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吹陶笛的16岁“星星少年”火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看这3点就对了!

 瑞思英语 2021-04-13

4月2号是世界自闭症日。前不久,一条美少年吹陶笛的唯美视频引爆网络,配文却写着:来自星星的小岱。

原来,小岱是个自闭症患者。

妈妈说:“他自小就有语言障碍且精神发育迟缓,在三岁的时候确诊为自闭症。”

面对特殊的小岱,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开心快乐。她积极地鼓励孩子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做开心的事情,培养自己的爱好。

渐渐地,小岱喜欢上了陶笛,在母亲的鼓励和陪伴下,小岱还通过陶笛认识了新朋友,并登上舞台多次献艺,凭借着出色的演奏技艺和清澈的眼神,观众以为这个吹笛少年与常人无异。

也正是因为陶笛,小岱为自己设限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兴趣的推动下,孩子不仅会深入钻研技能,学习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但是,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他人的引导和培养才能够形成良性有效的发展。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导师,在培养孩子的兴趣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下手呢?

正确引导,帮助孩子选择有价值的兴趣

在前段时间热播的综艺《辣妈学院》中,黄圣依曾分享过“广撒网式”教育观,引起不少网友的共鸣。

黄圣依与嘉宾们分享育儿经验时表示,在儿子安迪小的时候,为了帮助他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她帮助儿子报了很多不同的兴趣班,比如马术、画画等等,之后安迪就开始了各种兴趣尝试。最终,安迪在编程上展现了不一样的天赋和兴趣。

黄圣依还有些骄傲地分享,如今的安迪还会自己设计专属游戏,拿着专属的二维码邀请妈妈加入互动。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家长此时的引导就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不妨多给孩子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尝试。

同时,孩子大多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的选择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都是受身边信息的左右,比如时下流行什么、同学学了什么,所以兴趣选择的一开始就需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除了能够探知孩子心底感兴趣的东西以外,还能避免盲目开展兴趣课程导致半途放弃,从而损失过多的金钱和精力。

积极参与,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上周末,Professor和几个要好的同事家庭聚会,却被她家11岁的小女儿震撼到了。

同事家的客厅里有一面荣誉墙,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马拉松奖牌,在场的同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发了朋友圈,有的配文写道:一把年纪了,还不如一个孩子。

原来,在小姑娘六岁的时候,一家人受社区邀请参加了家庭马拉松接力赛,还获得了一块小奖牌,孩子自此就喜欢上了奔跑的感觉,还一路跑成了学校的长跑冠军。

她的父母认为,跑步既能锻炼意志,又能强身健体,还能增加孩子的荣誉感,因此,马拉松就成了她家必备的家庭活动。

父母每年都会利用周末和年假的时间,陪着孩子去参加一些热门旅行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像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重庆马拉松等国内热门赛事。

备赛的日子里,全家人就每天早早起床一起跑步锻炼,一晃四年过去了,马拉松已经成为了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积极参与孩子的兴趣培养,不是说家长过多干预孩子的兴趣投入,而是参与孩子兴趣的培养过程,其实这也是丰富自己和拉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

在孩子面临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予支持;在孩子获得小成就时,及时的给予肯定。家长的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兴趣培养的过程更加有趣味,也容易让孩子在兴趣之路上投入得更专注。

树立信心,帮助孩子建立兴趣持久性

在《幸福三重奏》中,包文婧给新手爸妈奚梦瑶夫妇分享了自己的“反套路式”育儿方法。

面对枯燥的钢琴课程,包饺子想放弃。于是,饺子说道:“妈妈,其实学这个(钢琴)挺辛苦的。”

包文婧认真回答道:“嗯,当然,学任何东西都很辛苦。”

包文婧明白,饺子说这话,其实是想等妈妈先说“宝宝如果这么辛苦就不要这么学啦”之类的话,她好借势放弃。但是,包文婧一眼就看穿了女儿的套路,还上演了一波“反攻”。

她非常有耐心地说道:“那说明你真的很有耐心,很有毅力!妈妈觉得肯定别的小朋友都做不到,但是你就没问题!”

有毅力的高帽被扣在了脑袋上,包饺子立马一本正经地跟妈妈说:“是,妈妈,我还是能坐得住的!”

包文婧趁热打铁,说道:“饺子,你弹钢琴的样子好美呀!你可以穿一个好长的礼服,就像白雪公主一样!”

饺子此时一听到白雪公主,立刻说道:“哇塞,白雪公主,要学要学!”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兴趣培养上持之以恒,这却需要父母随时给予孩子信心和肯定。和孩子站到统一战线,不要给孩子一种“孤零零一个人战斗”的感觉。

 

Professor点评:

小时候兴趣培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除了得到一门技艺以外,孩子的专注能力、毅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随着兴趣的培养得到锻炼,同时,在孩子日渐长大后,这些也将成为孩子永远的财富。

点这里!快来带宝贝一起体验精彩瑞思课堂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