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文阅读

 貍9epm1gnc6ooi 2021-04-13

浅论视频侦查技术的实战应用

苟海怡

蔚县公安局视频侦查实验室

    要:

近年来警用视频侦查技战术体系不断完善, 从实战角度审视视频侦查技术, 总结视频侦查工作的部分特点和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 运用初始点、时间校正、踏查等视频侦查概念, 使视频侦查技战法更贴合于警务实战。

1 引言

警用视频侦查技术经过多年发展, 理论体系日渐完善。本文意在根据以往的实战经验, 查漏补缺, 归纳各种实用小技巧, 将已有的视频侦查理论与视频侦查实战更紧密的结合起来。消除理论与实战之间的间隔, 以期达到研判决策更科学, 侦察战法更合理, 工作效率更高效的目的。

2 视频侦查工作的原则与特征

2.1 视频侦查工作的原则

以人为主、科技为辅、精确研判、大胆假设、严谨求证、实地踏查。

2.2 视频侦查工作的特征

2.2.1 散失性

在侦查工作中, 公安机关无论有多快的响应速度, 侦查工作的开展总是要滞后于案件的开始, 这是不可逾越的时空法则。随着时间的推移, 案件线索会逐渐磨灭。从当前视频设备状况来看, 公建监控系统视频信息留存时间一般在一个月以上;民用监控视频信息留存时间为几天, 极少数可留存至一个月以上;公司企业监控视频信息留存时间多数为几十天, 少数只能留存几天。据此可知, 视频信息一般在案发后一天内就开始消失, 3天达到消失速度的峰值, 至第7日只有少量视频资料可用, 至第30日, 有价值的视频信息极少。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行动迅速, 尽量在案发后3天内采集到尽可能多的有价值视频资料。超过3天后, 获取有价值的视频信息将会越来越难。

2.2.2 不完善性

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飞速发展, 各地以各种形式建设了大量的视频监控系统, 有的还建设有电子围栏、wifi探针等高科技系统, 网织的越来越密。但是实践告诉我们:空间节点永远无法穷尽, 系统设备也不会永远完全无损。投入再多的物力, 安装再多的设备, 也总会在案件侦查中发现未掌控的区域。而且最有价值的事件往往会发生在监控系统里恰好失效的时空节点上 (墨菲定律) , 记录下的事件往往不处于镜头的最佳效果范围之内。因此, 我们在完善监控网络的同时, 要高度重视民用监控的补充作用, 并且尽可能多的整合民用监控系统资源。

3 视频侦查的一般流程

视频侦查工作一般流程大致如下:受理案件—获得初始点—取得要素—依据时空节点研判、踏查—取得战果。

3.1 获得初始点

在视频侦查工作中, 首要的一项工作是获得初始点。初始点是指在案件发展过程中, 某一个确定正确的时空节点。初始点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特征。初始点的意义在于它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参考标准。初始点的获取渠道有当事人陈述、设备记录或侦察员分析判断。如果初始点信息出现较大的偏差, 那么以后的每一步工作都会因之继发错误, 并且会出现递增效应而将错误不断放大, 直至侦察工作崩溃。对于新接案件, 除非线索指向特别清晰明确的个例, 多数案件案发后初始信息的正确性需要侦察员进行甄别判断。尽快确定案件的初始点, 对于视频侦查工作意义重大。初始点信息不必求全责备以致延误战机, 主要元素确定无误即可:即时间、地点和对象特征。

在确定初始点对象特征时, 首先要确定研判对象的正确性, 一般根据当事人描述或约请当事人辨认确定。但有时当事人并未看到嫌疑人或车辆, 或者出现了主观臆断、记忆错误, 可根据以下几点认定研判对象:

首先是对象出现的时间、地点、行为、特征与已知信息高度符合。

其次是对象行为异于环境。主要包括出入场景的时间异常、行为异常、伴随物品异常。

再次是经过多个时间、空间节点碰撞, 从中筛选出初始点。比如根据时空顺序, 某人或某车依次出现在各个时空节点。

3.2 取得要素

常见的视频侦查工作对象一般有车辆、人员、物品等, 其要素主要包括:车牌、型号、颜色、人员性别、年龄、关系以及其他特征。现将各项分述如下:

