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研途 | 双非学姐如何乐观应对压力,取得同济建筑学硕第十

 Duni设计学院 2021-04-13

LJ学姐

2021初试学硕排名第十

本科:广州大学

几凡快题班、复试班学员

先列个指路标(按需食用):

part 0. 写在开头(有点叨叨)

part 1. 备考和生活

part 2. 考研时间规划

part 3. 科目复习

part 4. 反省与反思(大概是叨叨)

part 5. 写在最后(还是叨叨)

PART 0

 写在开头

缘起:

选择同济很大程度是折服于同济的实力与颜值(我不会承认我是颜狗的哈哈哈哈哈)。依稀记得三年前去到同济C楼,偶然听到负一层传来的钢琴声,伴着一层多高的木构模型,以及本科教学的图纸展览,大概那时,内心就已经想好接下来的路了。

经历过一战出分时的平静,决定二战时的坚定,二战复试出分时的惊心动魄,辗转回到家,打出这些字时,内心已经平复。细细回溯来时路,希望能从中抽丝剥茧,得出一些有用的经验,给此刻尚在备考的人一点点帮助。

考研体会:

很多时候失败都有迹可循,既然选择再来一次,那就要顺着这个“迹”去揪出过去的不足与致命错误,反思和反省两个词也贯穿我二战的全过程(大概是被第一年的结果打疼了哈哈哈哈哈),直到考前我还清晰记得第一年考场上的种种,然后在第二年的考场上掰回一点(应该有掰回一点吧哈哈哈哈哈)。



PART 1

 备考和生活

备考:

我的本科学校距离上海差不多半个中国,来回不是特别方便,于是一战选择学校图书馆;二战因为疫情的原因,加上报考同济给我的压力以及我对自身的评估,毕业后就选择回家复习了,二战全心投入复习是在7月下旬。对于纠结在哪复习的问题,个人建议可以综合评估每个选择的优缺点,选择于己优大于劣的情况。

ps:

如果选定在家复习的人也不用过于慌张,既然选定了就定下心去做,尽力在过程中去平衡那些不足的地方,比如信息闭塞就时刻注意考研相关信息,尽量去抵消不能互通信息的缺点。

生活:

考研是场持久战,你不能做最先被拖垮的那一个,所以放松很有必要啦。在家复习的时候,我追的纸片歌手们(尤其MH)简直就是我的救命仙丹,压力大时趁着早起还没完全清醒的间隙,来两首歌续命,午间以分钟掐表看搞笑视频,经常性找朋友聊天,偶尔也去散步。越到考试压力越大胆子越肥,后期主要靠李雪琴和搞笑视频吊回一口气。

做这些的基础还是基于对自身的评估,因为第一年高强度强压力下的复习效果并不好,所以第二年另辟蹊径,虽然压力一直都有。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放松方式,要义是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及时释放压力(虽然能释放多少压力我不清楚,但被压到效率低下时不妨去歇会儿~)。

PART 2

 考研时间规划

第一年看了夏学姐的计划表,自己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计划,大到小,也有完不成的经历以及按时完成并根据实际加码的情况,总结到自己身上就是:保证量的同时还要保证质。太多不切实际,太少复习过于拖沓(后期很搞心态,血泪教训换来惨痛的领悟哈哈哈)。质是要保证计划内容的学习,在保证一定量的同时,你要把复习内容学到位,而不是看着满满一页的计划表自我感动。

第二年我对计划的核心有了明确的认知分阶段,抓重点,及时调整。所以并没有像第一年那样用纸列计划,而是借助ipad的提醒事项做计划,侧重每天复习什么,完成什么,软件可以设置提醒时间,优先等级,具体事项,还可以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复习完一项就勾掉一项,也方便。

(计划表)

几点注意事项:

1.分阶段,抓重点。

复习分阶段,不同时间复习重点不同,要分主次,先解决主要矛盾。

2.及时调整计划。

计划赶不上变化大概有它的真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月计划,日计划以适应自己的复习节奏。比如我今天画快题超时间了,就可能挤掉其他科目的复习时间,及时调整计划,及时安排那部分科目的复习,而不是算了。

3.执行计划需要灵活变通。

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去复习哪一科,你可以根据科目特点及复习重点安排其他科目的复习。比如某天大综合是重点,英语只需要背单词,就可以拆解时间,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留出完整的时间段给大综合(这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PART 3

