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才是健身行业真正的弱势群体?

 BonGym 2021-04-13


大家有没有感觉,虽然咱们健身行业一直倡导诚信经营,重视用户体验,但现实健身房里逼单跑路、猥亵殴打、侵害用户利益的新闻隔三岔五就要出现一回。

就在前不久,新闻里还接连爆出教练要求会员贷款买私教课,还一买就是二三十万。


而在网上随手一搜,同病相怜的案例还有不少,大多都是在教练的劝说之下,购买了金额大大超出自身承受力的私教课。

多善良的人啊,就为了满足教练完成业绩的的愿望,不惜让自己背负巨额债务,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亲如手足也不过如此吧。


顾客买不买私教课应该是自己的自由,更别说根本就没有经济实力的人,却还要被霸王硬上弓,当成教练的提款机。


而在健身房被围着场开或是买了课之后就不闻不问的经历,相信不少用户也心有余悸。

很多人指责健身教练文化水平低三观不正所以胡作非为,不排除部分人品有问题。但如果伤害用户体验的事情屡禁不止,那是不是有可能,也许商业模式本身,就不支持教练做好服务呢?

我也跟很多教练聊过,他们并不是只想盯着用户的口袋,但迫于业绩考核的压力,如果完不成销售业绩,不仅赚不到钱,还要被倒扣工资。

不是我老想站你旁边叨逼叨啊,是主管在后面盯着啊,不来场开你我就要失业啊。

不是我卖了课之后不给你上课啊,是我真的要不断开发新客人啊,如果花时间帮你上课,消耗的是我做业绩的时间啊。

还有人跟我说,你以为我们只让用户贷款买课吗?月底业绩完不成,很多教练自己咔咔地刷信用卡填坑啊。

用户被我惹毛了,大不了给这家场馆差评,也骂不到教练头上。哪怕投诉我了,老板也不会处理我,因为这就是他们要求的,即使把我开除了,换个场馆换个城市我还能继续干。

所以想骂随便骂,我恨不得加入你们一起骂。

健身房把用户当韭菜,也不把教练当自己人啊。动不动就欠薪不发,也没有什么劳动保障,甚至正式合同都没有,一些场馆倒闭之前还在催促我们卖课促销,结果一夜之间老板跑了,自己好几个月的工资提成也没有了着落。

有句话说的好,流窜式的心态必然带来流窜式的服务态度,用户就会有撺稀式的服务体验。

这不能简单归结于人品问题,还关于健身教练的生存问题。

很多教练对于场馆并没有归属感,这其中当然有企业文化的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健身房并没有给到他们职业的安全感。

职业安全感来源并不复杂,一是钱,二是职业保障。

钱不到位,保障不到位,还要求教练时时刻刻为用户体验和企业名誉着想,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比如海底捞的员工为什么那么卖力的对用户提供服务,甚至热情的让人害怕?也是因为公司要求啊,哪怕服务员内心清楚老板你就是在洗脑,很多日常的规范很傻雕,但看在钱和待遇的面子上,一切都能忍。

同理,想要教练对用户负责,场馆首先要对教练负起责任。

其实如果健身房能给教练签完备的劳动合同,交纳五险一金,然后不天天死逼业绩,让他们能够有更宽松的成长空间。教练也许慢慢就会明白,只有公司壮大赚钱了,他们的日子才会更好过,自然也就和公司站在一条战壕里了。

道理似乎并不复杂,但健身房为什么就是不肯这么干呢?

因为成本太高了。

器械、装修、房租、水电,已经干进去不少钱。还要给教练销提课提,比如私教费,这理论上都属于负债,也就是用户的预付款,但你不能跟教练拖延销售提成啊。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用户说我为什么退私教不能退全额啊,很多时候不是健身房老板恶意克扣,是真的已经有一部分钱都发给教练了,而那个教练也许早就离职了,客人你还要我承担全额退款,老板找谁说理去?

没五险一金的时候,场馆的人力成本都快接近一半了,再加上这块支出,简直天文数字,很多原本资不抵债的健身房怕不是当场就要嗝屁。

教练你们不用上课了,直接上坟吧。


健身房不知道给教练职业安全感的重要性吗?难道他们不怕教练离职吗?

怕,比谁都怕。

而且一个教练不爽离职了,他几乎所有的客户都会流失。

怎么办呢?

但老板掐指一算,教练离职是有概率的,但要是给所有人缴纳社保的成本增加是百分百的,四舍五入还是不交了吧。

除了金钱成本,老板们还要计算个时间成本。

比如不逼教练做业绩,总有人要扛下所有,这个时候就得考验老板自己了,搞流量搞品牌,都要从头开始干起。

特喵的逼自己太累,还不如逼教练吧。

而且很多老板还发现,给教练们创造宽松的环境,他们也并不一定领情,该抱怨还是抱怨,该走还是会走。

毕竟开健身房不是做慈善,控制好成本还有赚钱的可能。成本高了一旦现金流又出问题,倒闭了怎么办。

用户可以换个场馆锻炼,教练可以换个场馆上班,我又不能换个场馆当老板啊喂!


此外,天下没有便宜的午餐,场馆的运营成本增加了,势必还是会转嫁到用户身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比如AB两家健身房硬件设施地段都差不多,A给教练五险一金、带薪休假、培训免费,还高于市场平均底薪,代价是年卡比B健身房贵1000,课时费高200。

肯定有人会因为更好的服务而接受A,但究竟数量有多少就得打个问号。

现实可能是,大家口头上支持你做好服务管理升级,真要买单的时候身体就很诚实的坐到优惠那方去了。

我身边就经常有活生生的案例,老有人说现在健身房教练恶形恶状的不敢找,问我有没有靠谱教练推荐贵一点没关系。

我说OK啊,价格千儿八百一节课行不行。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了下文。

大家都是口嫌体正直,又想要更好的服务,但又不想多花钱。

在广告行业流传着一句真理:便宜、好、快速,不可能兼顾。

健身用户也要擦亮眼睛,便宜、专业、服务好,三选二就不错了,全都满足怕不是在做梦。

所以健身行业好玩的地方就在这里,用户体验完善,教练职业稳定性和满足感提升,场馆营收增加,看上去是一个完美的良性循环,但现实中却恰恰相反。

不光用户觉得自己老被欺负,教练、老板也都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相信如果有一场吐槽大会,所有人都会有一肚子酸涩的苦水要倒,充斥着情非得已与情何以堪。

好像谁都没有问题,那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