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建砖厂如何选择隧道窑?

 砖瓦界 2021-04-13



隧道窑的选型是现代化砖厂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环节,选型合适,投资少,达产快,产品质量稳定,资金回收快;反之,投资大,长时间无法达产,产品不达标,资金回收困难,甚至出现严重亏损。在隧道窑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成功的典型很多,但反面例子也比比皆是,甚至有个别投资者被债务所逼,万般无奈选择了自杀了断。

选择什么样的隧道窑对投资者来说确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关键举措,什么样的隧道窑最好?砖瓦行业内的专家众说纷纭,也没有定论,有人说大断面的好,有人说小断面的好,导致投资者无所适从。有人为了推荐自己的窑炉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推荐有关的窑炉,在报刊和网络上写文章,对自己有利的就极力鼓吹,投资少见效快、三个月达产、日产多少多少万等等,刻意贬损其他窑炉,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混淆视听的作用。下面结合多年的经验讨论一下各种隧道窑的优缺点,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选择渠道。

    一、拱顶窑将逐步被平顶窑取代

拱顶窑将逐步被平顶窑取代,这是发展趋势。从结构上说拱顶窑其安全性要比平顶窑差的多,因为平顶窑所有的重量只是通过垂直重力压在窑墙上,对窑墙没有侧蹬力;而拱顶窑其窑顶重量以垂直重力和侧蹬力两种力作用在窑墙上,尤其是微拱窑,其拱高(矢高或玄高)越小,窑顶对两侧的蹬力越大。为了抵消这个侧蹬力不得不加厚窑墙或增加加固柱,以防窑墙裂纹或倒塌。

拱顶窑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因为坯垛中间加高的部分码坯机无法编组。有人采取了半机械化的办法,就是起拱线以下部分用码坯机码好,上边加高部分再用人工码,这样能解决大部分劳动力。

有人为了解决拱顶窑的机械化码坯问题,把窑顶起拱部分用耐火材料分段挡住(挡火板),一般一个车位挡一道,但这样会浪费很大一部分热量,而且挡火板一旦损坏更换非常麻烦,这也只能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看还是平吊顶安全性能好。


    
   二、大断面隧道窑是砖瓦行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行业内的习惯我们暂时把3.6-4.6米隧道窑称为中断面,6.9米以上称为大断面,3.6米以下的称为小断面。

隧道窑断面越大,其高宽比越小,所以其上下温差越小,产品质量越稳定。国内大断面隧道窑一般设计长度140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80米,这样焙烧时间长,产品强度高,尤其适宜烧制高档产品。因此我国要想提高砖瓦产品质量,必须立足发展大断面隧道窑。美国的砖瓦行业大部分隧道窑都是9.5米断面的。

但近几年大断面隧道窑发展速度很慢,主要原因是投资较大,达产困难。有的专家甚至因此全盘否定了大断面隧道窑,很多投资者对大断面隧道窑也是望而却步。实际上造成这种局面既不能完全怪罪持反对意见的专家,也不能埋怨投资者。

目前我们建材行业虽然一再提高烧结砖的国标标准,但现场执行却很困难,我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还是非常低的,有些地区甚至是粗制滥造,缺乏监管。这种现状部分原因是我们建筑业急于事功、不求质量,另外跟我国的建筑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砖墙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抹墙皮的。再好的烧结砖被墙皮盖住了也看不见,有些业主住了几十年房子甚至没见过砌墙用的什么砖,也绝少有人去关心这个问题,所以开发商、建筑商也就觉的用什么砖都是无所谓的。这样砖厂就没有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高质量不仅增加了生产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在我们砖瓦行业对产品质量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砖厂来说,只要能卖掉就是好产品。因此大断面隧道窑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这也为我们发展大断面隧道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大断面隧道窑发展缓慢,设计部门应该难辞其咎。小断面隧道窑很多优点都是在几十年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出来的,但大断面隧道窑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就没有多少创新,除了窑的长度、码坯高度有所变化外,其他方面基本没变。