关于车辆首先要获取车型和牌照信息, 在无法确定车型的情况下可利用车型库工具研判车型。如车型库无法判定或偏差较大, 可利用各种购车软件或搜索引擎进行人工对比判断。在对比车辆型号时要从车标特征、进气格栅形状和数量、车灯形状、侧窗沿形状、门把手、车顶花纹、尾灯制式、高位刹车灯等不易改装的部位进行判断, 并注意同款车的不同版本。切勿从前后保险杠、边框、边条、轮毂、尾翼、尾鳍等易改装部位进行判定。

车辆牌照信息可通过卡口抓拍或监控视频中获取。如影像模糊, 可通过车牌字型库对比大致确定属地汉字和数字, 利用车辆查询工具排查检出。如特别模糊, 可尝试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模糊变清晰处理。如仍不能辨识, 可通过判断车辆的行驶轨迹, 利用高速收费或停车场收费等系统, 根据时间、车型进行筛查。获取的牌照信息必需经过机动车管理系统查验, 判断是否假牌、套牌。

人员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衣着、职业、面容、肤色、发色、发型、所持物品、交通工具、同行关系、肢体特征等。

在估算身高时, 可选取旁边的参照物大致估算。如需取得精确身高, 可在同一视角画面里划取平行线在参照物上测量。如无参照物或需秘密获取, 可派员前往原地进行比较。在低照度条件下, 可根据烟头火星位置、手电筒位置、衣服反光条位置进行估算。

同行关系包括两种:有意同行和无意同行。有意同行是指事先约好, 有意识的共同前往某地的同行关系。无意同行即无约定的巧合同行。有意同行关系的研判意义在于判断当事人数和事件性质, 并为后续视频侦察工作提供多方面的辅助。无意同行关系更多应用于对当事人的行踪判定, 当研判目标消失在视野内时利用其与前后路人、车辆的位置关系判定行踪、找回视线。无意同行关系不代表同行人之间一定不认识, 所以对于发生在熟人之间的无意同行关系的研判也有利于侦察员获取研判目标的身份信息。同时不应将有无互动或距离远近作为同行关系判定的唯一标准, 有时同伙之间也会刻意拉开距离, 但会以近似的轨迹和举止先后出入于某一区域并最终交集。

关于职业的判断, 应以生活规律、出入场所、携带物品、个人气质、体态特征和衣着特征来综合判断, 不应单纯以某一项来判定。比如穿反光背心的不一定是清洁工, 背书包的人未必一定是学生。

关于颜色的判断, 高照度情况下近景颜色易判定, 而远景颜色受大气通透度和周边颜色对比渲染影响易产生偏差。低照度情况下或夜晚灯光照射条件下, 白平衡会产生畸变、灯光渲染严重, 对颜色的判定极易产生偏差。此时可进行颜色对比实验:在同等光线条件下利用标准色板或颜色相近的物品进行对比, 确定真实颜色。肢体特征判断除了显而易见的外部特征, 还应注意对象的肢体动作习惯。

3.3 按照时空节点研判、踏查

在取得要素之后, 可从初始点开始对案件展开既往与未来两个方向的研判工作。研判的直接目的有三点:获得研判对象的真实信息、获得研判对象的行踪去向、利用视频布控。要达到上述目的有以下常用手段:视频跟踪、视频检索、影像处理、信息系统查询、案件踏查、视频布控。

3.3.1 对人的研判要点

确定研判目标后, 要通过视频反复检看对象行为细节, 运用视频跟踪、检索和有损影像处理等手段, 明确以下几点:

目标做了什么, 出入了哪里, 和哪些人、物、事产生过交集。

目标是否有反侦察行为, 主要依据有是否人车分离, 车辆是否遮挡掩饰, 面部是否有遮挡, 是否有意躲避监控, 是否以强光照射监控探头, 是否有换衣、换人行为, 是否有前科嫌疑。

