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 | Chemosphere:多种类芘降解菌筛选方法-引入易降解多环芳烃(国人作品)

 微生态 2021-04-13


编译:曾军,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芘(四环)降解菌对于研究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筛选方法效率低下,多仅能获取分枝杆菌等个别菌属。

本研究以期改进传统方法从而获取多种类芘降解菌。研究基本原理为多环芳烃微生物共降解原理,拟通过引入易降解菲提高芘降解菌筛选效率。实验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两轮次的验证明确出有效的筛选方法。研究发现只需在平板筛选步骤中更改筛选底物,即可显著提高芘降解菌筛选效率。

采用改进方法,研究共获得了别于分枝杆菌属的其他多种降解菌株,分属于博西菌属,节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类芽孢杆菌属和红球菌属等,筛选效率大幅提升。这些降解菌均能以唯一碳源形式有效降解芘,并能够以共代谢形式降解五环数的苯并[a]芘。同时,分析表明降解菌在平板和液体培养中对污染物的降解差异是导致传统方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菌株不同的遗传稳定性也对此进行了部分解释。

论文ID

原名:Isolation of diverse pyrene-degrading bacteriavia introducing readily utilized phenanthrene.

译名:多种类芘降解菌筛选方法-引入易降解多环芳烃

期刊:Chemosphere

IF:5.108

发表时间:2019

作者:曾军、朱清禾、李艳杰、戴叶亮、吴宇澄等

通讯作者:林先贵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前言

多环芳烃是一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具有三致效应的有机污染物,其中高环种类(≥4环)难以生物降解。研究表明,细菌可有效矿化4环及以下的多环芳烃,而难以利用5环及以上的种类。芘是高环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模式污染物,芘降解菌能够降解25环等多种类多环芳烃,是研究高环多环芳烃降解特征和途经的良好对象。分枝杆菌是最普遍也最早被分离的芘降解菌。针对该降解菌近40年的研究,使得研究者在高环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特征、途经、基因、生态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深入认识。

传统芘降解菌的筛选,是应用芘为筛选底物,贯穿富集培养、平板初筛和液体富筛等整个过程。该筛选步骤基本只能获取专一种类的分支杆菌。众所周知,单一种类微生物极可能带来片面认识,难以全面解析高环多环芳烃的复杂途径。调研发现,多环芳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普遍存在协同代谢降解特征,如多种类微生物协同降解、污染物间相互促进降解等,这些现象暗示微生物针对此类复杂污染物,发展出相互贯通的代谢通路。酶学研究也表明芳烃羟基化双加氧酶(细菌好氧降解步骤的限速酶)可转化多种类多环芳烃,支撑了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内在关联。因此,本研究设计将易利用的菲引入传统筛选步骤,期望通过菲调动芳烃生物代谢活性,进而达到筛选出多种类芘降解菌的目的。

实验设计


1.传统筛选与改进方案

传统筛选包括采样-富集-平板初筛-液体培养复筛等四个步骤,在芘降解菌筛选过程中,传统方法采用芘为筛选底物贯穿始终。

改进方法需要在传统步骤中引入菲,共设计了2个改进方案:其中M2是将富集步骤的芘替换为菲,M3则是在平板初筛中将底物芘进行替换。此外,研究加入了传统的芘降解菌(M1)和菲降解菌(M4)的筛选进行对照比较(表1)。

2.方法设计与分析项目

筛选共进行了两轮实验:第一轮采用两处不同地理位置的污染土壤用于获取有效的筛选方法,第二轮重新采集了一处污染土壤,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

分析项目包括降解菌的分类学鉴定(16S rRNA基因比对),污染物降解特征(唯一碳源、共代谢),和遗传稳定性(无压力条件传代)。

结果


获取有效的筛选方法

第一轮的筛选过程,考虑到不同土壤可能筛选出不同的PAH降解菌,因此使用了来自不同地理位置(一处来自南京、一处来自上海)的两个土样。研究发现,尽管采用不同土样,传统方法(M1)和改进方法M2只能筛选出单一种类分枝杆菌(NS4)。相比之下,方法M3获得了更多样化的降解菌(分别命名为NS2NS5NS6)。但意外的是,M3却没有筛选出分枝杆菌。M4分离得到一株菲降解菌NS7,用于比较不同降解菌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差异(图1a)。

为了验证M3的有效性,第二轮筛选采集了另一处土壤(来自南京的另一处)进行筛选。采用新方法,又额外获得了三株形态不同的菌株,命名为NK2NK5NK6,新方法依然没有筛选出分枝杆菌(图1a)。

这八个形态上不同的菌株与七个属有关,他们分属于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NS2为博西菌属,NS4为分枝杆菌属,NS5为节杆菌属,NS6为类芽孢菌属,NK2NK5属于芽孢菌属,NK6属于红球菌属。菲降解菌NS7属于鞘脂菌属(图1b)。

图1 从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分离的降解细菌

降解菌对多环芳烃的降解

降解实验比较了降解菌在平板和液体培养基上对污染物的降解,并比较了唯一碳源和共代谢条件下的降解特征。

结果发现,在芘平板上博西菌NS2和分枝杆菌NS4可降解平板上的污染物,菲降解菌NS7能够观察到微弱的水解圈,而其他筛选菌并未在芘平板上形成明显水解圈;然而,在液体复筛中发现,降解菌在液体培养条件的降解并非与固体平板表现一致。所有历经芘选择压力的降解菌,均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对芘产生较高效的降解。同时,这些降解菌在共代谢的条件下,还显著提高了对五环苯并[a]芘的降解效果。同等条件下,菲降解菌NS7对芘的降解效率明显差了许多(图2)。

2 多环芳烃(PAH)降解分离物使用单独的多环芳烃作为唯一的碳和能源

通过无选择压力培养基评估菌株降解能力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分枝杆菌属NS2,节杆菌属NS5,芽孢杆菌属NK2NK5的降解能力比较稳定,而博西菌NS2、类芽孢菌属NS6和红球菌属NK6的降解能力容易丧失(图3)。

3 以多环芳烃混合物为底物,分离物协同代谢降解多环芳烃

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高环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方案,极大的提高了芘降解菌的筛选效率。本文结论有如下几点:1.不同筛选源存在不同多环芳烃降解菌,但由于筛选方法的限制难以体现多样性。2.平板上没有表现出降解未必代表液体培养基没有降解效果。3.本研究中芘作为筛选压力是有必要的,在平板初筛的过程中改为易降解污染物可能降低了选择压力,使得非稳定遗传的微生物得以保留。鉴于有机污染多多存在共代谢特征,本筛选原理亦可尝试于其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细菌筛选。



你可能还喜欢

  1. 2019年度回顾 | 微生态环境微生物类微文大合辑

  2. 2019年度回顾 | 微生态人体/动物微生物类微文大合辑

  3. 2019年度回顾 | 技术贴合辑大放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