 科目复习

1)大综合

我猜第一年应该是小快题挂掉了,应该是挂得挺狠的,所以第一年大综合挂得也狠。所以划重点,一战的人儿要拿小本本记下了,我以惨痛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大综合一定一定一定要重视,对这科的复习态度一定要端正。

大综合分100分理论和50分小快题,小快题挺重要,尤其对我这种快题不好+第一年还挂掉的人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赘述,见快题部分)。

大综合100分,考查的内容及其广泛,就像技术题一样,有一定占比的分数是你复习了也拿不到的,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多关注CAUP公众号上推送的活动,保持敏锐的直觉,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如果没考到也当作拓展知识面了,不亏)。我之前看到数字未来和郑时龄老师的推送,结果大综合真的考了参数化相关及郑老的著作,我应该没答上来(隐约得了个记忆,没查阅相关资料,在考场上倒是个挺爽痛的经历)。除开小快题和这部分,剩下就是书里的知识了。

十几本考纲推荐的教材全部囊括,可分为三大类:

1.建筑历史:

因为和报考的方向重合,考查的也不难,所以纳入历史的复习中。

2.建筑技术:

四本书在手,几凡七书也有,还有L学长的笔记。具体用法是前期看几凡七书的技术部分,整理电子笔记(APP幕布),形式是层级化框架笔记+整理疑点难点笔记,后期背诵时有用到L学长的分类笔记,全程包括刷题时,一旦有难点疑点时,一定是回归教材去找答案;七书没有的但在真题中出现的,也是回到教材去找答案;中后期查漏补缺

还是回到教材去找答案。

3.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建筑批评学,公建,室内设计,形态设计,建筑初步,建筑概论(以考查内容多到少排列,但这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就像2020年考了很多室内的知识,所以复习时尽可能全面)。


(大综合笔记)

复习时间线:

7月-9月:

以一周为周期,按照技术-设计的顺序,再拆分技术四本书,按照内容的多少,先难后易,看几凡七书或课件,整理各类电子笔记。

10月

真题+几凡七书+笔记整理+初步背诵记忆(这个时间段可以开始背,背少点没关系),刷真题时查漏补缺,同时弄清楚几个选项,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同时整理错题集

11月-12月:

大量背诵+真题+错题集。要点是从框架开始记忆,按目录去背诵,一点一点地背,这样的好处是当你做题的时候可以根据目录去顺藤摸瓜,找到考察知识点的区域范围。

要是像我一样记忆力不好,就可以刻意安排在自己状态好的时候背大综合;此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反复记忆,比如一个很难记的点我当场记不住,我会画个提醒或调个闹钟,到时间了再记一次,一天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将一个难记的知识点记上好几遍(记不住是很正常的,心态奔溃也是很正常的。记不住会产生焦虑,化解焦虑的办法就是行动,多记知识点,少想一些乱七八糟的;心态奔溃的时候可以吃点甜食~)。

几点操作和经验:

1.有意识地反复学习或记忆知识点。

前期整理笔记的时候,我不是只求个印象,而是有意识地安排周期反复学习那些知识点,第一个是清楚自己的记忆力,第二个也在利用反复刺激大脑建立对知识的熟悉度。哪怕只是看,及时回顾,后期能感到明显熟悉很多,这算是学习方法层面的操作,重点在有意识+反复性。

2.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大综合的内容非常多,加上我记性不好,所以在学习学长学姐的经验贴的基础上,筛出适合我的学习方法。就是建立知识框架及知识分类,框架有点像记忆宫殿,可以让你快速知道某知识点在哪,知识分类则是同质化处理,有助于后期记忆。

3.找重点。

对于一段文字,在理解的基础上,你要做的是抓住核心信息,在后期背诵笔记时尤其能体会到这项操作的重要性,细枝末节容易造成干扰,时间有限,钢要用在刀刃上。


(大综合笔记)

2)历史方向

第一年在考场上被卡了很久的中建大题,在第二年继续以某种相似的影子出现,所以复习过程时刻反思,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虽然最后我把纵剖画成了横剖(捂脸jpg)。

需要准备的书籍或资料(电子版/纸质书均可):

