人强悍的事情,《孟诸戚公墓志铭》里说“一品鸷而张,先后有子皆不禄,少保阴纳陈姬,举祚国、安国、报国,沈姬举昌国,杨姬举辅国。御人露诸姬多子状,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少保衷甲入寝门,号挑而愬祖祢,乃大恸。一品亦弃刃抱头痛哭,乃携安国子之。

” 

上文的“一品”就是指王夫人,“鸷而张”直译就是凶猛而且嚣张,全文的意思就是王夫人这个人很品格很硬,但不幸的是她所产下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于是戚继光背着夫人偷偷的纳了陈姓、沈姓、杨姓三个小妾一共生了5个儿子。本来夫人不知道一直相安无事,那晓得有人不慎漏了口风,被王夫人知道了,大白天的顺手拿了把刀,要找戚继光算账。听到这个消息的戚继光在衣服里面穿好铠甲后就去到王夫人的卧室里去找她,一见面就嚎嚎大哭说无孝有三,无子为大,没有儿子的压力太大了。王夫人见状也心软了,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儿子可是血脉的继承啊,想起自己早死的孩子,她把刀扔了后也嚎嚎大哭起来,后来从妾生的儿子里过继了一个作为自己的儿子来养,事情才平息下来。这里我要说个事,所谓三妻四妾,虽然都是女人但地位是完全不一样的,妾生的孩子尤其是儿子,正妻是有权利拿过来的养的,而且孩子要喊正妻为母,喊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姨娘。及使都是妻子,平妻与正妻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名门世家嫁女都要做正妻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我要指正《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个错误,《明朝那些事儿》在说这件事的时候说的是戚继光不带任何盔甲,套着一件便装就去见夫人了,这是不对的。《孟诸戚公墓志铭》里明确指出了当时戚继光是“衷甲”也就是在衣服里面穿铠甲的意思,所以他是带甲去的,不是没穿甲。估计他也知道如果不能安抚住王夫人,他真有可能被她砍成重伤。由此可见,王夫人还这是个强悍、有性格、敢爱并且敢恨的女人。

  但可惜的是王夫人最终还是没能和戚继光白头到老。在她过继的儿子戚安国死后,王夫人带着财物,离开了戚继光。具体那一年离开的史书上无记载,但我推算了下,戚继光是37岁纳的陈氏也就是戚安国的生母,戚安国还有个哥哥,按最短的算一年得一个儿子吧,38或39岁得的戚安国,而对于戚安国的死亡时间有两种说法,一幼年夭折,二成婚后死亡。如果是幼年夭折,那么王夫人也就是在戚继光40-45岁左右离开的,如果是婚后死亡,按照资料戚安国的妻子19岁守寡,那么也就是在戚继光56岁的时候离开。戚继光是1585年开始落入人生的最低谷,也就是57岁左右,个人觉得按照王夫人的性格不会在丈夫最落魄的时候离开,那么她离开戚继光的时间应是在他40-45岁最辉煌的时候。如果是这样,不得不佩服王夫人的勇气和决心,也符合了她在我心中那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这么一个英姿飒爽的形象。

  王夫人回到王家后还发生了什么,正史与野史上都无记载,她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