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85日:“无症状感染者”的一些基本事实——基于公开数据的发现

 ph手记 2021-04-13

85日:20200416,农历3月24

周四

今天第四次讨论“无症状感染者”话题(此前三次分别是:4月6日《武汉封城75日:“无症状感染者”是一个伪命题吗?》;4月7日《武汉封城76日:今夜过后,武汉解封》;4月14日《第83日:隐形的无症状感染者》,这个话题本来是昨天(4月15日)要写的,写到一半发现全球病例突破两百万了,所以昨日临时换了题目:两百万病例具有重要历史节点的时效性。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四次,我本人从始至终便认为在疫情防控层面做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统计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在治疗和研究层面做出区分是有意义的),是一件徒增成本的事情。在疫情防控层面强调这一概念的唯二价值是:1)警示所有人谨防无症状,2)强调全面检测。

但是由于国家卫健委在此前的诊断确诊中实施的是“检测阳性+出现症状”的双重标准,所以无症状感染者在国内又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在其他绝大多数国家这应该是一个完全不重要的话题,因为无论有没有症状只要检测阳性就会被作为确诊的感染者对待。但是以国家卫健委此前执行的标准,即使检测阳性但未出现症状便不能被当成确诊病例,所以“无症状感染者”由此变成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虽然这种重要性原本丝毫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但既然已经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那就只好稍微复杂一点地讨论一下,因为原本不重要的问题已经被变得重要了。

关于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认知和观点就不再谈了(以上三篇基本上谈完了),今日文只针对国家卫健委自4.1日开始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官方公开数据进行分析和发现(14日文里做过一点分析,但还不够)。

今天4月16日,又已经增加了两日的数据,但作为一个14天的周期,仍然针对4.1-4.14日的数据进行分析,4.1-4.14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原始数据见下表:初始日(3月31日)的无症状感染者存量为1541例,14天周期后的4月14日的无症状感染者存量是1005例,14天周期内新增(流入量)的无症状感染者为916例,14天周期内流出的无症状感染者总量为1452例,其中194例出现症状转确诊,1258例解除医学观察(根据规定,应该是检测阴性)。

4.1~4.14日全国(不含港澳台)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注:转确诊率=转确诊病例数/流出量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计算:ph手记)

由上表格中数据可直观地发现:

1)在4月1日至4月14日这个14天周期内,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比例为13.4%(这一比值是转确诊量与流出量的比,不能用转确诊与无症状感染者的存量比);

2)在4月1日至4月14日这个14天周期内,无症状感染者未出现症状便自行痊愈的比例是86.6%。(逻辑原因在4月14日文里有写)(“自行痊愈”的意思是检测呈阴性)

以上两点是直观可见的,也是在前文里提过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86.6%的无症状感染者未出现症状便自行痊愈”这一描述只是针对在这14天内从无症状感染者群体中流出的病例,并非指在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中有86.6%的人会自行痊愈。因为在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中,除了出现症状转确诊的(流出量的13.4%)、未出现症状便自行痊愈的(流出量的86.6%)两类,还存在一类病例:14天内未表现出症状但也未痊愈者(无症状+检测阳性),即14天后仍未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这类无症状感染者又有三种可能的发展方向:1)14天后仍然无症状但自行痊愈;2)14天后出现症状;3)一直无症状、一直不痊愈(即检测阳性)、一直无抗体,即所谓的健康带毒者,真正的严格定义上的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 infection)。

那么便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这第三种病例(14天内无症状但仍携带病毒)的占比有多大呢?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无症状感染者(一直带毒,一直未痊愈,但一直无症状,时间远超14天)至今有没有出现呢?

