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门如何做到“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

 晨雨声工作室 2021-04-13


2021年第030期||总第669期

艺海风│669期

佛门如何做到“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

——成都新都宝光寺中的廉政文化

王长华

南怀瑾先生在《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中写道:“民国三十年间,笔者在成都的时候,见过一位新都宝光寺的退院老和尚,其人如苍松古柏,道貌岸然可敬。住持大寺数十年,来时只带一个布裳包袱,退位的时候,仍然只带这个破包袱,对于常住物事从来不敢私用分毫,自称德行不足以服众,背不起因果。相对数言,便令人起思古之幽怀,这便是丛林大和尚的风格。”

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大道,为佛教禅宗丛林,始建于隋代,现为清代重建遗存,占地面积8万余平方米,是成都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收藏文物丰富的佛教寺庙。2001年6月25日,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2月23日,成都市新都区宝光寺历史文化街区被公布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

宝光佛塔

人们在游览宝光寺时,大多会被其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幽雅的环境所折服,但是,发生在宝光寺中的一段“廉洁奉公”的故事,却对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极好的启示意义。

“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

清末民初,宝光寺有一位监院把平时积攒起来的银两,放在一个罐子里,准备留到自己的小庙作修建用,但还未满愿,就得病去世了。第二年春节,宝光桥的李家大院内,宝光寺的一位佃户家里生产了一头小牛。满三个月后的一天,小牛突然径直往宝光寺里走,直到库房监院寮,用头撞门。首座和尚见后觉得奇怪,想是不是监院死后变牛了,就把门打开。果然小牛就用自己的头角撞床足,用蹄猛烈刨床下木板。僧人们就把木板取开一看,有一罐白花花的银子。住持就与李家佃户商量,把小牛卖给寺院,并善待这条小牛,夏天给它置蚊帐,冬天为它盖棉被,死后全体僧众为它转咒并按佛教规矩火化。常住把它的角取下来挂在库房内,告诫后人记住“贪则转世为牛”的因果。

民国壬申年(1932年),宝光寺第十九代方丈贯一法师写下一副对联,挂在库房门外,联曰:“杨歧灯盏明千古,宝寿生姜辣万年。”这副对联,讲述了“杨歧灯盏”和“宝寿卖姜”两个故事。

“杨歧灯盏”者,杨歧方会禅师,在石霜圆会下作监院,夜间看经,自己另买油,不将常住油私用。

“宝寿生姜”者,洞山自宝禅师(宝寿乃其别号)在五祖师戒禅师会下作监院。五祖戒有寒病,当用生姜、红糖熬膏,以备常服。侍者往库房求此二物,监院曰:“常住公物,何可私用,拿钱来买!”戒禅师即令持钱去买,且深契其人。后洞山住持缺人,有求戒禅师举所知者,戒云卖生姜汉可以。

这副对联,上联赞扬了杨歧方会禅师珍惜常住之物,处处节俭办事的作风,下联赞扬了宝寿禅师不徇私情和戒公禅师不以私心作为好恶取舍,力荐宝寿禅师的高风亮节。

“杨歧灯盏”、“宝寿卖姜”和宝光寺“监院变牛”的故事相映成趣,揭示了一个道理:对常住的公物,必须做到“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为此,宝光寺除要求僧人严守戒律外,还在《禅林清规》、《共住法规》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49个完备的制度,在人事上坚持选贤任能原则,民主推举礼请寺院住持并报佛教协会备案,僧团序职如首座、西堂、后堂、堂主等班首,列职如监院、知客、维那、僧值等执事由住持按照丛林请职制度和协商原则,定期任免、晋升;在财务上,实行“一切布施、捐款,除明确供养个人的以外,均归常住。”

佛教把“贪”列为“三毒”之首。何谓“三毒”?即贪嗔痴。贪是对顺的境界起贪爱,嗔是对逆的境界生嗔恨,痴是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贪、嗔、痴为三毒,此三毒残害身心,故又称此三不善根。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而戒、定、慧“ ,即是疗治 ”贪、嗔、痴“ 的方法。

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定,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恨;

慧,是对于宇宙生命种种实相,有了透彻、圆融的了知,从而脱离愚痴;不再惘于事理,迷于因果;善解世间因缘的相续,明白生死流转的根本,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寺院一角

发生在宝光寺中的“杨歧灯盏”、“宝寿卖姜”和“监院变牛”的故事,用近在咫尺的示例,告诫佛门弟子,不可生贪念,这是从思想上戒贪;另外,宝光寺还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佛门清规,这是从制度上治贪!

因此,宝光寺的廉洁故事,对于今天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王长华,甘肃陇

西人,中国报告文学

学会会员,甘肃省作

家协会会员,甘肃省

杂文学会会员,现供

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