1.几凡ppt、图集和题集。

几凡ppt已经整理出大概的知识点和框架,我利用它对照录音及上一年的笔记进一步细化笔记;图集前期基本没翻,因为已经画过,有了大致印象。题集可以在听过一遍录音后尝试做做,不重对错,回归教材寻找答案时主要看解题思路。

2.考纲推荐的理论教材加图集类教材。

这个书目几凡考研群有总结。作为工具书去看,尤其在后期刷真题碰到不懂的题目时,回归教材去找答案比网上搜来的答案要靠谱得多。

3.可能买到的学长学姐的笔记。

前人总结的东西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我们在拿到一份笔记资料时,首要不是全盘接受,而是筛选出于自己有帮助的资料,标星处理,然后进行二次加工或者就着别人笔记的形式框架,自己再整理一遍,最后肯定是有收获的。

4.录音+课件+其他资料。

历史方向必听常老师和卢老师的录音,照着课件pdf听会比图片更方便,尽可能学习并理解两位老师的知识体系。

复习时间线:

理论

 外建:外建的内容远比中建要多,且要求论述,理论笔记是在卢老师录音基础上整理,用的幕布,一开始记录得较详细,后期细化时减少细枝末节,抓关键词,找角度,整理成简洁版的框架类笔记,后期整理大题时遇到不大懂的地方回归最初的笔记看卢老师是怎么展开论述的。


后期背诵也借用了L学长的笔记(私认为学长是很聪明的人,在笔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这里要狠狠夸一波L学长),但在用前人的笔记时,得有个自己吸收消化的过程,所以在
12月背诵开始前我尽可能地反复背诵自己的笔记,在较为熟悉那些知识点的基础上,拿着学长的总结笔记用彩笔勾勾画画,理出自己熟悉的知识总结框架(知识熟悉度越高,越容易在自己的框架内去加工别人的东西,不至被别人带着跑,这也是我全程对待学长学姐笔记的态度)。

外建笔记要点分类思想,从大到小,纵向到横向,诸如历史分期,时代背景,主要人物,建筑本体(平立剖空间等),历时发展变化等。


中建:不要求论述,但要求厘清中建的历史流变框架脉络(横向+纵向)。中建录音的知识点较分散,我听了一遍并做了笔记,后来还是用了几凡的课件去梳理大框架,借助L学长的笔记自己梳理了历史流变框架,期间参考教材订正内容。APP用的幕布(梳理大框架/导图)和ipad的numbers 表格(比WPS的表格工具好用,捂脸jpg)。后期直接背诵自己的框架笔记及录音笔记。

画图篇

 大概就是死磕精神,在画图过程中真心体会到自己的不足,画图还是要理论结合图集,灵活处理细节(第一年因为太轴画到手累心累眼睛累,第二年悟出真理,开始丢掉包袱和束缚自我放飞)。

外建:重在论述,图为辅助所以要把握图的大体关系,还原到理论的每个点上。要点是以史带论,图用来辅助记忆论述要点。

中建:难点在大木作及宋清构架对比,了解某图背后的原理(这些东西是怎么构建起来的)和机制是基于理论知识的充分学习。中建重视比例,比例体现不同时代的不同做法及形制,要点是把握比例,在理解基础上灵活处理细节(先精确后灵活)。


(历史图集)

tips:可以用白纸尝试着画(因为答题纸是空白的,有些人用网格纸画,到考场上可能不适应),打完网格就徒手画,白纸画没什么问题那网格纸应该也不成问题。

真题篇

 今年的历史题,无论是中建还是外建都出得很好,不像刷题时题库里的过往真题那样可能直接就是知识点到知识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经历从知识点到分析,再到答案的过程。虽然难度增加,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部分比较经典的选择题也都有重现。刷题过程可以稍微注意一下有价值的题。

3)快题

这个可能要看其他的学长学姐的经验贴了,快题我画到复试前夕还称不上好吧。因为自知自己在这方面不足,但我要考同济,所以我保证自己的快题水平在可以过线到中等水平,其他真的是要花时间去积累和提升自己了(捂脸jpg)。

关于训练:19年我报了快题D班,然后回学校复习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练快题,前期抄绘+大快题,后期小快题(在此非常感谢F学长的指导!!!!!)。虽然抄绘了很多(从大白书爬到大红书,再爬到谷德设计网,爬墙爬得有点累),但实际项目和快题思维还是有些差异,加上个人悟性也不大够,经常性出现一些翻到沟底翻不回来的图。