第二个问题只有国家卫健委能回答,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要基于对每一个“无症状感染者”的长期跟踪(比如一二月份的时候发现这样的无症状感染者,跟踪到现在四月中旬了他仍然是个无症状感染者,那基本上可以归入这一类),但即使真有这样的案例,也或许并没有进入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中。我个人认为针对新冠病毒的这种“伤寒玛丽”级别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极低,无限趋近于零。这也是我认为在疫情防控层面分类统计无症状感染者没有太大意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从国家卫健委当前公布的数据并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但是依据当前已经公开的数据,可以推测出一个区间值:

由上表原始数据可见,在4.1-4.14日这14天的周期内,无症状感染者的流出量(也即在这14天内完成观察形成明确结论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452例,这一数值低于初始值的存量(3月31日的1541例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说:即使在这14天内所有流出(转确诊+解除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均来自于最初的存量感染者,那么最初的存量感染者在这14内也没有流完,最初存量在末期剩余的数量为1541-1452=89例。即:在最初的1541个无症状感染者里,至少有89例在14天内既未转确诊也未解除医学观察,他们仍然携带病毒但未表现出症状仍旧在留存观察,这个比例是89/1541=5.8%。

并且这是一个最低值,因为我们假设了所有的流出量都来自于原始存量。而实际中的流出量一定不只来自于原始存量,一定有来自于这14天内的新增量(流入量),所以原始存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到14天终期剩余的量一定大于89例,所以事实上的这个比例就会更高。所以基于既有公开数据我们可以形成这么一个保守的判断:在被统计的无症状感染者中,14天观察期内一直未表现出症状但仍然检测呈阳性的比例超过6%。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现,因为就此我们知道,有这么多的人(超过所有无症状感染者的6%),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超过14天),身上带有病毒,但无任何体感症状,很可能自己都并不知道自己带有病毒,然而他是有传染性的。这一发现更为这样的举措提供了支持:在疫情防控层面,为控制疫情扩散,不应强调感染者的有无症状,更不应根据有无症状作为确诊标准,而应把准确的检测结果作为唯一的确诊和收治标准。

相对于这个问题,另外两个问题:“无症状感染者在感染者中的比重有多大?、无症状感染者多大比例会发展为有症状感染者?”其实并不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两个伪问题。虽然这两个问题根据国家卫健委官方数据都能得到答案,比如上述中的13.4%的无症状感染者会在14天内发展成有症状感染者,以及,下面将会讨论的无症状感染者在总感染者中所占的比重。但是要强调的是,这是两个完全不重要的伪问题,因为:所有的“有症状”感染者最初都一定有一个“无症状”阶段,当然这个阶段可长可短,可能一两天,可能五六天。

所以对上面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严重依赖于检测的时间点:如果对人群检测的时间更及时更靠前,那么“无症状感染者”所占的比重就会越大,可能会高达百分之八九十;如果对人群检测的时间更晚、甚至以出现症状为前提进行检测,那么“无症状感染者”所占的比重当然就会越小。

比如,根据钟南山团队此前的说法:绝大多数的病人潜伏期是2-7天,中位数是4天。所以如果对一个感染群体进行检测,如果所有的检测都在第1天完成的话,那么“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接近100%;如果所有的检测都在第4天左右完成的话,“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会在50%左右;如果所有的检测都在7天以后完成的话,“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会继续降低,可能会在10%左右;14天以后检测的话,根据上面的证据,“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会在6%左右。

所以无症状感染者的比重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严重依赖检测时间点而有不同答案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变成伪问题的源头,仍然是因为国家卫健委对“无症状感染者”概念界定过于宽泛导致,如果把“无症状感染者”的概念科学而严谨地界定为“在检测阳性后的14天内持续无症状但持续未变阴性”,那么这个概念就更有意义,无症状感染者所占比重的问题也就更有意义(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超过6%的那部分人群)。而不是把所有未表现出症状的感染者都认为是无症状感染者,那是一种无聊的游戏:他下一分钟出现症状了呢?需要这么动态跟踪管理吗?