大断面隧道窑的高产、节能理念是好的,但我们在具体设计时却一直没体现出它的优势,从这二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大断面隧道窑达产困难,超产更难,而小断面隧道窑轻而易举的就能达产,超产也很容易。大断面隧道窑节能的优势也没有体现出来,目前大部分热值都在400大卡以上,而小断面隧道窑热值超过400大卡的很少见,大部分在300-400大卡之间。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大断面隧道窑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发展大断面隧道窑任重而道远,需要业界同仁共同努力,将其高产、节能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如果6.9米隧道窑年产量能突破9000万块,热值能控制在360大卡左右,我想推广难度就不会那么大,普及也就很容易了。 

    三、小断面隧道窑是过渡窑型

小断面隧道窑造价低、设计单产高、达产速度快,所以在我们行业内得到大量推广。以3.6米为例,设计单产能达到4000-5000万块,每米断面年产量达到1100-1400万块,相比大断面隧道窑断面产量能提高25-60%,因此有些专业设计单位现在也很不情愿的从设计大断面而转入小断面隧道窑的设计。这种不情愿是一种被动式的无奈,是市场杠杆作用的结果,因为这么多年实践证明了小断面隧道窑的优势。建材市场的低质量也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小断面隧道窑的发展。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两条3.6米隧道窑一定比一条6.9米的投资高,而且占地大,窑炉运转设备和通风设备多,生产过程中电费、维修费都要比一条6.9米的高很多,但几乎绝大多数投资者选择了两条3.6米,而不选择一条6.9米。我想投入产出比这个参数是投资者选择小断面隧道窑的主要依据。

但小断面隧道窑不论怎样发展都只能算是一种过渡窑型,投资者对小断面隧道窑的选择只能是一种无奈的举措,只要大断面隧道窑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小断面隧道窑就将被淘汰。

近年来小断面隧道窑的发展有点鱼目混珠的乱象,很多小的窑炉公司以低造价高产出为幌子,建造了大量质量低劣的隧道窑。不仅产量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且能耗高、产品质量差,窑炉本身安全也没有保障。这也是投资者片面追求低投入高产出带来的恶果。

    四、直烘式隧道窑需要改进

直烘式隧道窑(烘烧一体窑)设计理念是好的,从烘干到焙烧直进直出,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设备,节省了土地。但整条窑只有一台风机,使干燥窑整段全部处于负压状态,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坯垛中下部干燥不好,尤其冬季最为明显,轻者裂纹,严重者倒坯。干燥窑的操作原则为:低温,大风量,微正压。微正压的目的是解决干燥的均匀度,即只有在干燥窑后半部分形成微正压才能使整个坯垛干燥均匀。焙烧窑的前段因为处在较大的负压状态,而干燥窑的后半部分要求处在微正压状态,把干燥窑和焙烧窑简单的联系在一起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的。有人在干燥段和焙烧段的交界处增加了风机,这样能明显改善干燥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直烘式隧道窑太短就会造成产品欠烧,有的直烘隧道窑产品刚进入高温带没经过保温就直接进入了冷却带,造成产品哑音,有的成品砖黑心严重,表面只烧透了3-5毫米,中间根本没有烧透,如果用塑性差的煤矸石或页岩做原料,这种砖见水就粉化,根本没有强度。

直烘式隧道窑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改进,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来很可能被列入淘汰产品的行列。

    五、移动式隧道窑需要继续探索

    移动式隧道窑是近几年刚刚发展成型的一种新窑型。因为其不用窑车及窑炉运转设备而节省了部分投资,所以对一些中小企业很有吸引力。但移动式隧道窑还有几个问题,需要在探索中逐步解决:1、窑炉需要直径80-120米的圆形场地,中间大部分场地不能利用,浪费了土地;2、集中排烟和集中脱硫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3、因为窑炉每天都在不停的移动,所以对其强度和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整体寿命与固定式隧道窑还是不能比的,需要继续探索改进。


您现在看到的是:

 中国砖瓦界最具权威影响力的发布平台

一个让品牌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的平台

----《砖瓦界》及《砖瓦界推广发布平台》

《砖瓦界》致力于打造砖瓦行业知识信息航母超市平台,砖心专业真诚为您服务。您有什么项目、问题,可以和我们提出来;有招聘、求职、砖厂转让、求购、转让二手设备等都可以告诉我们,我们给你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