关于改图和重画:在复试班画图时清晰感受到个体思维的差异性,在经过学长学姐的纠正后,转译成经典考点,所以改图比单纯听评图有更深的体会(进步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2333);至于重画更是直接从大脑头皮层进行思维重塑,重画一般是大策略出了问题,重画的过程会纠正过去的固定思维,所以当学长建议你重画的时候就好好重画哈哈哈哈哈。

关于突击型训练:在考前十天,我进入到小快题的练习,因为有点担心小快题,但这阶段背书任务较重,我每天给自己匀出半小时,只解题不画,求个解题应激思维(这个方法慎用,因为用得不好,比如解题解反了就可能搞崩心态,毕竟后期压力较大,随便一点事都能崩溃)。

训练时间线:

暑假前:抄绘为主,适当画一些大快题

7月-10月:抄绘+大快题(一周一张)

11月-12月上:抄绘+小快题(一周一/两张)

(大快题)   



  (抄绘)
         

(小快题)

4)英语

复习时间线:

暑假前:专注背单词,贯穿考研全程。

7月-8月:背单词,八月底开始阅读刷题。

9月-10月:专攻阅读,兼背单词,有时间的话二刷

11月-12月:重点作文,兼背单词,练翻译、新题型和完形填空。

单词:第一年抱着新东方那本大绿书啃,说实话效率也不高,因为一个list地记,记了后面前面不及时回顾容易忘,第二年用的扇贝APP(记完考研单词记六级),有新单词和回顾部分,比较适合我的实际情况。先紧后松,前期背多点,后期背少点,刺激大脑记忆形成应激反应,这样考场上不会看着一个单词在想我哪里见过它。时间分配上,一直采用碎片时间记忆方法,从早到晚,醒来第一件事背单词,睡前最后一件事还是背单词。

长难句:第一年跟着唐叔+张剑十年真题全篇翻译,基本上解决长难句的问题,第二年基本上没看过长难句。

阅读:张剑十年真题。先做后通篇翻译,摘抄长难句(说实话方法有点憨,前期有点难受,但效果很好)。第二年做过的真题再刷,在精不在多,错题分析主要的错误原因,干扰选项及出题方式(比如主旨大意题怎么解,细节题怎么排除干扰选项)等。

作文:第一年整理的模板,但还是感觉不大好用,于是第二年11月开始以两天一篇作文的频率动笔写,大小作文交替,掐时间写,半小时改作文+誊抄。以考试考查的作文类型为基准去训练,到12月上旬手头上有全部类型的经由自己写过修改过的作文范文(至少一篇),剩下的时间背诵范文,有余力就背诵之前的模板(ps:稍微可以关注一下唐叔和王江涛的最后作文押题)

翻译和新题型:今年的翻译很难,考场真题修饰的成分太多太绕,我也不知道说啥(大概是无语)。翻译在复习后期一直是以一周两篇的频率翻译真题,拆解句子成分,保持语感和手感;新题型可以看看刘晓燕的新题型强化技巧班(安心考研公众号上有),从一开始的抓瞎到后面做得还行,私以为可以看看,视频不多,开2倍速看,早点看,别等到11月、12月。

完形填空:我一般放在最后做,但我深知自己做题龟速的性格,所以复习的时候也随缘了,只刷题,一开始错的挺多,后来有看刘晓燕的完形强化班,学了一些解题技巧,错题率还行(视频课尽量早点看,不要等到后面两个月再来突击,后面有很多事情要做,还要刷题的)。最后考场上还是没把完形做完(捂脸)。

5)政治

第一年65,第二年74,因为第一年分不高,所以在第二年复习时刻意分配了更多时间学习政治。

书籍及资源:

1)书籍:肖老精讲精练,1000题,肖八肖四,时事与政治;徐涛背诵笔记。

2)公众号:安心考研,小白考研,研木易木子.徐涛等(但不限)

复习时间线:

8月中-10月中:徐涛强化班(安心考研公众号有)。开得2倍速看,一天2-3课,理框架(我之前就不怎么喜欢政治,但wuli涛涛讲课确实好,学的过程没那么累,也不抗拒)。