当然也有不少国家用这种宽泛的“无症状感染者”概念,比如早期在钻石公主号上检测出的病例,超过半数是无症状感染者,这种界定没有问题,因为尽管在有症状和无症状之间做出了区分,但并未在收治和治疗上做出区分。另外钻石公主号及一些国家的数据都发现无症状感染者与有症状感染者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的比例,这说明其检测时间点基本上处于出现症状的中位数期间。

那么在武汉、湖北、全中国,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大概会有多少呢?在昨日(4月1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会议主持人、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先生介绍:“关于无症状感染者,我再说明一个情况。截至4月14日,全国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6764例,其中境外输入588例;累计转归为确诊病例1297例,其中境外输入251例;累计解除医学观察4444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109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1023例,其中境外输入228例。”这是国家卫健委首次全面公开披露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首先可以断定的是,6764这一定是一个严重低估的数据。所谓的严重低估不是说这个数据一定的是虚假的,只是说这个实际检测统计出来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应该有较大差距。为什么可以断定是严重低估了?用另一个数据简单进行对比就可知道,如果都还记得国内疫情发展情况的话:2月13日,湖北省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出现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情况,单日剧增14840例,其中13332例 是“临床诊断”病例(所谓临床诊断病例,便是没有检测阳性(试剂盒不够的原因),仅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症状确诊的)。那么你可以推算,当时武汉有超过1.3万的有症状感染者没有办法接受核酸检测,那么未接受核算检测于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会有多少?会是什么量级的数据?

当然无症状感染者数据是动态变化的,并不是说当时有多少个无症状感染者现在仍然有那么多或者更多。

不过根据国家卫健委发言人所发布的这组数据,可以得到:

1)截至4月14日,全国无症状感染者(6764)与有症状感染者(截至4月14日内陆总病例数82250 - 转为有症状的感染者1297=80953)的比例为6764:80953≈1:12。

2)截至4月14日,全国无症状感染者(6764)在所有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6764 + 有症状感染者80953=87717)中的比率为6764/87717=7.7%

3)截至4月14日,全国无症状感染者转为有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为1297/(1297+4444)=22.6%

其中1)、2)说的是同一件事:在每13个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感染者中,有1个人是无症状感染者,这一比重远低于此前钻石公主号的比重和当前其他国家所报告出来的比重(在多数的报告中,无症状与有症状感染者基本上各占一半),这说明:a)国内进行核算检测的感染者具体的检测时间比较靠后(多数是出现症状再检测,导致无症状感染者比重当然会降低);b)仍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并没有被及时检出。(形成这个结论的原因在前面提过了:检测时间越靠后,无症状比重越低)

至于第3)个结论“自统计以来至4月14日无症状感染者转为有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为22.6%”这一数值显著地高出“4月1日至4月14日无症状感染者转为有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为13.4%”,导致这种变化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早期的无症状感染者主要是本地病例,并且并没有全部检出,多数是在发现症状后再检测,所以一直未出现症状便痊愈的无症状感染者比重较低;而后期的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主要来自于境外输入,据官方报道是对入境人员全部筛检,所以能及时发现全部的无症状感染者,所以一直不出现症状便痊愈的无症状感染者比重升高,于是导致4.1日-4.14日这个时间阶段内的无症状感染者转有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低于全时间段的无症状感染者转有症状感染者的比例。

关于无症状感染者话题,就讨论这么多吧。简单总结一下几个要点:

1)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是一个不重要的问题,但由于此前在收治标准中以有症状无症状做了差异化对待,所以变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2)无症状感染者的比重与具体的检测时间点高度相关,检测时间点越靠前,无症状感染者比重越高,反之越低;

3)依据公开的数据,无症状感染者在14天后仍然是无症状感染者的比重超过6%;

4)依据公开的数据,在14天内解除无症状感染者中,转为确诊的比例为13%~23%,自行痊愈的比例为77%~87%。

今天内容到这里又已经太长了,所以国际部分数据仍然只截屏留存。

(顺手截个屏,今天4月16日,国家卫健委也早早地发布了“截至4月15日24时”的疫情报告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到晚上七八点时还把昨日的“截至4月14日24时”疫情报告加黑置顶,国家卫健委的小编们不认真啊)
 

(一)416日全国疫情发展情况

1)新增及累计确诊病例情况:截至4月16日晚18时,官方通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数为83799(+47),单日增幅0.06%,与昨日持平。当日全国新增的47例确诊病例中港澳台地区1例,内陆46例,具体分布如下:

黑龙江861(+20)、山西194(+8)

上海628(+6)、广东1571(+5)

北京593(+3)、内蒙古193(+3)

香港1018(+1)、河北328(+1)