目标至早和至迟出现的时间地点是哪里, 据此推断其工作、生活圈。

对于行人目标的研判一直是视频侦查工作的难点, 因为行人在视频中目标较小, 大街小巷均能步行通过, 特征不如车辆清晰, 有的卡口系统对行人不起作用, 行人行为轨迹往往不处于视频画面中心, 极易发生混淆和丢失。在夜晚阴影干扰下, 更难在视频中跟踪研判其行动。在影像技术不能提供有力支持的情况下, 侦查员只有通过反复看视频、采用放大与缩小图像相结合, 远看与近看相结合, 正色与反色相结合, 慢放与常速播放相结合的办法研究行为细节, 同时大量调取周边民用视频资源以期有所发现。但是对行人目标的研判也有其有利的一面:首先相对于车辆内部的隐蔽性来讲, 行人目标可以直接看到面貌特征。其次行人受步行速度限制, 短时间内活动区域往往不大, 更易掌控。

3.3.2 对车辆的研判

在确定研判车辆后, 可利用卡口查询、视频跟踪的方法进行研判, 获取其行踪和方位。对于无牌照或者不易辨识的车辆, 在视频跟踪的过程中容易与其他相似车辆混淆而失去视线。此时要注意抓住车辆特征, 主要有以下几点:车辆的检验标志特征、ETC设备位置、前挡风可见的挂件摆件、后挡风可见的车内物品、高位刹车灯、车损痕迹、车身贴纸图案、车顶污迹或花纹。其中车辆的检验标志特征尤为重要。一般车辆在前挡风左上角贴有验车标、保险标、出厂合格证标识。根据年份不同, 标识颜色也不同。通过验车标和保险标、合格证标的位置关系、颜色、数量, 基本可以锁定车辆。在大角度俯拍、侧拍的影像资料里, 往往看不到车牌信息, 可根据车顶部特征对车辆进行锁定。面包车、货车车顶板普遍存在竖条纹路, 可根据纹路的数目和位置锁定车辆特征。其它家用轿车可根据顶部行李架特征或车顶、天窗、前机器盖、后行李箱盖等部位存在的污迹形状、外壳损坏情况进行精确锁定。

3.3.3 视频布控

有时我们在侦察过程中获取的信息量很少, 有可能只知道车辆颜色、型号、假牌照中的一项, 以至于工作陷入停滞。在这时可以考虑使用视频布控。可以在卡口系统或视频侦察系统内输入其号牌、颜色任意一项特征, 并且根据其出行、作案规律预估其可能出现的时间区间。在此时间区间内守株待兔。对疑似目标逐一排查, 发现目标后及时利用视频侦察系统进行判定和跟踪, 同时利用对讲机或车载指挥系统对前方侦察员进行视频引导, 以期获得战果。

3.3.4 案件侦查

视频侦查工作, 从来都不是坐在室内研究录像, 从案件侦办开始就应该展开踏查工作, 踏查的目的有四点:

(1) 寻找沿线有价值视频资源。

(2) 对空间方位进行进一步了解, 对实验室研判印象进行修正补充, 解释在实验室里产生的疑问。

(3) 在只有踏查才能进行有效侦察的闭合半径内, 探查区域结构, 寻找消失的研判对象。

(4) 结合案情走访周边群众摸排线索。

按照我们的调查分析, 以我国中等城市为例:居民在本城市内生活工作五年以上的, 其对整个城市地貌结构记忆分辨率大于三百米, 对工作生活区域记忆分辨率大于三十米, 室内记忆分辨率大于一米。这表明人们即使在某区域生活了很久, 也只是对地形地貌存在粗放的记忆, 并且这种记忆精度以工作、生活区域为圆心向外不断衰减。所以侦察员面对自认为熟悉的城市, 在视频侦查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踏查、细心观察, 发现没注意到的城市构成细节。在前线与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 是视频侦查工作应有的的常态之一。