10月中-11月上:刷1000题+错题+徐涛50天上岸背诵计划前期刷1000题,龟速勉强刷了两遍,整理错题集,后期涛涛带背,老老实实跟着背书。

11月上-11月底:刷肖八+错题+徐涛50天上岸背诵计划+研木易木子肖八分析题+时事政治。此阶段,肖八基本可以保持在35+,整理时政汇总,也关注徐涛公众号每天发的选择题;分析题继续老老实实跟着涛涛背,也整理了一份背诵笔记(分必备重点与拓展句);研木易木子肖八分析题看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和框架,不背;时事政治按事件重要程度看(偶尔腿姐微博刷题,看视频找考研资讯;看涛涛微博讲情感故事,开玩笑哈哈哈哈哈)。

12月:时事政治+肖四+徐涛50天上岸背诵计划+木易木子肖四分析题。这阶段背诵内容多,时事政治由看背转向刷题记忆;分析题继续跟涛涛背+整理笔记(背诵过程涛会讲解分析题怎么答,哪些必须写,怎么找角度写,在考场上真的用到了,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龟速+求生欲非常强的我在写到手抽筋的情况下答完了哈哈哈哈哈);肖四背研木易木子考研整理的资料(主要理解答题思路和技巧,怎么展开答题角度);肖四作资料补充兼刷选择题用,不背。

复习要点:

1.早开始,要重视。

2.集齐各家资料,不能专注一家。

3.分析题(尤其肖四)不能死背,要灵活记忆。

4.时刻关注考研资讯,最后可以压压题(虽然肖老很厉害,但涛涛的分析题全程背下来,我在考场上心一点也不虚,狗头保命)。

PART 4

 反省与思考

对于我而言,这一部分或许是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从一战的失败走出来,并时刻反省自己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干过的蠢事,然后从这些过往中得到教训与总结,在二战的过程一一改正,成为我二战期间的心头大事。所以,最能概括我二战历程的词语也许就是反省和反思了。

我想了想,大概有几点(也许可以给那些暂时失败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吧):

1.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很多,知识很多,说白了不可能在短短的备考时间内全部掌握所有知识点,所以说复习是永远复习不完的,也别想着等我准备好了再上考场,就算我一边背我还一边忘呢。所以我从第一年的关注学习内容到关注学习方法,选择合理高效且适合我的学习方法,然后保证在考前有足够的学习和记忆支撑我完成这场考试。

2.被动到主动。

被动学习很容易被知识带着跑,掉进去就可能看不到全局,结果挺惨;而主动包括了很多东西,不仅是主动学习,还包括主动了解考研资讯,坚决不能闭门造车,会挺吃亏的。除此还有主动去了解自己,做到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地安排复习计划及进度。

3.灵活变通。

这是除了反思和反省之外,排第二的词。第一年吃的亏,全都成了第二年的指路标,这一年里我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事实证明,世事在变,灵活变通自有它的道理,虽然在结果没出来之前,自己在做新的尝试时总是会担忧。

4.做选择要胆子大,做事情要心细,目标大就必须能忍。

不仅是考研选择,其他的选择也是,必须胆子要大(虽然我身边一些人可能会怀疑我的选择,但我并没有怀疑自己)。但回归做事情,比如记考研笔记,就必须心细。必须耐得住独行时的痛苦。目标大,我已经做好要花好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的心理准备。

5.心态可以崩,但要能扛。

虽然我二战的心态算不上好,但在做这个选择前也考虑过各种可能性,也能接受最差不过工作。虽然越到考试压力越大心态也频频奔溃,但还是存了一点希望。因为对于我来说,放弃是比奔溃更难受的事情(路飞家的人怎么可以先说放弃,一想到路飞救艾斯,救罗宾,打多弗朗明戈,打大妈,打卡塔库里的场景,嗯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哈哈哈哈哈)。

也许我的成绩并不怎么亮眼,但至始至终我都明白,考研,是自我成就的过程,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给自己留有遗憾的机会,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就可以了(当然立志前茅的人可以略过此条啦,捂脸jpg)。

PART 5

 写在最后

一路走来,真的非常非常谢谢家人的支持和包容,朋友,同学及学长学姐们的帮助,鼓励和支持。此外特别感谢F学长的帮助!特别感谢莫某人和徐某球一直和我聊天听我吐槽!特别感谢MH纸片人和YZ(的歌一直陪伴着我)哈哈哈哈哈!