当日内陆新增的46例确诊病例中34例为境外输入性病例,12例为本土确诊病例。该12例本土确诊病例分别来自于黑龙江(哈尔滨4例)、广东省(广州市3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1例密切接触者转确诊,佛山市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北京(3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

2)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当日全国(不包括港澳台)无症状感染者存量为1032例,比昨日净增加9例;当日流入(新增)64例;当日流出55例,其中6例转为确诊病例,49例解除医学观察;故而当日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症状并被确诊的比例为10.91%,低于昨日,低于平均值。

自4月1日至4月16日,全国无症状感染者的流出总量为1546例,其中207例出现症状转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出现症状被确诊的总比例为13.39%。

3)疑似病例情况:当日全国疑似病例存量为63例,比昨日净减少10例;当日流入(新增)4例,其中3例为境外输入疑似病例(输入地:上海3例),1例为本土疑似病例(北京1例);当日流出14例。

4)病亡情况:当日全国新增0例病亡,为此次疫情以来第4个零病亡日;全国总病亡3352例,总病死率为4.00%,与昨日持平,连续3日无变化。

5)治愈情况:当日全国新增治愈130例,累计治愈78536例,总治愈率达到93.72%,比昨日高0.10%。

6)现存确诊病例情况:由上述4)& 5),当前在医的确诊病例比率为:1-93.72%-4.00%=2.28%,即1911人。现存病例主要分布在香港、黑龙江、台湾、湖北、上海、内蒙古、广东、北京、山西共9地(降序排列)。此地区分布格局相对于昨日的调整是:内蒙古超过广东。

7)现存确诊病例疫情地图变化情况:相对昨日无变化,为连续第2日无变化。全国仍为8(+0)省清零成白色,比此前最好情况(3月19日的13省2市清零)减少5省2市。

(4月16日全国现存确诊病例疫情地区,来源:丁香园)

(4月15日全国现存确诊病例疫情地区,来源:丁香园)

8)全国非湖北地区确诊超百人城市情况:在全国33个确诊超百人市中,香港、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共5个城市出现新增确诊病例,其余28个城市零增长,这一情况与昨日相同。

4月16日全国非湖北确诊超百人城市疫情格局

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天津、重庆、成都以外城市的数据未包含该市(若有)的境外输入性病例数。
(数据来源:丁香园,制表:ph手记)

当日,全国非湖北地区的三个近百人确诊市的情况是:佛山98(+1)、南京93(+0)、商丘91(+0)。

9)港澳台地区疫情发展情况:港澳台三地的收敛态势进一步确认,香港首次出现单日增长1例情况,台湾再次出现零增长,澳门已连续8日零增长。三地当日的累计(新增)病例分布为:香港1018(+1),台湾395(+0),澳门45(+0);三地的病亡率分别为:澳门0%,香港0.4%,台湾1.5%,三地病亡率均无变化;三地的治愈率分别为:台湾34.7%,澳门35.6%,香港47.6%,三地治愈率均有提高。

(数据来源:丁香园/香港卫生署,制图:ph手记)

(二)416日全球(中国外)疫情发展情况

因篇幅及时间所限,今日国际部分只截屏数据留存。

(截屏来源:丁香园;丁香园的部分数据有滞后,所以实际中部分数据需要根据JHU数据进行订正)

(三)

今日在网上疯传的如下一些截屏,不知道人日会不会派水军出来辟个谣,或者派胡主编等人出来谴责一下这些国家在疫情期间不负责任地给国民发钱,人民都没有申请就直接给人家打款,简直是粗暴,完全不顾人民群众拒绝收钱的选择权,更是枉顾了人民群众扔下一万元转身就跑的权利和自由。

 








  

(我永远只赞美人性的光辉,以及催生这人性光辉的原因。)


(病毒有两种,一种可见,一种不可见。

均需防控,尤其不可见者。)

(何以解毒,唯有解药


前文:

《武汉封城七十七天》见

《武汉封城第77日:武汉解封——告别篇》及文末链接。


---------ph手记,欢迎批评---------
(非虚构的叙事、评论、研究、审美)
(备用号:PH杂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