在侦查过程中, 侦察员要采取步行与驾车相结合的方式, 沿着案件发展的空间节点逐一巡视, 根据案情需要了解周边环境, 走访周边群众, 查找周边监控资源。对于较大的场景可利用望远镜进行观察, 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3.3.5 社会视频资源的调取

一般来说公司企业监控设备性能优异, 且有专人维护, 但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 很少能够兼顾到邻近区域, 而且调取手续繁琐, 对侦察工作的帮助有局限性。商铺、饭店、住宅等私人安装的监控相对性能落后但数量巨大, 视野指向各异, 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意外效果。

民用监控设备状况参差不齐, 规格形制各异, 在调取资源时常见问题有:设备肮脏不堪;少数监控设备不同时兼容或者USB接口损坏;没有配备监视器或监视器效果极差;管理者忘记密码;探头实际指向区域与标注区域不符;没有配备鼠标键盘。所以侦察员在工作中需常备U盘、便携式监视器、鼠标键盘、移动硬盘和清洁工具。应注意记录踏查过的民用监控的用户名和密码, 以备日后使用。同时应注意总结用户名密码的设置习惯, 当管理员忘记密码时, 可在设备容错锁定次数范围内进行尝试。对于一般的佐证性节点, 可采取就地查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对于重要的证据性视频信息, 或难以快速研判完毕的视频资料, 应拷贝带回视频实验室进行详细分析, 并及时标注采集地点。

3.3.6 视野找回

对于失去视野的研判对象, 可利用划取闭合包围圈的方法尝试找回视野。对于无法划取闭合包围圈的情况, 可采取蛙跳战术大胆挑选目标可能出现的远方节点进行查找。当几个方向的节点均未寻获时, 应对未曾查找过的扇面由近及远进行踏查, 尝试找回。

3.3.7 时间管理

视频侦查工作的实质就是利用视频的时空信息协助破获案件, 时间信息在其中极其重要。视频侦查工作的时间管理主要有时间校正和时间记录两个方面。

时间校正:大部分的监控设备时间都与本时区标准时间存在误差, 在调取视频资料时需按照标准时间对月份、日期、时分秒信息进行校正, 精确到秒, 并进行标注说明。同时应注意对全体侦察员的计时工具和电脑设备时间进行统一校正。

时间记录:在视频研判过程中, 要持续记录研判得出的各个时空事件节点的准确信息, 同时要学会估算目标在两个空间节点之间通过所需的时长。一般来讲, 步行时速至高不超过5公里;自行车时速不超过30公里;机动车在城区外道路行驶速度一般较稳定, 在城区内道路行驶时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深夜时城区内道路车流稀少, 有可能会出现飙车现象达到百公里以上的高时速。在车流高峰拥堵时也有可能速度极低。在计算通过时间时, 应结合实时情况判断车速, 按照空间节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大约的通行时长, 再分别加减一个修正参数得到通过时间的绝对涵盖范围。修正参数一般为从零公里开始, 城区外公路距离每增加2公里, 通过时间分别加减1分钟;城区内道路距离每增加1公里, 通过时间分别加减2分钟。

3.3.8 视频侦查与各种信息系统和高科技安防系统的结合运用

对视频侦察中涉及到的车辆、人员、物品信息,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网上信息系统配合进行研判。在充分利用各类公安信息资源库的同时, 应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公共资源信息库。可能用到的系统有:求职类网站信息、工商类主页信息、购物网站信息、二手交易信息、聊天软件关联信息等。

对于建设有电子围栏、WIFI探针的地区, 应将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与高科技安防体系产生的数据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排他、碰撞等手段, 综合分析研判。

3.4 取得战果

在经过一系列的的视频侦查工作并取得了大量的案件线索信息后, 就可以进一步开展布控抓捕等工作。在视频侦察部门参与的抓捕行动中,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4.1 视频的指挥调度

对于移动的目标, 指挥调度组采取视频追踪的战法, 在及时告知前方目标最新位置和行进方向的同时, 要随时预判目标下一步可能的行动方向, 为我方部署调整预留足够的时间。同时要注意目标外部特征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通报。