虽然我圆梦caup,但我至始至终都清楚,这并不意味着我比别人厉害,我还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要做的是比过去的自己更好。

最后的最后,我非常喜欢的两个词:蓄势和蛰伏,送给所有披星戴月尚未在归途的你们,天总会亮的,加油。

▧ 相关阅读:

几凡红榜

【重磅】 | 几凡2021年同济研究生复试红榜!

【重磅】 | 几凡2020年同济研究生复试红榜!

【重磅】 | 几凡2019年同济研究生复试红榜!

特大喜讯 | 几凡2018年同济研究生复试录取喜讯

复试榜单已揭晓,17考研尘埃落定|内附复试快题考场高分原图

 21同济考研经验贴 

21研途 | 从一战135分到二战140分,看双非学姐如何同济快题双连冠

21研途 | 以“大综合提分42分”为例之如何取得21初试学硕第六的总结汇报

21研途 | 双非学姐一战高分录取同济建筑秘籍

21研途 | 双非学姐一战同济初复试总分第八——做有准备的“幸运儿”

21研途 | 本科未过评估如何一战同济上岸之平衡好课设与复习的绝招

21研途 | 看在职湖大学长高效率考取同济(又名:学长的编年体花式介绍考研史)

 20同济考研经验贴 

20研途 | 我是如何取得同济初试总分第一以及技术第一的?

20研途 | 我是如何取得同济初复试总分第三?

20研途 | 我是如何取得同济初复试总分第四?

20研途 | 我是如何取得初复试总分第五的?

20研途 | 我是如何取得同济初试第五和初复试总分第八的?

20研途|我是如何一战取得同济初试快题第一、总分第三的?

20研途|工作两年,零基础如何从会计三跨高分录取同济建筑?

20研途|工作两年的我如何再战同济取得初复试总分第九?

20研途 | 我是如何取得同济初试总分第四?

20研途 | “笔记无纸化”的我如何取得一战初复试总分第十二?

20研途 | 双非学长如何一战取得同济初试总分第六和历史高分?

20研途 |我是如何取得同济初试总分第八的?

20研途|震惊!一战初试第十教人如何“偷懒”考上同济?!

20研途 | 一战同济初试专硕第六教你做快乐的“快题宝贝”!

20研途|从快题第一到大综合第一,同济初试总分第六是怎样炼成的?

20研途 | 重度拖延症保姆级一战同济,逆风翻盘攻略!

20研途 | 跨专业一战同济上岸,我拥有哪些“黑科技”?

20研途 | 我是如何一战同济初试以及初复试总分双料第一的?

20研途 | 放弃硕博连读,跨专业的我如何成功跳入同济建筑的“坑”

20研途 | 一战同济设计方向上岸的我曾经陷入的“思维怪圈”

20研途|从总分315到361上岸同济的提分全过程

20研途 | 双非学姐如何一战同济设计方向初试总分第三名?

20研途 | 工作一年,双非学长如何一战录取同济?

20研途|当快题能力者考了历史?aka“积极焦虑者”、“54分提分机器”     

20研途|一战同济上岸设计方向第十名,什么是“下限理论”?

20研途|土木女如何成为学院一战成功跨考上岸同济建筑第一人?

20研途|零基础的我是如何从纺织工程三跨录取同济建筑的?

20研途 | 一战上岸同济的我到底拥有什么“秘密武器”?

20研途 |双非学长如何三跨一战上岸同济并取得历史高分?

 19同济考研经验贴 

研途 | 我是如何取得初复试总分第一的?

研途 | 我是如何取得初试学硕总分第二以及大综合第一名

研途 | 我是如何取得初复试总分第三?

研途 | 我是如何考到快题第一的?

研途 | 复旦广告女是如何一战跨考成功搬砖的?

研途 | 我是如何一战复试快题第一,初试专硕总分第五

研途 | 我是如何从一战快题130到再战初试快题第二,复试快题第三!

研途 | 我是怎样一战跨考高分录取CAUP的?

研途 | 我是如何一战跨考初试总分第八的?

研途 | 我是如何一战取得同济技术方向第一?

研途 | 双非学姐如何逆袭同济建筑学初试总分第九?

研途 |19高分跨考同济建筑,这是我的一点经验

 18同济考研经验贴 

编辑丨小凡编辑室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