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一次偷欢被写成诗,美到连孔子都不忍舍弃,一直流传至今!

 老黄说史 2021-04-13

一首“不正经”的情诗,连孔子都不忍舍弃,入编经典流传3000多年!古人的一次偷情被写成诗,美到连孔子都不忍舍弃,流传3000多年!

引语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最早的诗歌作品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分《小雅》和《大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野有死麕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又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孔子编订《诗经》时,在内容遴选上,遵循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思无邪”。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集注·为政第二》)

“思无邪”的意思,就是“思想纯正”这说明,孔子要编订《诗经》时,是有其非常正统的情感标准的。但是,在《诗经》中,有一首描写男野合的情诗,仅管“思有邪”,却仍然被孔子保留了下来。那就是《诗经》中的《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古老的艳诗

《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记叙了一对年轻恋人的一次野外幽会,从其内容上看,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一首很“不正经”的艳诗。

《召南·野有死麕》共有三段,前两段以叙事者的口吻,描绘男女幽约之情:诗中以一头被白茅包裹的死獐子(麕)起兴,极写怀春少女与多情男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确如地说,这是一场美女(“有女如玉”)与俊男(“吉士”)相互试探与勾引。“吉士诱之”之诱,为挑逗、诱惑之意。这里的主动权,看似是掌握在男士手中的(“诱之”),其实,没有姑娘的倾心配合,后来的故事就将化为泡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很明白:“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衫。

正是因为一对年轻人两情相悦,所以才有了此后的水到渠成之会:“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这一段不同于前两段的直接描写,而是借用女子的口气说出自身的感受与担忧。

诗中的“脱脱”,是指动作轻柔舒缓;“感(hàn)”通“撼” ,动摇;“帨(shuì)”指系在女子腹前的佩巾,相当如今日之围裙;“尨(máng)”系指多毛的野狗。

也许是男子在办事时过于猴急,弄得动静太大,所以,女子这才劝诫男子:“请你轻点、慢点、温柔点,别那么猴急,把我的围裙弄坏了,再说,你弄出这大声响,要是惊到远处狗儿乱叫,让人知道我们这事就坏了。”

结语

在现代人看来,《召南·野有死麕》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但是,也有人认为,古人创作这首诗时,却并非歌颂爱情,而是另有所讽。比如,汉代卫宏在《毛诗序》中对此诗的解读为:“野有死麕,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被文王之化,虽当乱世,犹恶无礼也。”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则云:“韩说曰:'平王东迁,诸侯侮法男女失官昏之礼,《野麕》之刺兴焉。’”

不管《召南·野有死麕》一诗的原主题为何,但是,其能被孔子编入《诗经》并流传至今,却是一人物画幸事,它让后世之人,能清晰在窥探到古人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与炽热表达。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