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伊蕾与席慕容/苗雨时

 江山携手 2021-04-13

  大陆诗人伊蕾与台湾诗人席慕容是风格不同的两位女性诗人,

    从两首诗的比照,看她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及艺术差异性。

                 作者: 苗雨时

  

  

  陌生人之间

  

  伊蕾

  

  伊蕾(1951——)女,原名孙桂贞,天津市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1年选调到二六七二工程指挥部,任新闻干事,后调入廊坊地区文联。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班,后调回天津市。现任《天津文学》编辑。系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作品集有《爱的火焰》、《爱的方式》、《伊蕾爱情诗选》等。

  

    

  陌生人,谁能测出你我之间的距离?

  这距离或者象欧洲和太平洋,

  这距离或者只是不可再分的一层微薄的空间,

  也许只需擦亮一根火柴,

  两个陌生的世界就可以互相看见,

  也许面对面一分钟,

  然后就可以跨进那个并不存在的门坎,

  也许当敏感的手指碰着手指,

  两颗心就奏响了一曲无声的和铉,

  也许当脚印重复了再重复,

  寂寞的行程就会消除韧性的防线,

  也许一次礼节性的谦让,

  却彼此获得了索取一切的特权。

  陌生人啊,当一切也许都没有发生,

  你我就在交臂之间走过去了,

  各走各的经过选择的道路,

  直到死,我们没有一句交谈。

  那两个辉煌的思想的碰撞是可能的啊!

  …………

  然而,一切都没有发生。

  因为陌生,我们不可能恨不相逢,

  而这种恨几乎充满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导读】

  

  诗是生命的鲜明体现。过去的诗歌多写爱情与友谊,涉及的都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而这首诗则跨入另一世界,把生命激情的触角,伸向陌生人,渴望沟通所有人的心灵。这对诗歌艺术来说,无异开辟了一块崭新的精神绿洲。

  

  人作为人类的一员,必然有亲近的欲望,这是人性的社会性中的基本质素,即所谓“向群性”。社会的进步和人性的渴望完善,推动了人们的心理更倾向于广泛的交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形成诸多阻隔,人们的交流往往受到限制,而人们也多习惯于在小圈子里生活。这样形成了两个世界:亲近的世界和陌生的世界。但对生命的冲动来说,人们渴望消除这个界限,使两个世界对生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世界。这就涉及到有没有可能的问题。诗人从人性无限发展的角度,肯定了这种可能性,并且认为解决这一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勇于冲破阻力,把愿望化为行动。人与人之间的陌生距离,可以说很远,远如“太平洋”,也可以说很近,近得“只是不可再分的一层微薄的空间”,这是一种辩证思考。正是在这种思考中,诗人用了一系列以“也许”领起的判断,确认了陌生人之间在偶然中相互沟通的可能:“擦亮一根火柴”也好,握一握手也好,“一次礼节性的谦让”也好,都可能跨过“并不存在的门坎”,“消除韧性的防线”,实现两颗心的“无声的和铉”。“那两个辉煌的思想的碰撞是可能的啊!”然而,如果忽略了这一切,放弃了这一切,那么可能性就只是可能性,不能变为现实性,陌生终归陌生,也许老死,“我们没有一句交谈”。在这种一波九折的往返对比与映衬中,诗人小心翼翼地为我们寻找从可能性通往现实性的桥梁。我们的现实是:开放的现代生活要求人们广泛交往,而闭寒的观念又阻碍人们之间相通,在这新旧交替的转变时代,“不可能恨不相逢”的“恨”便充满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这种人生的困惑与追求,不仅昭示了现代意识的觉醒,也表现了历史变革的呼唤。

  

  这首诗,没有整体的形象描绘,有的只是一种情绪,一种生命体验,一种人生的思考。其美学价值不在于客观物象,而在于诗人的主观情态。情绪的浓度,体验的深度,以及这一切的独特表达,是构成这类诗艺术魅力的基本因素。它的美学感应,不借助任何中介,不依赖任何依托,而对读者的灵魂作直接冲击,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情感交流的最直截的艺术方式。

 

  

  青青的衣裾

  

  席慕容

  

  席慕容(1943—),女,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内蒙察哈尔盟。1954年自香港赴台。先后毕业于台湾师大艺术系、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现在新竹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科任教。5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主要作品集有《七里香》、《成长的痕迹》、《无怨的青春》等。

   

  我是一条清澈的河流

  绕过你伫立的沙洲

  在那个晴朗的夏日

  有着许多白云的午后

  

  你青青的衣裾

  在风里飘摇

  倒映在我心中

  又像一条温柔的小草

  

  带着甜蜜的痛楚

  我频频回顾

  我将流过不再重回

  此生将无法与你再相会

  

  我知道,冬必将来临

  芦花也会凋尽

  两岸的悲欢将如云烟

  只留下群星在遥远的天边

  

  在冰封之前

  我将流入大海

  而在幽暗的孤寂的海底

  我会将你想起

  还有你那还有你那

  青青的衣裾

  

  

  【导读】

  

  席慕容是大陆青年读者十分熟悉的台湾诗人。她的诗以一颗爱心对待人生,以真诚抒真情,大多表现青年男女的情态和哲思。语言清丽、自然,风格温婉、端雅,很富感人的艺术魅力。因此,为广大青年所喜爱。《青春的衣裾》就是一首很有特色的恋情诗。

  

  这首诗有两个对应的中心意象:一条清澈的小河,一件飘摇的衣裾。整个诗思就在这两个意象的碰撞中展开。

  

  “青青的衣裾”,是美丽少女的借代。清澈的小河,是痴情青年的拟物,或说是情感的物代与寓托。两人最初邂逅,是“那个晴朗的夏日/有着许多白云的午后”,“风里飘摇”的“青青的衣裾”,倒映在河心,少女的温柔给青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河流走了,两人分手,小河命定地不再回,人也无缘再相会。

  

  小河“带着甜蜜的痛楚”流走了夏,流走了秋,在冰封之前流入了大海,犹如青年的感情经历了人世沧桑、云烟变幻,最后也走向自己命定的归宿。但海底幽暗,人生孤寂,回首往事,珍藏在灵魂深处的,还是小河中的倒影,青年心上的“青青衣裾”。

  

  青年男女间的爱情纯洁而又美好,复杂而又微妙。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多种多样的质地。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一种一见倾心而又失之交臂的爱情,是一种相会时间甚短却又一生刻骨铭心的爱情,是只爱一次便永世难忘的爱情,而且是偶然的、你爱他不知的单方面的、只有给予而不求回报的爱情。这爱情是痛楚的,但痛楚中有甜蜜;这爱情是哀婉的,但哀婉中有美丽。它反映了人生际遇中常有的遗憾,如果把“青春的衣裾”看作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那么这种遗憾也许就是人类永恒的遗憾。然而这种遗憾不也在人类精神的原野上绽放了迷人的花朵吗?

  

这首诗,意象单纯而明丽,情致婉转而悠深,词句清淡而自如,三者交汇,互为依托,在相济相生中共同构成了诗的独特的艺术风采和魅力。

 

雨时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e437910102e3kw.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