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朋友生气,无条件认错就行了。” 常听到男生之间相互“传授”这样的经验。 然而结果呢? 通常是一方觉得憋屈,另一方还感受不到道歉的诚意。 不仅当时的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双方内心的不满也越积越深。 所有的不了了之,最后都成为了分手的助燃物。 最近《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中,白敬亭和马思纯饰演一对情侣。 两个人的职业都很特殊:邢克垒是特警队队长,米佧是神经外科的医生。 都属于要24小时随时待命出任务的人。 自然就会有很多个“你需要,但我没法在你身边”的情况发生。 可他们之间,却鲜少有埋怨和指责。 取而代之的,是给对方更多的体谅和换位思考。 误会产生了,冷静过后积极沟通,诚恳反思: “我应该对你更信任一些。” “我以后也会更理解你。” 没有你死我活的一争到底,没有你错我对的居高临下。 道歉,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原谅,也是真的理解到了对方的难处。 我想,这比起以省事为目的而做的无诚意式道歉, 更有益于一段亲密关系。 邢克垒作为特警队队长,要遵守纪律,晚上必须归队。 可哪怕时间再有限,也一定会去见米佧一面: “距离我归队还有一个半小时,有什么话快说啊,我先来。 那个,我想你了。” ![]() ![]() 米佧毫不犹豫地回应: “我也想你了。” ![]() ![]() 米佧作为医生,经常面对生死,有情绪时邢克垒不一定会第一时间知道。 多亏平时他们总是能直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爱和情绪。 所以很多时刻只要一条微信消息,就能感受到对方“在身边”。 成年人之间,理想且健康的交往不过如此: 害羞,但绝不扭捏; 尊重,却依然亲密。 有个词,叫“日久生情”。 官方解释为:相处的日子久了,就会产生感情。 我却觉得它的发生有一个前提:这段日子中,两个人都在相互了解。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结婚多年,却同床异梦的夫妻。 每天都在一张床上入睡醒来,在一张桌子上吃早晚餐, 却几乎不知道对方的近况。 最近和朋友聊天,听他讲到一个概念:无效约会和有效约会。 就拿吃饭这个最普通的约会项目来说,吃饭时双方都盯着各自的手机傻乐。 哪怕给他们三天三夜,关系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进展。 可如果彼此注意力都在对方身上,就算只有两个小时,也能生成一段回忆。 常见有人说,要在日常中积累小确幸。 必要的时候,这些时刻会带你熬过艰难。 感情也是一样的,别小瞧一个偶然对视的力量。 真正的安全感,是源于平日每一次坚定的选择, 而非无时无刻守护在身边的陪伴。 ![]() ![]() 我见过各方面都很“契合”的人在一起: 他们门当户对,生活习惯相近,甚至事业能够相互帮助。 外人眼中这堪称完美的一对,可偏偏最后没能在一起。 可见一段关系里,比起完美,同频更重要。 想起《觉醒年代》中的李大钊和他的发妻赵纫兰。 李大钊小时候上学,赵纫兰就看着他一蹦一跳的背影远去。 按现在普遍的择偶标准来看,他们根本不配。 可对李大钊而言,赵纫兰就是那个能够与他同频的人。 李大钊做的事业,赵纫兰有的懂,有的不懂。 但无论她懂得多少,她都知道李大钊是在“做大好事”。 赵纫兰不识字,就找人读李大钊的来信,一遍又一遍。 后来呢?她依然不认字。 却能只凭笔画就能认出“李大钊”三个字。 ![]() ![]() 赵纫兰心甘情愿地守在丈夫背后,给他心无旁骛做事的底气。 李大钊也很懂妻子: “等有朝一日,我一笔一画,一笔一画地教你写字。 然后我坐在底下,我等着你。 等着你什么呢?你亲手写一封信给我。” ![]() ![]() 感情最珍贵的,不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对象。 而是明知道彼此不是最好的,却愿意为了这段关系共同努力。 亲密关系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像数学题似的有标准答案。 唯一的相同做法就是:想方设法向对方靠近一点,再靠近一点。 你的消息我也许无法秒回,但会认真对待每一个字,甚至是标点符号。 而你也总是能从我絮絮叨叨的长篇大论中,提取到最关键的部分。 如果你也有想要一起努力的人,点个“在看”告诉ta吧: 希望未来,经历无数日出日落四季更迭,而你在身边如旧。 现在大部分电视剧,都经常有跌宕起伏的感情线,中间会有很多误会和情绪爆发。而我想要告诉你,正常且健康的亲密关系不会是这样拧巴的。爱要及时,过期不候,你可以更勇敢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