对于相对静止的目标, 调度组应及时引导寻找目标。同时注意抓捕现场和外围的情况变化, 及时指挥应变。

3.4.2 视频的设伏控制

对于有规律的犯罪活动或发案高危区域, 可采取视频设伏的方式争取战果。侦察员要避免死看死守的疲劳战术, 应通过分析犯罪活动发生的规律, 预测目标出现的高危日期和时段, 集中精力在高危时段内守候进行高效打击。应提前制定好行动方案, 前线与后方紧密配合, 以期取得战果。

4 概念误区及展望

4.1 对于视频侦查设备的两个误区

4.1.1 视频侦查设备完全信赖, 无需人力研判

目前的主流视频侦查系统, 在当下以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都不能称之为可以完全信赖, 因为它尚不能替代人的作用, 可靠性有待提高。视频侦查设备在光照条件、白平衡和社会学方面的缺陷, 决定了它在视频侦查工作中应始终处于辅助地位。对于高照度条件下的影像资料, 白平衡一般也趋于正常, 视频侦察系统自动研判结果表现较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很大部分案件场景处于低照度、白平衡严重畸变或者拍摄角度不理想的环境中。机器在不能正确调整白平衡和亮度的情况下, 会发生研判错误。比如将红辨别为黑、棕, 将白辨别成蓝、绿, 将阴影或物品辨别为人。因此除了特征指向特别明确、视频质量很高的情况之外, 视频侦察系统处理出来的数据是不可以完全信任的, 需要人工进行复检。所以现阶段视频侦查工作, 还应以人为主, 机器为辅。经过实战锻炼, 蔚县公安局视频侦查实验室的视频侦察员在八倍速播放视频文件的情况下, 肉眼判断车辆人员信息的准确率接近百分之百, 在十六倍速度下研判准确率接近六成。一小时的视频信息用八倍速来播放, 人工研判完毕大约需要七分钟, 目前主流的视频侦察软件从下载视频预处理到研判完毕, 在配备高性能硬件设备的条件下至少需要十分钟, 准确率尚不敢言百分之百。同时在犯罪行为学和犯罪心理学的分析研判方面, 机器尚不具备相关功能。

4.1.2 视频侦查技术等于迅速破案

对于某些指向明确、线索有利的案件, 利用视频侦查技术确实可以实现快速反应、快速研判、快速破获, 但是快速破案绝不应该成为视频侦查工作一味追求的目标。对于大多数案件来说, 还是要从基础的研判工作做起, 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步研判分析, 才能使高效侦察更具现实意义。一味追求科技成就感而加速侦办案件, 往往导致基础不牢固、求证不严谨, 只会欲速而不达, 反而贻误战机。

4.2 对于视频侦查工作的两点展望

(1) 区块链和物联网概念已经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科技的一角, 未来警用科技技术势必深浸其中。视频侦查技术在将来也必然会融入更高级技术系统中, 成为其构成的一部分。从现阶段看, 我们的警务信息技术, 还处在构建中心数据库、分布式搜索应用的最初级应用阶段。如何借鉴区块链和物联网等高技术思维理念来开拓思路、探索警务工作的新方法, 学习借鉴商业营销产业信息处理体系的先进经验, 构造以个体数字化、没有信息壁垒的新警务科技模式和产品, 实现跨越式发展, 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2) 可否在视频侦察系统的研发过程中, 增加点追踪技术。可以追踪任意指定点目标, 追踪指定的汽车尾灯驶去轨迹, 并溯回前灯驶来轨迹, 经过计算给出车辆或行人在视野极远端停止、转弯、驶入位置的判定意见。

5 结束语

视频侦查工作是现阶段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有力打击犯罪行为的同时, 也极大的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硬件建设往往是视频侦查体系中最容易做好的工作, 而视频侦察软实力的提升却是最难的一部分。不断的用侦察实践来反证理论知识, 学习更高新的前沿技术, 拓展思路, 根据本辖区社会治安特点形成独居特色的技战法, 是提高视频侦查能力、充分发挥硬件功效最有效的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